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基层组织维护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团结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社会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领导力量和组织保障力量。以基层党组织为载体,发挥其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载体效能,通过加强党的领导、筑牢法治保障基础和坚持人民至上,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贯彻落实于基层,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热情,是促进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李全利  吕星都 《民族学刊》2023,(9):94-105+163
社会动员是有效推进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工作方法。民族地区的基层社会动员在动员政策、动员效能、动员融入度、动员接点以及动员目标等方面有其自身特殊性。基层社会动员掣肘于民族动员政策衔接机制不健全、民族自治区域基层社会动员组织结构脱嵌、民族地区社会动员工具选择单一,以及动员治理场域环境排斥等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亟需建立以提高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社会动员效能为目标导向的优化机制。首先,通过深入跟进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的社会动员实践对接机制,及时防范边缘性、规模性返贫,建立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动员举措相匹配的精准有效衔接机制;其次,强化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社会动员主体权威性,积极提高巩固脱贫成果社会动员客体主体性,构建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的社会动员生态关系格局;再次,坚持巩固脱贫成果社会动员方式的灵活性与动员载体的多样性,提升民族地区现代化基层社会动员能力;最后,坚持民族地区以人民为中心的巩固脱贫成果理念,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特征的巩固脱贫成果社会动员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3.
肖富群  周宇 《民族学刊》2023,14(3):96-104, 152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丰富社会治理的内涵,提升社会治理的功能定位。社会治理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定位,演变为促进社会和谐与活力激发的重要机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提升为国家安全的基层基础。而民族地区自然、社会与文化方面的独特性则凸显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为追求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回应社会发展内在张力构建新时代社会团结机制,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国家安全实现紧密契合、相互融通。国家安全视域下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推进,要重视发扬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进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立体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促进各民族相互交流与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陈卯轩  管艳萍 《民族学刊》2020,11(4):32-42, 125-126
以法制政府建设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转型是民族区域社会治理的新常态,将极大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川主寺镇的“法治示范镇”建设工程实践包括以书纪挂帅的组织体系建设、以会前学法和法制宣传为中心的法治思想建设、以依法行政和“权力清单”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政府规范建设、以平安社区和“三调联动”为基础的和谐社会建设。川主寺镇法治国家建设生动的基层案例,为了解民族地区基层法制政府建设工程及社会治理转型提供了客观依据,也奠定了这一实践解读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6月16日至22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俊秀在永州考察民族工作的强调,要抓住大好机遇,发挥地方优势,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搞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力求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郭俊秀副主任深入江华、于远、蓝山县和所属两岔河、九嶷山和犁头等三个瑶族乡,认真听取了当地人大工作和民族工作汇报,走访了卫生院、学校和农产,问寒问暖,了解最基层最限若地方干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倩况。郭俊秀强调,我省民族自治地方、散居少数民族地区认真鲁彻党的民族政策,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都取署了盲目共睹的成就。这是合民族团…  相似文献   

