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第一期刊载了康文斌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于是引起了人们的注目。《晋阳学刊》计划开展这个题目的讨论。拟在如下方面展开:(一)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调节和改革在理论上能否成立?(二)就历史唯物主义本身来说,社会改革能否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与社会革命相并列?(三)社会改革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它的理论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四)如何认识现在的社会主义自身改革的性质?(五)怎样认识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关系问题? 我们以上的想法是否妥当,讨论还应当向哪些方面深入,希望读者提出建议。如果您计划撰写论文,热诚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2.
今年第一期《晋阳学刊》《补白》栏内,刊有《“境界说”说非王国维创建》一文,对于发表于该刊一九八三年第五期《论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立体系》一文中所说王国维“创建独立一  相似文献   

3.
再论美是有用事物的形式──兼与彭怀东同志商榷朱德真彭怀东同志在《美是有用事物的形式吗?》(《晋阳学刊》1994年第6期)一文中,对笔者关于“美只是有用事物的形式”的观点(《晋阳学刊》1994年第3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商榷意见,对笔者很有启发。为了有益...  相似文献   

4.
关于“按劳分配”范畴的最早出处王志毅苏中一《论按劳分配科学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发展》(见《晋阳学刊》1994年第1期)一文,对“按劳分配”范畴之历史渊源追溯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只是未能探寻到这个范畴的最早出处,颇令人遗憾。苏文认为是列宁首次概括出了“按...  相似文献   

5.
一《晋阳学刊》发表的康文斌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以及由此而开展的专栏讨论,是一件具有开拓性的事.尤其在和平、竞争、合作、发展已成为世界主题和主流的形势下,在一个世界范围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来函照登     
《晋阳学刊》编辑部: 来函及杂志收到。今早骆老打电话来,说刊出的《传略》已看过,有三处有较重要错误,希望能在下期《晋阳学刊》予以更正: (1)第107页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第一版是1884年出版的,误排为1984年。 (2)第108页第12行“骆耕漠认为,写了一篇题为《关于各国当前生产劳  相似文献   

7.
李孟存、常金仓二同志在今年《晋阳学刊》第6期发表的《对〈晋作爰田考略〉的异议》对拙作《晋作爱田考略》(见《晋阳学刊》今年第3期)提出了不同看法.我看了很受鼓励.我认为对这一学术问题展开认真讨论,将会推进晋国史以及春秋战国史的研究.两位作者认为我对晋作爰田一事评价太高了,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最稀缺的人才.现代社会是企业家主沉浮的社会. 为了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育和发展过程,为我国现代化的进程积累文化资料,《晋阳学刊》从1988年第三期起开辟了《优秀企业家·企业改革史》专栏.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探讨社会改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晋阳学刊》于今年第一期发表了康文斌同志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提出了这一重要问题,突出了社会改革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也想就社会改革问题,特别对它的含义、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表一些探索性的意见。一、社会改革的一般含义社会改革是贯彻于社会发展中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在社会主义和未来的共产主义更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把社会改革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不为过分的。要揭示“社会改革”的一般含义,应把它放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加以考虑。“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一种形式,它属于社会发展范畴群中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发展”是反映社会何以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更新的范畴,是由一系列的其他范  相似文献   

10.
《晋阳学刊》1991年第5期刊载了罗时平、朱维红《关于第三世界概念和三个世界理论的考释》一文。文中不仅指出了法国戴高乐是世界上最早从战略格局角度来划分三个世界的人,而且对“第三世界”的概念和三个世界理论作了全面的考释,特别是文中对毛泽东1973年6月22日第一次使用“第三世界”这个概念和1974年2月22日第一次提出“三个世界理论”作了较好的分析。读完该文,觉得意犹未尽。不错,“三个世界”是战  相似文献   

11.
再论北魏宗主督户制李凭笔者曾经在《晋阳学刊》1986年第1期发表《论北魏宗主督护制》一文,认为宗主督护制是北魏前期实行的以宗法关系为其维系纽带的、具有部分行政职能的生产与自保相结合的基层社会组织制度;它的产生与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社会中宗法关系的强化和...  相似文献   

