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迁,人民调解一直被视为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和中国社会调整的基本标志。古老的调解制度在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制度重构。它既不可能是古老民间调解的简单复兴,也不会是毛泽东时代行政整合手段的再现,它将是一种按照现代法治精神运作的,以解纷维权为功能的,以建设民主、公正、和谐的公民社会为长远使命的新型制度。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民调解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其强大功能,为人民群众所称道.然而当前它也面临着诸如功能错位,解决纠纷能力相对下降,调解人员法律素质偏低,带有较为浓厚的行政色彩,专门法律规范层次低且存在冲突,经费拮据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应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观念更新,提高人民调解制度的立法层次,积极推进人民调解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切实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与诉讼程序的衔接机制,以进一步增强人民调解制度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人民调解制度在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人民调解法>的颁布与即将实施使得该制度更加备受关注.在新的立法背景下研究该制度的基本理论、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有利于促进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人民调解制度最核心的价值结构表现为秩序价值、运行价值和目的价值。自由与平等是人民调解制度的秩序价值,效率与效益是人民调解制度的运行价值,和谐与理性是人民调解制度的目的价值。独特的文化背景因素使人民调解制度在解决民间纠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充分显示人民调解制度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目前针对基层社会矛盾的法制化解决机构是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调解制度在解决社会矛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上海市现行的人民调解制度进行解析,分析其主要特点及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的优势与不足,探讨其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面临的转型与发展,并对新型社会协商求同体系的基本结构与运作方式进行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7.
ADR制度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较为盛行的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该机制在实践运作中具有诉讼不可替代的优势,从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视角,以ADR的内在理性价值为核心,客观分析当今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内在缺陷,提出完善其构建模式之举措.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人民调解是除诉讼程序外,运用得最广泛、最成功,并深受广大群众和基层社会欢迎的一种民间纠纷解决途径和社区服务方式。但由于立法的缺失,人民调解还没有取得相应的法律地位,这就造成实践中的诸多难题。因此,必须制订《人民调解法》,明确人民调解组织的地位和性质、调解协议的效力以及工作经费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加强人民调解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富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法律法规赋予其明确的法律地位,社会实践使它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本文从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意义入手,从夯实基础、创新方法、建立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何斌  伍艳 《南方论刊》2013,(5):35-37,31
人民调解作为一项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在处理农村民间纠纷、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方面有其独特的制度优势。人民调解已经成为构建农村司法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阐述人民调解制度的起源和特征入手,结合《人民调解法》的规定,探讨现行农村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困境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是我国《人民调解法》中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当前司法实践中的制度创新。通过司法程序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赋予人民调解协议更高的确定性、权威性和执行性,对我国人民调解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在理论与实践中该制度还存在诸多困境,亟待基层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等有关部门和广大基层人民调解员大胆创新、敢于突破,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举措,以应对和解决该制度所面临的各种困境,使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得以可持续地规范化成长和运行。  相似文献   

12.
陈运雄 《学术界》2007,(1):174-179
我国票据时效制度集中体现在《票据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中,其关于票据时效的性质、关于追索权和再追索权时效的起算点等的规定,以及在立法技术等方面都不尽科学合理。重新定位票据时效的性质,分类别、具体地规定三种不同票据权利的行使对象、时效期间和起算点并重构有关票据时效起算点等,是完善我国票据时效立法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徐秉晖 《理论界》2006,(10):37-38
在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广泛存在各种利益博弈,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使得纠纷日益多样和复杂,并远远超出了法律诉讼制度能够圆满解决的范围。于是在我国出现了较为普遍却非正式的纠纷解决途径--信访制度。通过分析信访制度的特点及信访机构的处理规程、应对措施,提出从价值理念和信访机构、受理范围及处理方式等制度要素入手重新塑造我国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14.
消费低迷的制度解构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90年代以来出现了消费低迷现象.从制度的视角阐释,消费低迷的根源在于存在不利于消费增长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即压力型政绩考核制度、投资偏向型财政税收制度、"市场化取向"的公共服务制度和城市偏向性制度,正是这些制度导致扩大内需政策的效果一直不理想和消费持续低迷.破解我国消费低迷现象必须重构制度,形成国民消费稳定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刑事侦查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而我国现行侦查监督考评制度存在着明显的重实体、轻程序,重数据、轻效果等不足,使得其难以实现对侦查监督工作的正确引导和规范,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权也难以落到实处。因此,应当按照系统性原则,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相结合原则,数量与质量相结合原则等重构并完善现行考评办法,这样才能实现侦查监督考评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人民调解制度的价值及存在问题,提出完善该制度的有效途径,并提出确立人民调解制度在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人民调解是我国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发展,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在此通过对天津市东丽区人民调解工作的调研发现,人民调解具有司法调解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机构设置、人员建设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我们需要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性质的认识,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确立了反诉制度,但内容过于简略,理论界对反诉的诠释分歧较大,实践中掌握的标准也不统一,重构反诉制度显得尤为必要。根据反诉与本诉的实质联系不同,可将反诉分为强制反诉和任意反诉。反诉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且反诉的事项不属于其他法院专属管辖;反诉只能存在于通常诉讼程序和一般诉讼案件中,在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中不存在反诉的可能,或虽可提起反诉,但应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政府审计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从传统走向现代,肇始于北京政府时期.在西方现代政府审计模式的影响下,北京政府根据现代政府审计权力分立的精神,重新构建政府审计制度,并对政府的财政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的监督与制约,使政府审计制度凸现出规范化、法制化等特点,由此迈出了中国政府审计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自诉制度的价值分析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诉制度在刑事司法中的存在具有现实合理性与正当性.自诉程序能从根本上解决轻微刑事案件,实现秩序的实体价值,体现当事人诉权的程序价值,还能反映诉讼效益价值.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应对上述价值目标进行平衡与选择,从而完善与重构我国现行立法中的自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