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博士论文摘要 新经济源自美国,对"新经济"现象的认识和把握,中国自不等同于美国.近两年来,美国新经济热及全球,但对于"新经济"研究,仍有不少歧义.大家各自表述共性化的见解,而走出"美国阴影",拟从中国角度正视"新经济",就显得很有必要.从这一基点出发,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围绕"中国发展新经济"这一中心主题展开探讨,有概念比较,有理论解析,有对策探索,有实际运用,从理论到实践联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后,迅速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不同程度的传播和使用."新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相互作用而出现的一种新的重要的经济现象,目前在任何国家还没有构成独立的经济发展形态.但其包含的主要特征对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导向性意义,发展"新经济"是转型经济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转轨的内在必然选择.影响转型经济国家发展"新经济"的主要经济因素和体制因素有: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基础设施、金融市场、贸易的开外程度、商品市场竞争、人力资本、科研设计费用、劳动力市场和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福特制大规模生产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一次新的生产方式创新和制度变革.与福特制大规模生产不同,新经济的驱动力不再是规模和范围经济,而是以持续创新和柔性生产为特征的速度经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结网和互动中创业或创新活动的涌现,是新经济实现持续创新和柔性生产的基本力量.从自由主义或调节主义的角度界定新经济及其制度结构的思路,只是从表面上看问题.围绕着创业或创新活动的涌现及其新技术的商业化,新经济的制度结构始终关注的是创业或创新环境的构建,因而又被称为创业资本主义.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加速工业化进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基地.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借鉴.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未来中国经济制度变革的方向不再是简单的放松管制和投资环境的优化,而是构建新的创业或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4.
从新经济的兴起看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美国新经济起因的争论的基础上引致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复杂关系的论争 ,在深入了解了美国新经济的起因的基础上 ,通过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各种理论的探究和比较 ,给出了关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内在关系的逻辑推论  相似文献   

5.
在新经济时代和加入WTO之后的中国 ,金融创新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一个紧迫课题。本文分析了新经济对金融创新的影响和国外金融创新的现状与趋势 ,针对中国银行业目前金融创新的不足 ,从制度创新和业务创新的角度提出了金融创新的发展策略和构想 ,主要包括 :逐步混业经营、完善治理结构、加快业务创新、发挥政策性银行在金融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和加强金融监管 ,以发挥金融创新对新经济的推进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企业环境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与管理创新的基本保证.但是,由谁来创新企业环境,或者说,企业环境创新的主体是谁?迄今还存在着理论认识偏差和实践行为偏差.一般认为,政府是营造企业环境的主体.实际上,在国内外大量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企业可以改变、控制或"操纵"组织运作的环境,并创造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新环境.企业环境创新的主体不仅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也是而且应当是环境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制度创新与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环境的优劣是决定一个产业成长快慢的首要因素。特别是在当前我国体制转轨过程中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制度重于技术。要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 ,必须尽快建立一套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和充分发挥技术所有者、资本所有者和管理所有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制度安排 ,创建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创新人"假设与"创新人"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管理活动史看 ,每一时期的管理模式都以当时社会条件下的人性假设为逻辑出发点。中、西方 2 0多年来的管理创新历程同时在追求一种新的人性假设 ,“创新人”假设呼之欲出。“创新人”假设有利于消除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对立 ,有利于组织的和谐发展和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创新人” ,从主观条件看 ,是花大力气培育创新能力 ;从客观条件看 ,是真正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美国,国际管理理论界对日本企业进行了研究,麦肯锡公司对日本松下公司和美国企业做了调查后,指出了日本企业管理上的优势战略上允许创新;组织结构上不实行复杂的结构;制度上强调有效性;风格上重视顾客和质量;视员工为"社会人";把个人的才能和组织结合起来;建立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即战略,结构,制度,人员,风格,技能和崇高目标七个因素,简称"七S"模型.其中前三个"硬S"因素两国企业差别不大,而差距在于后四个"软S"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作为美国经济在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共同作用下所表现出的一种新状态,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在美国,"新经济”表现在商业行为、基本经济制度和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变化上;高生产率、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利用世界资金等是美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新经济带来了对经济学理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经验教训中,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制度的极端重要性,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党的领导制度"这一全新的命题.