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柔部落是青海藏区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大部落。据史籍记载,阿柔部落原本是藏族四大姓氏“嘎氏”分支“穆擦嘎’’支系,世居大博国(即吐蕃)三大区域之朵迈迪乔喀(意为“安多马区”)①。历史上,阿柔部落的分布随着部落的迁徙而不断发生变化,至今主要集中分布在三个地区:果洛州境内的藏阿柔部落、迁居河南县境内的藏格玛等部和祁连县境内的阿柔主体部分。根据笔者调查,  相似文献   

2.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有多种,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术后远期整体生活质量.目前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临床常采用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Billroch Ⅰ式吻合术,BillrothⅡ式吻合术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本文对近年来常见的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进行对比观察,以便找出针对不同患者采取更易操作且效果较好的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3.
夏族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夏国家的建立对夏族的形成则起了重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夏族形成的标志,也是夏族名称的来源。 民族是一种历史范畴。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的解体和地缘关系的建立,与基于氏族的部落和部落联盟过渡到基于地缘联系的农村公社上的部落和部落联盟,与后一种部落和部落联盟融合为一个共同的整体相一致的。所以,恩格斯说,当从暂时的需要而结成的临时的部落联盟,发展为“永久的联盟,这样就朝民族的形成跨出了第一  相似文献   

4.
关于契丹的婚姻制度,过去有些同志曾论述过。他们或把契丹的婚姻制度,说成是部落外婚制,或认为是“严格的氏族外婚制,部落内婚制”。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没有阐明契丹婚姻制度的实质,契丹的婚姻制度,应是胞族外婚制。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族部落在哈萨克语方言形成中的作用周正成哈萨克族是一个以部落组织为主要社会组织形式的民族,他们中间主要有三大部落:大部(大玉孜),中部(中玉孜)、小部(小玉孜)。每个大部落又分为若干小部落。如大部又分为:乌孙、康居、杜拉特、加拉伊尔;中部分为:阿...  相似文献   

6.
《格萨尔》是一部反映古代藏族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因此,熟悉和研究《格萨尔》必将促进藏学研究,并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 《格萨尔》是一部反映古代藏族氏族部落社会形成的史诗。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描述的古代藏族社会是一个部落社会。它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由分散到统一的全部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承担历史重任的是岭国(当然,这里所谓的岭国是《格萨尔》中描述的岭国,下同)。因此史诗对岭国所属的主要氏族、部落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交待得比较清楚。 格萨尔称王前的岭国,其社会组织已是以冬氏族(gdong)部落为盟主组成的较小部落联盟。我们说这是较小的部落联盟,是与格萨尔称王后逐步组成的新的大的军事部落联盟相比较而言。格萨尔称王前的这个较小部落联盟,除冬氏族部落之外,还有其它氏族部落,如:达戎(stag rong)十八部落,丹玛(vdan ma)十二万户部落,戎巴(rong pa)十八大部落,殊(vbru)部落,果(葛vgog)部落,噶(sga)部落,噶德(dgag bde)部落,高觉(go vjo)部落,甲纳(1cags nag)部落,嘎如(dkar ru)部落,那如(nag ru)部落,  相似文献   

7.
《中国翻译》杂志1986年第3期刊登了一篇题为《译名“东土耳其斯坦”并非大错》的文章。这自然会引起有关学者尤其是新疆史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关注。英文“East turkestan”一名是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属于地理科学范畴,理应译作“东突厥斯坦”,将其译成“东土耳其斯坦”是不正确的。“Turkestan”一名是由两个不同的词构成的,即“Turk”和“estan”。“Turk”一名为突厥语,它最初只是一个姓阿史那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据《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公元552年,突厥汗国建立后,“突厥”一词始用于汗国中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逐渐  相似文献   

8.
生女真完颜部始祖函普生活的时代大约相当于辽朝初年的十世纪初。自此时起至十二世纪初的整个辽朝统治期间,是生女真部落联盟到国家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中,生女真历史可分为两段,前段是部落联盟形成阶段,联盟松散,不巩固,没有超出原来血缘关系的界  相似文献   

9.
试论宗族部族汗国吐谷浑杨茂盛,郭红卫我们研究北方民族发展史,往往沿着一种成说的形式,即依据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的路子,进行叙述论证。这几乎成为一种定式,好象是唯一正确的科学方法。近年来,我们经过深入研究史实发现,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过程或许...  相似文献   

