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友孙 《学术界》2015,(2):227-236
在欧盟推动少数群体社会融入政策的影响下,德国也加大了推动少数群体,尤其是穆斯林人口社会融入政策的力度。为此,德国采取了反对歧视;推动德国语言文化教育、打击教育隔离;推动公共学校加强伊斯兰宗教教育;强调"文化适应";加强与穆斯林对话、打击穆斯林极端主义等措施。但由于穆斯林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德国的政策本身存在一些不足,德国促进穆斯林社会融入的政策的近期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该文阐述了伊斯兰经济学的三大基本原则 ,分析了伊斯兰经济学基本原则的深刻内涵 ,论述了贯彻伊斯兰经济学基本原则的政策基础。认为如果穆斯林国家把伊斯兰经济学作为新的经济学的价值体系 ,伊斯兰经济学的原则会在穆斯林民族的新的发展工作模式中扮演一个主要角色。穆斯林已经倡导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 ,目的是为聚合不同的社会以及实现这个社会的道德价值目标。在穆斯林社会 ,这样的价值必然是伊斯兰价值 ,任何经济发展形式都必须严肃地考虑伊斯兰经济学作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刘智(约1660--1730)是清初我国著名的回族穆斯林宗教学者,一生译著颇丰,其中《天方典礼》和《五功释义》的部分篇章集中反映了他的伊斯兰经济思想。一般认为《天方典礼》是"一部将伊斯兰教原理与中国儒家学说精编巧织在一起的伦理学著作"①,但他仔细研读此书,我们发现该书除了着重阐释伊斯兰教教义和穆斯林的行为规范外,其中的《五功篇·课赋》、《民常篇·财货》等篇章中还包含着刘智有关伊斯兰经济问题的许多独到见解和主张,而这恰恰是未引起研究者充分注意的一个问题。一"天课"是伊斯兰教法定的施舍,是以真主的名义向教…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中期,因移民问题日益严重,英国政府开始推行“限制—融合”移民政策。这一政策由“移民限制”和“移民融合”两部分构成,二者相辅相成。进入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又相继出台了《1971年移民法》《1976年种族关系法》,分别对“移民限制”和“移民融合”两个部分进行适时修改与补充,进而巩固了“限制—融合”移民政策,社会效果明显。作为长期国策,其修正与充实是在“宏观既定、微观调整”的过程中进行的,并在这一时期形成并确定了完善方式与模式,运作至今。  相似文献   

5.
继明清伊斯兰教汉文译著之后,民国穆斯林知识阶层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伊斯兰教作了新的阐释和译介,出版了一批新的伊斯兰教汉文译著。文章认为,民国穆斯林知识阶层的这种文化自觉不仅表现在解决教内的问题及伊斯兰教的发展问题,而且需要应对来自中国社会、其他宗教的误解和挑战,同时希望发挥宗教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宋全成  王娅 《东岳论丛》2013,34(2):65-72
英国的穆斯林人口主要来源于南亚。由于穆斯林妇女拥有英国非穆斯林妇女2倍的高生育率,导致英国穆斯林人口呈现出更为年轻化的特征。英国穆斯林族群正成为英国最大、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外来族群。英国穆斯林,由于伊斯兰宗教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有别于英国主流基督教社会的、独具伊斯兰文化的婚姻与家庭模式;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多就业在收入较少的低端领域或失业,由此成为英国社会的最贫困阶层;由于缺少基本的话语权,由此成为英国社会政策和政治生活领域的"沉默人群"。英国穆斯林族群正成为英国的"平行社会",其中伊斯兰激进分子,正成为英国非传统国家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  相似文献   

7.
云南穆斯林在中国民族、文化复杂丰富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追寻"做一个真正的穆斯林",包括穆斯林女性。随着穆斯林文化与儒家文化的融合,许多创新在中国发生,比如清真女寺的创建及发展。通过对云南清真女寺调研、参与观察以及对男女阿訇的访谈,分析在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伊斯兰教宗教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引导穆斯林女性宗教文化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注的伊斯兰教伦理道德观着重讨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五典”说是其宗教伦理道德观的核心。作为一名虔诚的回族宗教学者,马注认为,穆斯林必须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完满地恪守人伦规范,这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前提条件。基于此,他将伊斯兰教伦理道德学说同儒家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传统伦理道德观精编巧织在一起,从而构建了一套中国化的伊斯兰教伦理道德体系,并为中国广大回族穆斯林所遵行。  相似文献   

