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想点法在证券投资组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理想点法应用于证券投资组合的求解,基本思想是分别求解投资组合问题关于期望收益最大化、方差风险最小化以及期望效用最大化三个单目标问题的最优解,再通过构造评价函数求解目标问题的满意解.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均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以理性选择理论为出发点,对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跨阶层购房动因和逻辑进行阐释。结合两个购房案例,得出在个体主义视角下,跨阶层购房行为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以收益效用最大化为最终目的的理性选择。然而,个体的理性选择是在文化环境和社会结构的框架下进行的有限理性选择。效用最大化为跨阶层购房的个体动因,文化环境与社会结构为跨阶层购房的社会动因。个体效用最大化、文化环境和社会结构共同塑造了跨阶层购房逻辑。  相似文献   

3.
根据效用理论,分析了采矿系统多目标决策问题的价值函数构成及特征,建立了符合采矿指标特征的指数价值函数。所建立的价值函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数字经济十大原理,解决了数字经济逻辑内核、运行机制、发展趋势等三大核心问题,从哲学方法论、价值理论、生产与消费理论、组织理论和对策论等方面构建了数字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首先,数字经济的逻辑内核也是数字经济的存在前提:离散主义(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离散的;制度价值论(价值论),制度规定价值的测度空间;稀缺二元性(逻辑起点),社会资源是绝对稀缺的。其次,数字经济运行机制主要指生产与消费理论:量化理性(理性论),人的理性可以量化和管控;分布效用分析(效用论),分布革命终结了边际革命;数字大生产(生产消费理论),消费和生产具有同一性;深度博弈论(分析工具),数字关系与数字策略全方位融合。最后,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趋势包括:平台模式(组织理论),经济组织平台化;社会异化(发展理论),通往奴役之路;数字建构(经济结构),万物皆数。  相似文献   

5.
经济问题与伦理问题不能截然分开。以建立社会福利为目标的新旧福利经济学,其伦理源泉直接来自于功利主义理论。同时也因其所特有的价值判断性质而显示出浓烈的伦理意蕴。福利经济学虽然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社会效用的最大化以及社会的物质生产与分配,但是,这种研究本身在客观上也体现出了人类在伦理道德方面的需求,比如对“家庭幸福”、“精神愉快”、“友谊”、“自由”、“正义”等等的需求。福利经济学在其理论上和对实践的诉求上,也突出地体现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强烈关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以异化逻辑为叙事方式,从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价值性”批判出发,经由实践观变革综合了思维与存在的抽象对立,超越了两极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并且,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最终,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性”批判成为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落脚点。“价值性”批判立足于人的基础存在方式——生产劳动,从价值层面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存在事实,而尚未深入到作为资本主义存在之“形式规定”的生产关系。“前提性”批判则直指存在本质,是在资本主义“存在悖论”的事实基础上,以“解剖学”的方式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进行深入考察,在本质层面真正开显了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社会历史根源。对生态危机由“价值性”到“前提性”的批判历程与实践观变革具有深度的理论关联——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科学化离不开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理论视角切入,不仅能够深化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解,而且能够科学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深层的思维逻辑与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非函数问题中,如果能联想函数性质,类比函数特征,构造函数,再利用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加以研究,常常可获得简捷的解答。这就是所谓的“函数思想方法”。“单调函数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何谓“单调函数法”?“单调函数法”何用?根据非函数问题的题没条件或求解(求证)式的特征,恰当构造某种函数,并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将原命题等价地转换为一个容易解决的同类的新命题。这种方法就称之为“单调函数法”。将非函数问题函数化,并充分发挥函数单调性的功能作用,往往能取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为熟以及规则就序的解题效果。现就…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新古典企业理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认为 :生产函数以技术既定为前提 ,但并不排斥企业的制度因素 ;总产量最大或平均成本最低是对企业利润最大化行为的静态反映 ,动态下利润最大化原则的实现条件仍是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 ;现代经营中 ,非利润目标成为企业目标的组成内容 ,而无论是经济目标还是非经济目标 ,新古典经济学的最优化原则都是过强的假定 ,这可在新的经济理论成果中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9.
社会选择的基本问题与人际可比基数效用的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选择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是决定社会选择所需的信息?如何取得所需的信息?社会福祉函数应该采取何种形式?著者认为社会福祉函数应该是人们的基数效用或福祉的无权总和。排除基数效用或偏好的强度是阿罗(Arrow)不可能定理成立的关键。人际可比的基数效用是社会选择所须要有的信息,但这信息很难获得,因而有“人际可比基数效用的悖论”。以人们的支付意愿来衡量偏好的强度,以无权总和来进行决策。在个别问题上,以效率挂帅,平等的目标由整体的平等政策来达致,可以在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经济政策(甚至其他)领域解除这个悖论,并使社会决策简单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新古典企业理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认为:生产函数以技术既定为前提,但并不排斥企业的制度因素;总产量最大或平均成本最低是对企业利润最大化行为的静态反映,动态下利润最大化原则的实现条件仍是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现代经营中,非利润目标成为企业目标的组成内容,而无论是经济目标还是非经济目标,新古典经济学的最优化原则都是过强的假定,这可在新的经济理论成果中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1.