10.
晚清循化厅所辖藏区的部落冲突与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循化厅所辖藏区部落关系比较紧张,部落冲突是部落关系的基调.持续冲突造成的安全危机,既导致部落间超越血缘关系地域联盟与寺院核心大联盟的出现,也促使冲突的规模不断扩大与升级.由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造成的生存威胁,既是造成部落间冲突的资源基础,同样也是积淀为"部落的道德"的物质基础,为部落关系演变的基本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80年前的这个月,舒斯瓦普、奥卡那甘和汤普森部落联盟的酋长们向大选前访问坎卢普斯的威尔弗里德·劳里埃总理递交了一份请愿书。它使我们回顾起本世纪初,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印第安部落联盟所关注的问题。仔细阅读这份请愿书,人们不难发现这些部落在1910年的斗争宗旨和原则同今天的一样,要求联邦及省政府承认土著居民的所有权和各种权利;承认印第安各部落独特的社会;要求通过缔  相似文献   

12.
民族共同体是在部落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命题表面上似乎很平淡,但其内涵却是很深刻的。它至少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1.部落体与民族体的区别是什么?2.从部落体转变为民族体需具备哪些条件?3.如何解释民族体形成的特殊现象?如果以上问题得到准确解释,那么这个命题无疑是正确的。 为什么要从部落体与民族体的区别入手呢?这是因为它涉及到民族形成的分期问题。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认识很混乱,一曰形成于部落瓦解前,即氏族、部落民族论(这个观点有几个不同的分期法);二曰形成于部落及其联盟的基础上;三曰形成于资本主义上升时  相似文献   

13.
关于国家形成问题,摩尔根和恩格斯曾提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的形成模式,美国人类学家塞维斯又提出了“队群—部落—酋邦—国家”的形成模式。我国学者又将上述两种理论重新进行归纳整合,提出了“队群—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或酋邦)—国家”的形成模式。杨茂盛先生不同意上述观点,他在对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政权乃至整个中国民族政权形成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氏族部落—宗族部族—国家”的新的国家形成理论,对于推动民族与国家形成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良渚文化大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与西王母神话形象的比较,结合考古学、神话学、历史文献等相关资料进行论证,得出良渚文化大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与《山海经》中西王母形象同出一源的结论,即:原始社会末期黄帝、尧舜与蚩尤和三苗部落联盟进行战争,三苗部落为获取更强大的力量,在自身图腾神上添加蚩尤部落图腾特征,形成部落复合神的形象,从而成为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后因部落战争的失败,三苗部落被流放,部分西迁成为西戎,他们在神人兽面纹的基础上创造出西王母形象。此后神人兽面纹走向衰落,而与之同源的西王母形象却在我国的神话及民间传说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5.
据查考《史记》,我认为达斡尔族和蒙古族起源于东胡系(种)宇文鲜卑……契丹和蒙兀室韦。其依据分述如下: 一、东胡是我国古老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宇文周书》记载:“辽为炎帝之后,世为森济(原作审吉)国,有一个名日葛乌图(本名可能是叫葛恩图,发亮的意思)者,世雄朔陲,号曰东胡”。据《满文传记》记载,在周敬王初(公元前六世纪,即519年)把周围远近的大小十七个部落组成为东胡部落联盟。其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有五个部落,阿尔泰语系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古代典籍所称上古“帝王”实际上是阶级、国家产生之前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人们通常所称“三皇五帝”中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又被后世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关于这些上古“帝王”的记载应该视为传说,难以以史料目之,但若仔细拂去那些附丽在传说材料上的神秘色彩,对于探索上古社会的真实情形及其流风余韵或许不无俾益。本文列举一些文献资料和古代传说,试加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曾经有过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而且一直继续到现在,那就是哈萨克族部落的印记。印记产生于远古,形成于氏族、部落集团时期。印记是氏族部落的标志,是为了区别氏族部落而产生的,在古代游牧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以及政治、军事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郎维伟  郎艺 《民族学刊》2011,2(4):25-32,92
考察民族最早的历史起源,一般可以上溯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的演变序列,由部落生成国家和民族两个平行的事物,国家有影响民族的作用。现有的历史资料证明,西藏高原上的藏族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历史起源过程,古代吐蕃奴隶制王朝国家的产生与藏族的形成相伴而生。  相似文献   

19.
部落是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过的一种古老社会组织。它最早可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从考古学、民族学和历史文献的丰富史实来看,发展得比较完善的氏族制度,包括有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等各级社会组织。关于部落组织,一些学者只阐述部落的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无阶级、无差别的原始社会属性,这显然是不够的。实际上,在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已经产生,家长奴隶制业已出现,血缘组织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民族不一定能产生国家一类的政治组织。人们往往对旧的氏族、部落加以利用,以适应新的需要。我们认为,珞巴族的部落组织就属于这一类。  相似文献   

20.
《古代社会》一书,是摩尔根的第三部巨著,是他在原始历史观上达到的最高成就。摩尔根于1851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易洛魁联盟》。这是美国出版的关于美洲印第安部落的第一部民族学专著。这一年,在美国,被认为是美国民族学诞生的一年。摩尔根在这部著作中,详细地记述了经过他认真研究过的易洛魁部落联盟的内部结构。书中所引用的材料,至今还没有失去它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