9.
郑和下西洋之前,华人穆斯林已经移居东南亚。郑和在出使西洋过程中,不仅与随行的华人穆斯林积极在当地从事伊斯兰教活动,在海外兴建清真寺,促进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而且团结东南亚当地的华人穆斯林,把他们组织起来,建立华人穆斯林社区,作为宣传伊斯兰教的基地,对当地人民传播伊斯兰教,从而奠定了马来半岛与印尼群岛伊斯兰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妇女观对西北穆斯林女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的妇女观是在阿拉伯社会特定的历史人文背景下形成的。伊斯兰教主张妇女在起源、信仰、婚姻、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这在当时的观念中是比较开明和先进的。在伊斯兰教向各地区的传播中,受当地文化习俗的影响,其妇女观也发生了不少变异现象。我国各穆斯林民族除体现出伊斯兰教基本原理外,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往往是中国化的伊斯兰教,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妇女观受到“男尊女卑”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这在西北穆斯林社会中有不少具体体现。探讨伊斯兰文化中有益于促进妇女发展的思想观念,摒弃其中轻视妇女的倾向,对于促进西北穆斯林妇女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西辽王朝在近一个世纪的统治时期内与西域地方伊斯兰政权的关系 :西辽王朝建立初期 ,采取了“敌者胜之 ,降者安之”的政策 ;在西辽统治的兴盛时期 ,采取了较为宽松温和的政策 ;在西辽末主耶律直古鲁统治后期仍力图利用伊斯兰教来维持其统治 ;但到屈出律篡位时期 ,则对伊斯兰教采取高压政策 ,其结果导致了广大穆斯林的强烈反抗 ,加速了西辽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2.
百年来对新疆伊斯兰教的研究 ,可分为 4个阶段 :1 .清代的伊斯兰教研究 ;2 .民国时期的伊斯兰教研究 ;3.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伊斯兰教研究 ;4.改革开放以来的伊斯兰教研究。一、清代的伊斯兰教研究清朝统一新疆之后 ,结束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和卓政权 ,保持了新疆境内政治局面、社会秩序的稳定。特别是在民族、宗教问题上 ,清政府从“修其教还易其俗 ,齐其政不易其俗”的基本政策出发 ,根据新疆的历史与统一后的现状 ,对伊斯兰教制订了一系列政策。一方面尊重各族穆斯林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另一方面 ,清政府又利用黑山派与白山派的对立…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回族知识分子通过出国交往、媒体宣传、关注研究、参与活动、彼此声援等多种方式与国外伊斯兰世界展开了前所未有的交流与互动,这不仅对当时国内穆斯林社会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且为此后中国穆斯林与国外伊斯兰世界进一步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伊斯兰教对理学的吸收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表古代阿拉伯文化的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一样,在中国的传播、生发过程中必然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接触、影响,其中主要是和儒学的接触。伊斯兰教的东传始于李唐,盛于元蒙,所以说伊斯兰教所接触的儒学即是宋明儒士发展了的新儒学——理学。中国广大穆斯林,尤其是穆斯林学者(实际上他们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接受、译释、传播伊斯兰教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将理学的某些重要范畴、命题引入伊斯兰教,从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经济思想在全球传播的过程中 ,表现出巨大的适应能力。在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过程中 ,形成了许多可供今天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借鉴的重要观点 ,并提供了中国穆斯林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 ;结合新世纪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背景 ,中国穆斯林应当吸收其精华 ,面向市场 ,探索适合中国穆斯林经济发展的道路 ,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陈尚胜 《文史哲》2007,24(1):103-112
海外穆斯林商人与明朝前期(1368-1505)的海外交通政策曾相互影响。洪武时期,由于明太祖在海外交通政策上推行勘合制度,曾促使海外穆斯林商人借助官方使节的身份开展对华贸易活动;永乐时期,海外穆斯林商人则把明成祖的“通四夷”政策引向西洋(印度洋)地区,郑和正是凭借了海外穆斯林的商业网络而使下西洋活动获得成功;宣德以后,明朝停止主动派遣使节下西洋,海外华人穆斯林则在中外海上交往活动中扮演了主要角色。通过与海外穆斯林的交往,明朝社会也形成了一个诚信守规、扶贫济苦、清洁卫生的的伊斯兰文明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对同心县黄家水村生态移民的深入调查,从多方面分析移民的生活状态变化和社会适应程度,进而探讨生态移民工程对回族穆斯林群众生活状况和观念的影响程度.通过对比分析笔者认为,生态移民的实施使生活在山区的穆斯林群众走出了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大大增加了人与人交往的空间,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适应能力、思想观念都在逐渐变化.但到目前为止,这里的穆斯林群众有不少仍然沿袭较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后半期,帝国主义时代的海外文明的冲突被国内的第二条战线所替代,这个第二条战线的特点就是文化的敌对和文明的冲突,而且是由于移民问题而引起并愈演愈烈的暴力性的敌对和冲突。21世纪将告诉人们移民政策是如何以一种"文明"的方式去应对文明的碰撞而无须发生诸如暴力、种族灭绝和文化霸权事件。日本、英国及加拿大这三个典型国家的经验表明,移民政策有助于解释移民问题怎样影响了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汉人即有因战争原因被抓入热河地区为奴者,这是汉人移民热河的开始。康熙年间由于长城以南地区人地矛盾激烈,大量汉人在政府默许下移民热河,规模逐渐增大,造成很多社会问题,导致乾隆年间禁止汉人移民政策的出台。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使这一政策未能贯彻,汉人仍不断移民热河地区。清前期禁垦政策的变化,反映出统治者对待移民问题的被动态度和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20.
对于安徽的穆斯林与清真寺,我们一直缺乏系统的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勾稽中外文史料。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这不仅对于安徽地方史的研究,而且对于回族史及中国伊斯兰教史的研究,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