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老了,给子女留点什么?是金钱、物资,还是高尚的思想品德?这确实是为人父母者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古往今来,在爱子问题上,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与方法:一种是"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即教导子女循规守法,不让他们走向邪路。一种是"遗子黄金满籝(箱笼)",即留给子女大量财产,让他们坐享其成。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已经证明,前一种爱子观对子女有益,应当提倡;后一种爱子观对子女有害,应当摒弃。所以,许多明智的父母都把"教子以义方"当作一种美德,认真践行。陈毅在《示儿诗》中说:  相似文献   

2.
晓荷 《伴侣(A版)》2007,(2):9-11
刘少奇一生共养育了9个子女。其中何葆贞烈士留下二男一女,即长子刘允斌、长女刘爱琴、次子刘允若;王前留下一男一女,即次女刘涛、三子刘允真;王光美生育有一男三女,即三女刘平平(王晴)、四子刘源、四女刘亭亭、五女刘潇潇。  相似文献   

3.
《老年世界》2013,(8):9-9
编辑同志:我有3个子女,现在都已独立生活,其中一个子女不够孝顺,对我们从不尽赡养义务。10个月前,我老伴去世,留下两间房子和一些财产。请问,对这些财产,家庭成员应当如何继承。另外,子女们都未提出过继承问题,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已经放弃了继承权?读者:杨民真  相似文献   

4.
从7岁至22岁,龙钢与父亲打了15年的官司。父子一次次对簿公堂,只因父母离婚之后,母亲将他改随母姓,父亲就拒绝给儿子抚养费。接受记者采访时,龙钢的父亲说:"不是我不给钱,更不是我不爱儿子,但自己的儿子不随自己的姓,不仅我本人不能接受,儿子的爷爷奶奶也不能接受,胡家所有的亲戚都难以接受。因为在中国除了上门女婿之外,都是子随父姓,社会大众也都认可子随父姓。"现在是湖南师范大学法律系三年级学生的龙钢(曾用名胡钢)则说:"《婚姻法》明确规定,子女既可随父姓,也可随母姓。作为儿子,我姓父母哪一方的姓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导刊》2011,(11):11-11
潘先生:我的妻子与前夫生有二子,现二子均成家立业,家境很好。不久前,我妻子不幸染上重病,我倾家荡产救治仍未痊愈。我找到她的两个儿子要求他们尽赡养义务,但他们都以母亲当初改嫁未经其同意为由,拒不承担责任。请问,成年子女对改嫁的母亲有赡养义务吗?  相似文献   

6.
青春期亲子冲突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课题.以往国内相关研究多采用青少年为被试,忽略了冲突是一个双向的人际互动事件,“亲”与“子”应获得同样的关注。本研究对来自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的青少年家庭进行了问卷测试,试图通过比较不同家庭成员对青春期亲子冲突的感知差异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阶段青少年的家庭互动。结果表明:整体上父母感知到的亲子冲突比子女感知到的更为频繁和激烈,但当冲突内容与子女的隐私相关时除外;父母比子女更倾向于认为亲子冲突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从家庭报告的各方面亲子冲突频率和强度来看,似乎整体上父亲比母亲更易高估与子女的冲突状况。但当亲子冲突的内容涉及子女隐私时除外;总体上父母都倾向于低估子女的亲子冲突动机。父母在对子女亲子冲突动机进行猜测时与子女报告数据差异最大的三项是“维持关系”、“独立自主”和“求取公平”。  相似文献   

7.
文中以江西省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子弟的作业为案例,分析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的精神境遇。这种处境来自于物质的边缘化,同时对于他们精神世界的成长造成了如下困境:一是人格的养成;二是知识的发展;三是社会群体的融合理解问题。重视和解决以上问题,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工进城,在同一座城市生活的少年儿童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群体——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少年儿童,虽然他们是同龄人,属于同辈群体,但他们在受教育的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同辈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影响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同辈群体社会距离的因素主要是教育隔离、社会隔离和心理隔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这项研究分析了双亲一子女关系方面的变化,这有助于澄清十一岁到十七岁时期的个性化和凝聚性之间的平衡。本文的数据取自于年龄最大的子女为十一、十四和十七岁的110个家庭中的母亲、父亲和其年龄最大的子女。涉及了三种方法:子女冲于家庭问题决策、独立处世、爱、理解和对父母满意方面的态度的调查,有关父母和子女的自我水平的洛温格测量,还有一项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喜爱的品质的随意评估。研究的结论提供了涉及修正青春期早期的亲一子关系性质方面的期望和过程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6月27日,海门三厂爱心托老院门前彩旗飘扬,门口早已站满了老人,迎接他们的子女参加院里举行的孝亲敬老表彰会。子女们个个手里拎着水果、食品、牛奶等送给各自的父母,有的孙儿拿着礼物,看望爷爷、奶奶。老人们手捧着礼物,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相似文献   