在深化制度改革、建设、创新和执行的实践中,党的领导制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逐步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一体推进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建设和执行,把党的领导制度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特朗普在2016年当选美国总统,且在2020年仍获近半数普选票,标志着美国民粹主义结合社交媒体,在美国政坛内形成了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新任美国总统拜登在2020年的竞选过程也不乏民粹主义和社交媒体要素,佐证了这股力量的深远影响力.美国民粹主义在社交媒体传播环境下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对把握美国政治的现状和走势兼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美国现行政治制度下,社交媒体引起"公共领域"阶级下移,增强了民粹主义受众群体的政治影响;拥有去中心的定位和传播结构,有利于反建制派表达诉求;具有高度互动性,能够承载民粹主义式的直接民主;形成了部落化的受众环境,有利于魅力型领袖从事游说和动员.社交媒体呈现出在美国政治生态中制度化的趋势,民粹主义因此拥有了长期有利的传播环境,这使其转变为长期延续和跨党派蔓延的"新形态".社交媒体时代美国民粹主义"新形态"对美国内政外交均表现出可观影响,使其成为谋划中美关系前景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创新理论的研究范式经历了从线性到网络的发展过程,创新环境的内涵也随之不断发展演变.在网络化创新背景下,创新环境的内涵等同于创新的网络空间,由创新主体、主体间的联系以及影响主体和联系的制度条件三方面因素构成.通过构建创新环境的"主体-联系-制度"分析框架,分析我国在创新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创新环境应当从激发主体活力、强化创新联系、完善创新制度和政策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亚太模式"曾经造就了亚洲"四小龙"及日本的经济奇迹,继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遭到质疑后,"亚太模式"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再次遭遇范式危机.这种以政府作用、出口导向为特征和主要内容的"亚太模式"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需作重大调整.制度创新而不是技术创新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所在,政府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仍应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以往政府主导不同的是,政府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应体现在以服务为宗旨,立足于有利于中观产业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技术创新,从国家宏观层面创造和营造适合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上.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今天,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竞争力的根本在于依靠人力资本特别是创造型人才进行创新."创造阶级"理论也随之产生.开发人力资源、积累人力资本、吸引"创造阶级",从而增强城市竞争力,推动城市持续发展.为此,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提高城市便利性、人居环境质量,建设适宜的制度环境,给人们提供制度上的创新空间,推动城市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抑制及制度创新——基于供需视角下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金融呈现出供给型金融抑制、需求型金融抑制并存且相互作用的特征,严重制约了金融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应通过产业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以及加快政府改革等途径,既要提高农户和农村企业收入,培育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又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重构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还要建立高质量的政府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使农村金融真正地担当起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高波 《河北学刊》2023,(6):97-112
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推动区域一体化的作用取决于制度环境变迁。从理论上看,创新通过产业梯度转移、经济发展效应和创新溢出效应促进区域间要素流动与产业融合,制度环境的改善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和强化市场竞争,制度环境对创新推进区域一体化具有调节作用,创新和制度环境改善,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利用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2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城市创新质量的提升和制度环境的改善均能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第二,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发挥创新对区域一体化的促进作用,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创新的外溢效应,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第三,城市群发育程度和城市区域一体化水平不同,创新和制度环境对区域一体化的影响存在差异。基于这些结论,得到的政策启示是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改善制度环境,进而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治国之要,唯在用人.新中国选贤任能模式作为一个"模式有机体",在领导力量、价值取向、运转方式上与"专制"和"民主"体制下形成的官员选任模式相比,展现出明显的模式优越性.新中国选贤任能模式通过政治守正提升模式有机体"免疫力",通过文化创新提升模式有机体"精气",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强壮模式有机体"骨骼",为超越"专制官员选任模式"和"西方民主官员选任模式",提供了政治保障、文化支撑和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9.
民法所固有的弹性为民法的"绿化"提供了路径,同时其不变的秉性使得民法的"绿化"不可能走得太远,只能在民法的已有框架内进行.重新解读诚实信用原则,发展公序良俗原则,重构所有权的内容,改造旧有的环境侵权责任理论,扩张合同的附随义务,建立环境合同制度、环境物权制度和生态型环境侵权制度,这已成为民法"绿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也是中国深度参与的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面临重大调整的时代.国家的属性决定着内政外交中"我是谁"的身份问题.中国是一个不同于西方制度模式的发展中大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为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日益从世界政治经济体系舞台的外围走向中心.这种地位的变化与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嬗变同步发生,国际环境的干扰和破坏给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秩序中如何"趋利避害",完善制度优势、夯实发展基础、打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并积极推动和引领建立更为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环境,是实现新时代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