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考察中国宏观经济信息、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收益基本没有解释力;而且,2001年7月前,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影响微弱,2001年7月后,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影响非常显著,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助于股价上升,紧缩性政策促使股价下降。同时,行业股价指数分析表明货币政策对房地产、金融等新兴行业影响较大,对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影响较小。当前中国股市运行脱离了经济基本面,股市尚无国民经济“晴雨表”作用,但却与政策因素密切相关,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政策市”。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不同通胀率趋势状态下股票实际收益与通胀率的影响关系,足以判断股票市场与不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实证研究发现,1994年1月至1999年12月通胀率下滑时期,通胀率与股票真实收益率之间存在微弱负相关,实际上是受不显著的代理效应影响;2000年1月至2011年9月通胀率震荡攀升时期,通胀率与股票真实收益率显著负相关,来源于显著的代理与货币幻觉效应。因此,通胀率影响股票真实收益率的传导机制以及股票市场对各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敏感度都取决于通胀率趋势状态,而采取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事先抑制通胀率趋势性上扬,就能达到维护市场稳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票收益与实际经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1995年1月至2002年1月中国实际股票收益率、通货膨胀和实际经济活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期中实际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呈明显负相关关系,通货膨胀与实际经济活动呈反向关系,实际股票收益与实际经济活动呈正相关关系,但短期中实际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和实际经济的关系不显著,通货膨胀与实际经济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因此,虽然中国股市短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不同步,但是从中长期看,它较合理地反映了1995年~2002年1月期间的国民经济总体情况,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并没有发生背离。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的内部人交易行为会对股票流动性产生怎样的影响?由于历史原因,针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研究了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期间1 386只股票内部人交易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虽然跟随内部人进行交易并不能获得超额收益,但内部人交易行为并没有显著降低股票的流动性。这和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很不相同,根据分析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上外部中小投资者热衷于跟风炒做的行为造成。  相似文献   

5.
选取上证180指数2002年12月到2005年1月期间五次成份股调整为样本,采用标准化残差方法 克服了事件研究中因聚类问题对统计结果的影响,对指数调整期间的价格和成交量效应进行 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调入和调出股票均对调整信息做出了相应的反应,调入股票存在正的 持久的超额收益,调出股票负的超额收益发生了反转。这种非对称现象可以由投资者关注和 市场分割假说解释  相似文献   

6.
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股票收益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中国股市的股票收益率与有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用香港理工大学的中国股市数据库(CSMAR)1990-2000数据,采用BP型前馈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研究了公司规模、交易量、(因子和年收益价格比等四个因素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在扩展分析中运用扰动法,并提出影响因子的概念来衡量各参量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目前对于中国股票市场来说,公司规模对股票收益率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交易量和(因子具有一定解释能力,年收益价格比的解释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86家商业银行1999-2009年的数据,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探讨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对收益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收益不仅受本期非利息收入的负向影响,而且受上一期非利息收入的负向影响,但是非利息收入对稳定性的影响却不显著,与国外研究结论相悖;佣金手续费收入与收益显著正相关,投资收益与收益显著负相关,与稳定性的关系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2010年3月-2015年12月的数据,检验了分析师评级调整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股票的异常买空、卖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分析师上调评级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的异常买空不相关,但分析师下调评级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的异常卖空显著负相关,表明买空一方的信息总体上并非源自于分析师的知情交易,但卖空一方的信息明显包含分析师的知情交易;此外,随着卖空交易量或券商规模的加大,分析师下调评级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的异常卖空呈更加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券商声誉机制在约束分析师"泄密"行为方面并未发挥有效作用.研究结论为资本市场加强对券商、分析师及投资者的有效监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机构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机构投资者情绪的实际情况修正DSSW模型,分析机构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机制.以"中国证券分析师指数"作为中国机构投资者的情绪指数,应用GARCH模型对中国沪、深两市机构投资者情绪及其波动与股票收益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机构投资者情绪存在一阶自回归,方差为异方差;机构投资者情绪是影响股票收益的重要因素,其情绪波动(方差)也对股票收益产生一定影响,但未形成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已有流动性深度日内模式的研究数据受异常事件污染的局限,基于马尔科夫调制泊松过程,构建了交易量分离模型,该模型可分离交易量中的异常交易量.