11.
朋友,您相信吗?有这样一位农家妇女,在丈夫长期身患恶疾的困境下,艰难地抚养着4个子女及两位年事已高的公婆。在病魔无情夺去丈夫的巨大打击下,她历尽千辛万苦,靠拾矿石、在矿井打工,把三个子女一一送进了高等学府,并都成为了硕士研究生,谱写了一个天方夜谭般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2.
她认为,在人生的舞台上,孩子是自己剧目里的主角,只有他们自己才最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她被誉为"韩国首席妈妈",她将6个子女全部培养成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毕业后,他们分别担任着名大学的教授、院长和美国白宫卫生部长助理等要职。奇迹的创造者全惠星女士,她独特的教育理念是:功夫在"学"外。  相似文献   

13.
胡俊琳 《社会学》2007,(2):47-54
本文采用深度访问法为主的定性研究方法,借用查尔斯·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以及齐格蒙特·鲍曼的“我们”、“他们”、“陌生人”概念,阐释了回沪知青子女自我概念的认知过程,同时探讨了家庭、同辈群体等社会化主体以及所处的社会化阶段对回沪知青子女的影响。研究认为,回沪知青子女所处的社会化阶段对其自我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王大妈年近80岁,共生育长子曹德、二子曹山、小儿子曹章、女儿曹芳四个子女。王大妈和老伴在1990年和三个儿子签署分家协议,约定曹大爷由大儿子曹德赡养,曹大爷的三哥由二儿子曹山赡养,王大妈由小儿子曹章赡养。老伴曹大爷去世之后,王大妈一直跟随女儿曹芳一起生活,长子与二子长期没有看望也没有给付赡养费,王大妈无奈诉至法院,要求三个儿子对自己履行赡养义务,每人每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了解,我们看到,近几年来,随着优抚对象月生活费的逐步提高与增加,他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改善,虽谈不到小康水平,但他们普遍反映能保障正常的生活水平,即“钱够花”。只是对于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的优抚对象来说,生活自理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有的甚至非常突出。这是因为他们年龄偏高且体弱多病,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导致他们“手中有钱购物难”的状况。这种生活状况往往使他们感到不安、恐惧、寂寞甚至失望,内心深处蕴含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他们在享受物质服务、物质照顾的同时,更渴望精神安抚、精神服务。所以,作为社会…  相似文献   

16.
"90后"大学生成长的时代不同于以往,他们青春洋溢,性格突出。他们的就业心态偏向务实,具有一定的功利化特点。基于此,必须从了解个体特点,结合所学专业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转变就业认知,提升自身素质;父母要对子女就业给予关注和重视,积极与子女进行沟通交流;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几方面对就业价值取向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婚姻家庭中,再婚家庭占有较大的比例。再婚家庭中的一方或双方绝大多数又有自己的父母、子女等近亲属,他们心中的天平不可避免地偏向他们,往往会私下里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给予父母、子女等物质帮助并不违反公序良俗,那么,再婚家庭中夫妻私下给予己方的父母、子女等近亲属的物质帮助有效吗?  相似文献   

18.
陈平  郑杰 《老年人》2005,(3):27-27
年纪大了,最害怕的就是孤独。老伴去世得早,我退休后一个人闲在家里,闷得发慌。最近,我又为一场恋情弄得心烦意乱。我不由得责怪自己,都这把年纪了,咋就为一个老头子动了心呢?这 事 要 从 我 到 儿 子 家 说起。退休后我本来没有打算跟子女一块过,怕自己老了,影响他们的生活。但儿子说,老家只有我一个人,有个三病两痛的,都没人照顾,他放心不下。儿子说的自有道理,况且我也想念他们,于是进了城,跟儿子、儿媳一起生活。儿子、儿媳都很忙,除了周末,他们天天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陪我。我在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每…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瑞安籍医生蔡笑晚成了全国各大报刊、各类网站以及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关注的人物,他把六个子女培养成五个博士、一个硕士的事迹以及他的专著《我的事业是父亲》,在社会上引强烈反响。许多大专院校、各省市妇联以及家庭教育学会、图书馆等等,纷纷请他作报告,使得他们夫妇南北奔波,半年多回不了瑞安  相似文献   

20.
大约一百年以前,E·W·Bohannon(189)发表了一项有关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报告,里面写道:“家庭对儿童的溺爱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P494)Bohannon这样评述独生子女父母,“他们非常宠爱子女,从不让子女做任何事,”“包办一切,”“有幽默感,”“爱护子女,”“宠爱子女,”“溺爱子女,“甚至放纵子女,”(493)Bohannon指出对独生子女过分的照顾和放纵造成他们许多不良品质,包括不愿意与其它儿童一起参与游戏,自私,以及与同龄人不和。19世纪后期,在北美和欧洲很少有已婚妇女外出工作,Bohannon的观察对象大多都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