由于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管理目标与所有者目标可能会不一致。因此,所有者应设计一个合理的治理结构来选择和监控经营者。本文着重从“管理效用最大化”目标出发,论述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经营者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制度创新理论的逻辑里 ,制度是经济增长与否的根源 ,政府则是制度的载体和基本的存在形式 ,同时是制度创新的经常和基本的主体。但是 ,由于政府存在统治者和代理人 ,二者如同个体的“理性人”一样也是会犯错误的 ,因此 ,“诺斯悖论”在根本上是不可解的。然而 ,通过制度在产权、国家、意识形态三者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 ,进而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实现制度均衡 ,使国家对社会经济的人为破坏较之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动作用为轻却是可能的。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 ,意识形态可以克制“搭便车”以及国家统治者及其代理人的自利倾向 ,因此 ,其作用至关重要。问题在于 ,国家如何克服意识形态的“刚性” ,并适应“经济人”效用最大化的假设而发展出一套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委托———代理理论的“完全契约”说,还是格罗斯曼-哈特-莫尔理论的“不完全契约”说,都是从企业的角度研究契约问题的。但实际上,由新制度经济学的效用最大化、有限理性、交易费用和机会主义假设出发,可以符合逻辑地得出“契约是不完全的”结论。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假设由新古典经济学的严格假设发展到新制度经济学的贴近现实的假设,使人们对契约的认识由完全契约发展到不完全契约,使经济学对现实的解释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共享的讨论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开始的。其立论的前提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新社会,这也是马克思整个理论大厦的逻辑归宿。马克思不是就共享论共享,而是从“现实的人”的发展逻辑出发,从生产力发展和制度的构建出发,从生产关系讨论分配关系,这是马克思共享思想的基本逻辑。只有从批判“异化劳动”出发,才能切中资本主义“私享”的要害。马克思的共享思想正是从建构共产主义新社会出发,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建构出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理想样态,解决“谁来享”“享什么”“如何享”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共享发展”理论的建构中,马克思的共享思想担当着为现实生活提供规范的理论指导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传统公司法理论将“以股东收益最大化”作为公司存在的唯一目标。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对该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认为公司在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的同时,还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这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为此,本文从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公司社会责任与我国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公司社会责任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双碳”目标的实现与能源法律的关系密不可分。从能源法律因应“双碳”目标的理论基础与范围限定出发,重新审视能源法律的制度逻辑,可发现能源法律存在经济化与生态化的理念异质、市场化与行政化的范式失衡、区域化与全球化的格局分化的存续危机。只有摆脱狭义上“能源供给”的传统观念,确立低碳能源治理策略的同质转变,调适能源利益关系的结构衡平,能源法律方能因应“双碳”目标之复杂性诉求。该逻辑转换为能源法律的结构和内容确定了优化方向,即能源法律应从法律体系的融贯性出发,坚持“政府—市场”的二元主体结构与“能源供应—低碳节能”的二元规制机制,塑造以环境法典、能源基本法、能源单行法、能源政策为规范承载的交织秩序,从而提升低碳能源的法律治理之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传统体制对于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僵化是非常突出的.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使劳动资源配置的决策由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当事人根据市场信号自主作出,使劳动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通过对自身利益的计算与评价来进行选择并自愿执行.我国对劳动力市场的培育遇到的重大理论障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的理论.从实践来看,这种理论是不能成立的.有必要对“劳动力不是商品”这一理想境界所应具备的条件与我国今天的现实作一理论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典型特征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委托代理理论为解决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和代理人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矛盾提供了思路。而这一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国有企业 ,本文对国有企业委托代理主体行为目标与行为取向进行分析 ,并提出调整制度安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不仅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时代课题。在资本逻辑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美好生活”何以可能?这是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亟须解决的理论问题。将这一问题置于资本逻辑语境中进行检视,不难发现,“美好生活”与资本逻辑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资本逻辑的全球扩张引发现代社会生活危机蔓延是“美好生活”命题得以呈现的历史前提;资本逻辑自我扬弃的生活向度为新时代“美好生活”构建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动力支持;驾驭资本逻辑的生活回归是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路径。辨析“美好生活”与资本逻辑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助于阐明二者之间的辩证张力,从而为新时代“美好生活”构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1·0社会通用的普通语言符号,在科学文章中具有表达理性认识的效用,在文学作品中具有显现形象画面的功能,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迄今的语言理论尚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一语言现象。在语义功能研究方面,至今存在一种偏见,“语言常常被看成是等同于理性的”,由此建立的语义抽象理论,仅仅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理论,无由解释“文学语言”的语义功能,是其理性逻辑导致的必然结果;在语用研究方面,虽然已经有了诸如言语主观目的性、言语“个人涵义”及语境选择性等等有价值的理论,但这些理论均只涉及语言功能实现的外部条件,并未探明这些外部条件得以实现的内因根据。因此,全面认识语义功能,成为解决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