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论述回族民俗学史略之前,首先有必要对回族民俗学提出的背景、意义加以概述。 民俗学作为人文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以“五四”运动为发端在我国建立与发展,迄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虽然历经曲折与波澜,但正如同一切科学终究会被人们认识和掌握一样,我国的民俗学  相似文献   

2.
竺可桢的大学学科建设思想产生依据有四:国内求学经历、留美期间哈佛的影响、对国内同仁教育思想的借鉴以及多年教学经验之累积。他的学科建设思想以其大学三要素说为前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注重大学的硬件系统建设;二是加强学科的软件系统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包括以大学的综合性为指导,坚持文理渗透,多科发展;注重科学研究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教研相长;注重学科梯队建设,选拔人才不拘一格;注重基础教育而尤以通才教育为主,坚持主辅结合,德智并重,教训合一。最后,他的学科建设思想还体现在提倡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上。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国际民俗营销学?为什么需要建立国际民俗营销学?它的研究范围和基本方法如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国际民俗营销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国际民俗营销学,我们可以说它是民俗学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它是国际营销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民俗学与国际营销学的一门交叉性学科。一般的民俗学单纯地研究民俗事象,面对形形色色的民俗事象应采取何种市场营销策略并不是它的研究内容;而一般的国际营销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国内经济出现新的景观 ,然而由此引起的中西方文化的冲突 ,也无疑给我国民俗学学科建设造成一定的干扰。作为民俗学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文化全球化”的趋势 ,强化民俗学本土化观念 ,抢救民族民间活态文化 ,重视本学科的应用研究 ,建立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俗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 ,民俗学是一门民族性和地方性很强的学科 ,也是一门国际性学科 ,因此 ,理论引进和对外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 ,但重点是加强本民族的民俗学建设 ,促进多元文化繁荣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引起了学人的广泛讨论:民间文学到底应该归属于民俗学体系,还是应该凸显其文学本位;应该执著于历史,还是需要积极面向当代。孙正国博士认为,民间文学应该凸显其审美特性,应该面向当代。这一主张在《文学的生活遭遇———民间文学本体批评引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引论》)一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民间文学在国家学科体制上的变化,学科地位的下降,使得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面临巨大危机,学科的理论建设也更加困难重重。从学术史来看,民间文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不力和滞后,是导致民间文学学科危机的…  相似文献   

7.
施爱东在《学科界限与学术取向》一文中从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关系、民俗学界学科取向多元化的现状、当前形势下民俗学者选择研究课题时的趋利性考虑、民俗学从业者未形成一个真正的学术共同体等4个方面论述,否定了民俗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性质。但实际上人类学与民俗学是有着诸多不同的,诸如研究对象的不同与其对所研究的社会或文化现象所持态度的区别;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或范围或许宽泛一些,但它是由几方面特征一以贯之的一个整体;至于施博士对当前形势下民俗学者选择研究课题时表现出的趋利性的批评,对时弊的针砭是深刻的,然而却不能作为怀疑民俗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依据。需要说明的是,民俗学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严谨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典范,以百科全书式的容量,反映了封建王朝时期四大家族的盛衰,展现了丰富广阔的社会内容,刻化了几十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可以说《红楼梦》的研究价值是我国以往的古典小说无法比拟的。然而,目前对《红楼梦》的研究似乎在主题表现、人物塑造、考证辨析等方面有较多的涉猎,而对于《红楼梦》的民俗学价值探讨的较少。民俗学是一门新兴而又古老的边缘学科。说它新兴,它在世界上也只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我国的历史也仅有六十多年;说它古老,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民俗,它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语言学、宗教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作为一部描写满清时期社会生活的浩瀚的《红楼梦》,其中无疑蕴藏着反映当时社会的丰富的民俗内容。在此,笔者参考了国内外日前民俗学界的分类方法,对《红楼梦》的民俗学价值作一点初步的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重构民俗学基础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俗学基础理论研究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近来一些民俗学同仁仍存忧虑,如对民俗学研究方法不作改进,对基础理论不作更新,民俗学将失去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术地位及价值。本文经对民俗学历史及现状的反思,认为民俗学研究应坚持主客体统一、具体与抽象统一、文化整合的原则,并由此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民俗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校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学科既是一个学术范畴 ,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学科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学科的发展趋势是拓宽学科口径 ,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龙头 ;学科水平决定一所大学的水平 ;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目标定位的标准 ;只有高水平的学科 ,才能聚集、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加强学科建设领导重视是关键 ;要确定好学科建设的级别及方向 ;要抓好学科建设的人才、经费、信息、基地、课题立项、课程建设诸要素 ;坚持贯彻学科建设的“十字”方针 ;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谈论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的时候 ,切莫忘了“高起点”。“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一种规范化的说法 ,即使在没有这个说法以前 ,百年以来 ,古代文学的研究 ,早已形成一门显学。“显学”一语最早见于《韩非子》。我想不必局限于它的原意 ,不妨作些发挥。我一直认为 ,衡量一门学科繁荣发达的主要标志有两条 :一是在这门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产生了许多研究著作 ,而其中又出现人们通常说的权威著作 ;二是在一门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作为出现众多研究著作的同步现象 ,产生一批研究家 ,其中还有那些泰斗式的权威研究家。这样的学科当然是…  相似文献   