6.
张宏树 《民族学刊》2021,12(7):56-67, 108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全面规划相关工作,体现国家向基层放权赋能、推动社会治理向基层下沉、夯实国家治理根基的决心。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事关国家治理基础、国家安全与乡村振兴,理应创新思路落实该文件精神。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为社会的流动性亟需流动性治理路径与机制,从而保障党的指引与部署“最后一公里”在民族地区基层落地。移动空间群体传播调适,赋权给普通民众,为底层主体表达与情绪、情感释放提供了路径,对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巨大。群体传播的底层表达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人民性高度一致;群体传播的在线特性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性高度一致;群体传播的话语方式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商性高度一致。民族地区基层社会要善用群体传播,识别社会心态,洞察与回应社会关切,化解社会矛盾;挖掘地方性知识,转换为社会治理资源;改变社会粘合地带,重塑共同体,为社会合意达成提供了空间,重建社会治理基础;形成互动共治格局,提升民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的基层治理直接运行于各民族构成的草根社会,是国家政治贯彻的最后环节,也是民族群众与国家互动过程中最主要、最具有操作性的场域,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中的认同整合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具有突出的基层特色.从实际情形看,认同问题已成为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一个重大...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环境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背景下,解决基层管理与服务中“主体缺位”和“管理真空”问题是理论和实践议题。基于百色市“农事村办”的创新实践,探讨无缝隙组织结构、村社化服务和网络型运行机制的基层政府管理创新进路和成效,从现实困境可见客观环境、服务授权等内外部影响因素对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管理创新的影响,需从组织结构、管理主体、管理制度等方面推进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管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回族聚居区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实行村民自治是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 ,也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促进农村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大计。本文运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通过对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回族聚居区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的发展历程、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作用成效等的探讨 ,揭示了这一改革形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分析了现实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对进一步搞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见解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层立法联系点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民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成为彰显新时代中国民主话语的重要话题。工作流程反映少数民族群众心声、独特属性赋能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组织架构代表少数民族地区利益,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这三点延伸属性将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理予以勾勒。少数民族地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和关键阵地。通过对作为国家级立法联系点中唯一一个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三江县基层立法联系点进行考察,发现其对于促进毗邻地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地区文化共融、实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时代价值。民族地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在今后的运行过程中,应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重要工作方向,始终协调“五对辩证关系”、充分发挥“五大主体作用”、大力拓展“两条征集渠道”,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新典范,以此来使基层立法联系点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一个民族的基层社会组织是文化人类学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着这样的宗旨,笔者就撒拉族基层社会组织——“阿格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一番探讨。撒拉族的基层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别。从狭义上说只是原始社会或者是早期的社会组织结构;从广义上说包括早期一直到现代的社会组织结构。笔者主要是从广义性来探讨其社会组织,考察其内部变化的机制。这一社会组织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血缘为纽带,部分地存在着平均主义观念,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平等、合作、协调的内涵。一地拉族先民氏族的产生①撒拉族…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舞阳坝街道为例,介绍了该处以小区和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突破点,创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管理的做法,并由此出发对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的关系、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关系、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群众的参与度等制约民族地区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执行民族政策与思想解放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政策,政策才有生命力党的各项民族政策,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依据。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是做好民族工作和少数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坚实基础。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影响政策效力发挥的思想障碍,需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加以破除。1、破除机械照搬政策的教条主义思想,学会创造性地运用政策。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确定的一系列正确的民族政策,是着眼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全局而制定的。各民族的情况千差万别,各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加快民族经济发展梁永泉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顺利实现的现的大事。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更加重视和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5.
在“九五”期间,特别是近年来,全省各级民族宗教工作部门,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二次创业、富民强省”战略目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突出业绩。少数民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民族地区社会进步明显加快,少数民族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民族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法规体系初步形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巩固。2000年,全省在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重点抓了为民族地区筑路架桥、加强民族干部培养等1…  相似文献   

16.
一、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性贯彻执行好党的民族政策是促进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体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最根本的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少数民族发展生产、改善生活问题,不断缩小民族地区同其它地区的发展差距,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去年,江西省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进步明显,实现了群众人均收入和民族乡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这是我们认真执行党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不仅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把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作为民族工作的第一要务,以十六大精神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扎扎实实搞好安民工程、富民工程、兴民工程,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开创“二次创业”的新局面。“安民工程”就是要以全省少数民族根本利益为己任,畅通少数民族群众加快发展的渠道,构筑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扶贫进入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由绝对贫困治理转向相对治理,社会组织将继续深度参与民族地区乡村相对贫困治理。民族地区乡村相对贫困治理具有脆弱性、动态性的特征,需要激发贫困主体的内生动力和社会组织的深度参与。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在对象、目标、内在逻辑方面与赋权理论拥有高度的一致性。运用赋权理论,通过实施自我赋权、个体赋权、组织赋权、社区赋权,探索社会组织承接民族地区乡村扶贫的路径,提升民族地区乡村相对贫困治理效能,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提出,我们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发达地区的帮扶。中央企业的帮扶对建立和谐民族关系、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助力精准扶贫、民族经济发展、产业振兴、共同富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精神体现。同时,帮扶可以让中央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让民族地区的各民族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从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具体的实践路径。广西百色华润希望小镇的建设过程,就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  相似文献   

20.
创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民族地区,经济的欠发达、民族的多元化等都为社区治理带来了挑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处理民族问题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社会资本"相结合为视角,探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视角下创建民族地区社区治理的路径。经过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可以加强社会资本在民族地区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进而推动社区治理的发展。因此,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就成为创新民族地区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