进一步以交易量为流动性深度的代理指标,研究了中国股市的流动性深度日内模式.研究发现:异常交易量确实对我国股市的深度日内模式有影响;由于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不同,不同规模股票的深度日内模式不同,对信息敏感的中、小市值股票具有W型模式,而对信息相对不敏感的大市值股票呈U型模式;由于不同市场走势下,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敏感程度不同,我国股市深度日内模式受市场走势的影响,牛市时,深度日内模式呈U型,而熊市时,深度日内模式呈W型.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EGARCH(1,1)模型,实证分析以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利率变量对国内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考察涵盖2008年9月1日至2013年5月8日样本区间内主要房地产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对央行政策利率的调整的反应,研究显示,具有代表性的贷款基准利率变化和调整对国内房地产行业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显著且方向为负——利率调升则上市房地产企业股票价格向下调整,反之,如果政策利率处于下降通道则房地产企业股票价格向上调整。进一步分析则发现,国内房价历史信息可以部分地解释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房地产业股票价格波动具有群聚性,其股票价格收益率对宏观经济信息的反应呈现出一定的杠杆效应特征,即利好消息和负面消息对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有非对称性影响,具有负面性的政策信息对地产市场的冲击往往大于对等程度的正面利好消息对市场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高频跳跃非参数识别框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情绪及市场环境,对上证A股市场冲击下的交易量与收益率特征进行研究,从更为微观的角度揭示信息快速融入过程中投资者的反应及市场交易状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A股市场在市场冲击发生时往往伴随着交易量的大幅增加,冲击发生后交易量存在迅速下降的过程;利好、利空的市场冲击对市场交易量、收益率存在非对称影响,整体来说,投资者对利空消息更敏感,但在不同的市场情绪下投资者对市场冲击存在非理性反应,牛市时投资者倾向于对利空消息反应不足,而在熊市时倾向于对利好消息反应不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股票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得出股票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存在相关性,股票价格作为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已成为影响货币政策的外部因素的结论。尽管目前中国的股票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呈现异动性,但中央银行也应关注股票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限深方势阱中自由粒子的波函数,结合上证综指数据,得到了与实际相符合的证券市场回报率的分布函数。该函数能与实际数据很好地符合,验证了波函数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健性,表明证券市场回报率具有一定的量子效应。分布函数印证了市场回报率分布具有尖峰、不对称特征。与伦敦市场的比较发现,上海证券市场具有较高的回报率,但也存在较大的风险。这说明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共存,同时也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但证券市场稳定性仍需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5.
假设股票收益率序列服从具有厚尾特征的GED分布,利用多种非对称性模型描述和检验了沪市股票日收益率序列的波动性特征,发现股票价格波动具有条件异方差性,并通过对股票市场信息影响曲线的分析,刻画了沪市股票价格波动中的显著非对称性。这说明股市波动对于不同的政策干预和信息冲击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应,且非对称性的方向与以往结论有所不同,说明我国股市风险变异特征和收益状况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利好消息"对股市的刺激作用需要其他市场干预的配合才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投资股票的投资者数量大幅增多,股票价格的波动备受人们关注。股票市场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一方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宏观经济的走势;另一方面国家宏观经济的波动也影响股票价格的变化。该文理论结合实际,分析了中国股票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上海股市的收益与资本结构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中国企业的资本成本的量测与计算是企业或证券估值与项目评估的核心问题和难点,股市提供了进行量测的场所。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上海股市收益的可能解释变量进行了研究,重点为股票收益与企业资本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一方面揭示了中国股市定价特征与西方基本理论的一致性,同时也显示了中国社会环境下企业资本结构对股票定价影响的特殊性。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理解中国股市的投资(非投机)特性以及资本结构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提供了钥匙,也为建立企业资本成本分析与证券估值的机理模型提供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8.
美英等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CCI)对股市指数收益有很重要的影响力。为探讨CCI与中国证券市场走势的相关关系,通过两类模型对1999年10月~2004年8月间我国股市收益与CCI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CCI对深沪五个指数的走势有显著的解释与预测效果,但对我国的B股市场似乎没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资本存量是宏观经济研究及政策制定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变量,而在测算资本存量的过程中,核心变量折旧率的确定对结果具有关键性的影响。相比选取某一折旧率固定值,通过生产函数法对中国1981—2011年33个行业的固定资本折旧率进行测算的方法更加科学,更能反映中国现实的行业特征。在测算的折旧率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永续盘存法进行各年份各行业资本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从横向上看,各行业的建筑资本存量及设备资本存量都存在着较大的行业差异,建筑存量尤为突出;从纵向上看,各行业的两类资本存量都具有明显的递增发展趋势,这与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行业特征大致吻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中国的宏观经济现状及行业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