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帆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6)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公开发表后的半个世纪以来,围绕着其中的异化、人道主义问题展开了全世界性的讨论。这一讨论至今仍在继续着。然而,对于《手稿》中的认识论思想,却并没有象异化、人道主义那样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和讨论,甚至有的研究者断言,《手稿》的哲学思想是本体论而非认识论的,否定《手稿》的认识论意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形成史上的地位。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 相似文献
2.
丁泽华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开始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著作之一,每一次的分析和论证都是建立在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经济事实的分析基础之上的,这种扎根物质基础和现实社会关系的分析方法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的早期认识论正是从作为认识主体的本质而存在的劳动概念出发,将人的现实存在性与能动性统筹起来,在认识主体与劳动对象的互动过程中围绕劳动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顾瑞漒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Z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它组成部分一样,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在对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研究中,对此重视不够,研究较少。毫无疑问,在马恩早期的理论活动中,由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的需要和当时哲学的发展状况,特别注意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而不是认识论,但由于探索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对唯心史观认识论根源批判的需要,反过来又推动他们去研究和解决认识论问题。青年马克思最初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信奉黑格尔的哲学观点,但是,在他投身于实际的政治斗争以后,看到了黑格尔思辨哲学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转而去研究经济问题。1843年夏,马克思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揭示了市民社会对国家和 相似文献
4.
董慧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2(3):148-154
社会活力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动力因素,也是人类社会保持更新进取的原动力。代表着一种能量的释放,社会活力孕育于“动”之中,动是活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动则必有活力,有活力则必动。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社会活力应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动力因素,也应是社会发展与进步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活力的思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有着对异化与社会活力关系的详尽论述。在那里,马克思从人性、环境、道德及情感四个方面仔细分析了社会活力问题。 相似文献
5.
谷鹏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1):74-79
马克思《手稿》作为一本经济学-哲学著作,致力于对人的发展的"历史之谜"的解答,这种解答因始终围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历史主题而具有十足的美学意味,蕴含着关于人的发展的全部美学秘密.《手稿》中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一种关于人的未来发展的和谐美学思想,这种思想对于今日美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我们追求的美好目标。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他人的和谐提出了非常深刻的思想,并且指出了人与人的不和谐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夏之放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是不成熟的手稿,有其鲜明的指导思想、逻辑出发点和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在于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解剖资本主义社会;二、手稿的历史出发,或是从国民经济学的前提出发,从斯密的经济学说出发,但不同于斯密的分析,他的逻辑出发点是私有制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三、基本思路是从“异化劳动”出发,依照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一是经济上扬弃私有财产、实现共产主义,一是哲学上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实现社会的人的复归,两者互相重合,形成辩证发展的三大主体部分。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深化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8.
陈先达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1)
在当代,存在着各种旗号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并不取决于人们的解释,而是取决于它自身固有的内容。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是虚构的马克思;离开了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马克思主义,是打引号的马克思主义。以《手稿》为据来制造两个马克思,或制造马克恩和恩格斯的对立都是毫无根据的。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而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伍荣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
古往今来,不少哲人智士对美的问题都曾进行过认真的思考,也许真如柏拉图探索后所感叹的那样:除了把审美归结为是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美之理念回忆外,对美本身我们一无所知,“美是难的”。因而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看不到在美学基本理论问题上的一致意见。康德说:美是主观的,它是客观事物的形式符合人的主观目的而产生的,因此,美既是物的形式,又是主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劳动概念的特点,论证《手稿》中的劳动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11.
刘海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19-12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异化理论为基点深刻阐述了其生态思想: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在自然界中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物,劳动实践是人作用于自然界的中介,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加剧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异化,建立共产主义是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双重"和解"的根本出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思想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基本路径,为正确利用科学技术提供了有效规范,为加快推进我国"五位一体"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高文莹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9-1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使用"异化劳动"这一核心范畴,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和谐状况,提出对未来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的构想,同时还论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论断都体现了丰富的"和谐"思想。马克思手稿中蕴含的"和谐"思想,不仅为当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且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异化劳动学说可以称之为马克思深入探求历史发展的划时代的转折点,它对其以后唯物史观的形成起到了历史性的奠基性作用。本文就通过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探讨,以达到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发展进程的深层次认识。 相似文献
14.
郭先红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397-40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建构,并非美学专著,其中有关美学的论点并没有专题式的详尽论述,而只是在阐发其政治经济学、哲学思想时附带着提出的,但其命题的深刻与明确却不容质疑。在马克思看来,美既不是直观也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和实践息息相关的,实践挖掘了美的规律,为审美和发展美提供了动力。在实践美学中,必须注意在异化的劳动实践中可能会使美也呈现异化状态,这是实践美学中必须预防的问题。对马克思实践美学思想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实践美学,从而更好地发展实践美学。 相似文献
1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内容极为丰富,阐述了异化劳动、人与动物的区别、实践、共产主义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过程中一份独特的文献,标志着马克思创立新世界科学理论体系的伟大开端. 相似文献
1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将经济学和哲学研究相结合的第一次结晶:经济批判是哲学批判得以展开的基础,哲学批判是经济批判的理论提升,社会批判是经济批判和哲学批判的双向展开,只有在经济哲学的视域中解读才不会人为地造成对它的误读。 相似文献
17.
铁省林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19-22
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这一基本观点的提出和论证始于马克思的《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然观是《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阐明了自然界的先在性和客观性、自然界的实践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奠定了新自然观的基调。 相似文献
1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反映了马克思的劳动观,马克思在其中第一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分析了劳动的二重性,揭示了劳动的本质及其价值。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观,对于我们正确评价资本主义社会,促进人自身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推进劳动方式的变革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自1932年全文发表以来,一直是理论家们注意的中心。在现代世界,没有一部著作象《手稿》那样如此广泛地引起人们的兴趣和经久不衰的讨论。这固然与现实(现代社会严重的异化现象)有关,但同时也说明了《手稿》思想的深刻性和正确性。思想家们都普遍认为,不研究《手稿》就不可能把握马克思的学说,就不可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全貌。不少人对《手稿》中的哲学思想、经济思想、美学思想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手稿》中所蕴涵的 相似文献
20.
田长生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9-13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都有论述,而且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成熟而不断完善.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考察和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首次从实践的存在前提、实践的本质内容、实践的歪曲形式、实践的复归环节四个方面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