12.
发表于《晋阳学刊》1983年第三期的《简论社会主义人性规律》一文(以下简称《简论》),对于人性作了新的探讨和解释,并且联系了社会主义时期的实际,提出了按照“社会主义人性规律”办事的议题,试图为加速四化建设提供某种理论依据,这种动机应当说是好的。但是文中的基本观点却明显带有人本主义倾向,而其表现形式又具有某种代表性,笔者觉得很有进行讨论之必要。本着百家争鸣之原则,本文仅就其中两点提出一些不同意见,不妥之处敬请作者及其他同志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3.
<正> 1983年,我们在《晋阳学刊》第3期上发表了《简论社会主义人性规律》一文,由于篇幅所限,内容未能充分展开,加之文章发表以后,有的同志又提出了不同意见,因此,对于社会主义人性规律问题,我们感到很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社会主义人性规律亟待弄清首先,弄清社会主义人性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历史要求。马克思主义人性论认为,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人性特点,每个社会都有每个社会的人性内容。据此,马  相似文献   

14.
一三晋文化思想在中国封建文化思想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笔者在《先秦三晋文化思想探析》(《晋阳学刊》1987年第6期)一文中讨论了三晋文化思想的基本风貌及其产生的深远的历史根由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这里、  相似文献   

15.
张守一同志在《晋阳学刊》1982年第二期发表的《关于数量经济学的三个问题》一文,就数量经济学的几个问题,同我进行商榷。现在,就他向我提出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张守一同志和其他同志。第一、张守一引用我在《经济数学方法研究》一书巾关于数量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表述时,舍掉了在数员经济学前所加的“我国的”三个字,而后说我的表述“只限于社会主义经济”,“过于狭窄”,并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学家编制中国模型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一)《晋阳学刊》开展的关于“社会改革理论”的讨论,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当今世界有两大潮流:一是新技术革命的潮流,它席卷了一切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一是社会改革的潮流,它已波及了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个潮流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改变世界的面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迅速发展。对这两个历史潮流,我们理论工作者不能,也不应回避,必须正视、研究它。我深信这种研究必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必将有助于这两大潮流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葛晓音同志的《王维前期事迹新探》一文(载《晋阳学刊》1982年第四期),对王维被贬,《上张令公》诗,王维何时离开济洲,何时在嵩山隐居等等,都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读后颇有启发,不少论断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其中个别问题仍有值得质疑之处。  相似文献   

18.
自 2 0 0 0年起 ,《阴山学刊》编辑部决定对上一年度本刊所载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新华文摘》等权威二次文献全文转载的作者及论文题目予以特别公布 ,以资鼓励。现将《阴山学刊》1999年度所载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作者及论文题目公布如下 :文梓《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开创研究 :郑杭生先生的社会学理论简析》(原载《阴山学刊》1998年第 4期 )。尚烨《从教义分析伊斯兰教走向世界的原因》(原载《阴山学刊》1999年第 1期 )。云秀清《中国民族问题基本特点透视》(原载《阴山学刊》1999年第 1期 )。王…  相似文献   

19.
读毕郝亦民《“大团圆”新论》一文(《晋阳学刊》1991年第3期),受益之余也想提出几点难解之疑,以便使这一问题的研究能够深入下去。一、“大团圆”是中国的规律吗?郝文认为“大团圆心理恰恰表明了我们民族不断向往和追求幸福快乐的乐观精神”,并借赵树理之语和盘托出了“外国人不懂团圆”,“团圆是中国的规律”这一观  相似文献   

20.
读了《晋阳学刊》八一年第六期刊载的周煦良先生《〈长恨歌〉的恨在哪里?》一文以及周煦良、俞平伯二先生《关于〈长恨歌〉的通信》,对于二位先生的见解不敢苟同,因作此文,求教于二位先生及关心白居易《长恨歌》的其他同志。二位先生的主要见解是:白居易在《长恨歌》后半篇中是“以极其隐晦的手法写当时民间的一个传说,即当日杨妃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