12.
民族社会学是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当时,正是我们国内自上而下开始受极左思潮干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原有的各门学科都相继被“查封”、“禁闭”,象民族社会学这样的一门新兴学科,当然也就不可能有人敢去问津了。所以,现在提起这门学科,人们感到新鲜,不大熟悉,这是不足为怪的。“一个概念要进入一个社会,总是有一个复杂的过程的。”民族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进入社会,至今才有二十多年的光景,但从它的产生过程看,远不只二十多年,而是有一两百年孕育的历史。从上限的时间来看,一般都认为应由摩尔根深入  相似文献   

13.
文艺民俗学作为一门新学科,还停留在再现式研究阶段,视角显得单一。应置于意识形态、符号以及学科身份等维度下进行观照,同时警惕理论主义。在多维度视角下重建文艺民俗批评的设想,即文艺民俗的审美维度、意识形态维度和符号维度构成文艺民俗批评的三大维度,文艺民俗学研究才会融贯民俗学和文艺学两大学科,形成一门名副其实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14.
阅读学是研究人类特有的阅读行为的一门科学。我国对阅读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探讨,却还处于萌芽初始阶段。近几年来,在国内写作界热烈讨论写作学科体系建设问题的争鸣声中,开始迈出了研究阅读学的第一步,发出了建立阅读学的呼吁。 一门学科的建构与兴起,并不是少数人的意愿造成的。于光远在谈论科学学时,就曾经说过:“(它)并不是由几个学者起个名字,写一批文章,搞几个刊物,设几个讲座,就形成了的。”(《在全国第一次科学学学术会议上的发言》)阅读学的情况也是如此,它的产生和建立并非偶然的心血来潮,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人们思想交流,提高人民文化素质的需要。只要深入考察阅读行为的基本属性,研究它的历史和现状,充分了解阅读的巨大社会功能,我们就能理解建立阅读学,用以  相似文献   

15.
民俗学包含着广泛的研究内容,如有关信仰、习惯,传说,民谭、歌谣、谚语、谜语、儿歌等等均是其研究的范围。有关民俗的资料的采集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如希腊荷马史诗中包含了许多古代民谭;阿拉伯的《天方夜谈》、欧洲的《伊索寓言》、我国的《诗经》都包含了民间的歌谣;历代史籍也都记有民间的风俗习惯等。但这些仅能称之为“采集”,还谈不上研究。对民俗进行科学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初的欧洲,而形成一门完整的科学则是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一八六四年,英国学者托马斯(W.J.Thomas)正式以“民俗学”(英文为Folklore,意为“民众”的知识)一词命名这一新的学科。在我国,民俗学的形成是在本世纪初,开端于一九一八年“北京大学歌谣调查会”和其后的“风俗调查会”的成立。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则以一九二七年中山大学成立“民俗学会”为标志。民俗学会的出版刊物,研究成果影响很大,导致民俗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和国内许多民俗学团体的相继成立。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民俗学活动才逐渐由衰落而转入民族学研究中去。本文把民俗学起源到抗战一段时期称之为“早期民俗学活动时期”。  相似文献   

16.
本土化议题近年来颇受学界关注,但作为一门有着本土渊源的学科,中国民俗学界对此较少讨论。从学术理路出发,结合民俗学的当下情境来看,民俗学面临着由传统民俗学向现代民俗学的学科转型,在此过程中本土化是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民俗学的本土化还面临着本土概念建构的无意识性与国际视野不够深、广、新的双重短板。民俗学本土化的探索和尝试,有待于学术共同体的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7.
知识理论方面的学科建设与物质经济方面的建设不无共同之处 ,至少都有个基础问题。没有基础的东西 ,那只是飘渺的空中楼阁。而基础的建立 ,一靠客观条件的自然形成和历史地造就 ,二靠主观努力能动地建设。时下国内乃至国外的翻译界 ,就面临着这么个翻译理论的基础建设问题。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客观条件方面。在我国 ,自董秋斯于1951年第一个倡导建立“中国翻译学”以来 ,便引发了一场关于要不要、或有没有“翻译学”以及翻译是不是、能不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公开争论。近些年来这一争论高潮迭起 ,书刊和学术会议上每每唇枪舌战。“冰冻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熟稔法国社会学、民族学的杨堃始终在积极倡导新生的中国社会学、民族学、史学和民俗学的社会科学化。其事实与可能并重的现代中国民俗学运动的读写,既是过往的批判性总结,还是重新定义民俗学并使之成为中国民俗学演化的动力和有着明确认知论和方法论的学科建设。基于其国际视野而生的中国本位情怀,这种学科建设又是民俗学中国化卓有成效的学术实践,促使中国现代民俗学在文学、史学的民俗学之外形成社会学的民俗学这一支脉。改革开放初,延续其1949年后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建设,杨堃明确倡导中国式马克思主义民俗学的建设。当下,杨堃这些现实性与可能性兼具的历史构图、学术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依然具有垂范性。  相似文献   

19.
关于哲学本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于一门具体科学来说,只要它已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则熟悉这门科学的人,对于这门科学是什么,总可以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看法或定义.可是作为人类一切学问中最古老的学问——哲学,却迄今没有一个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至今人们仍在争论不休,而且看来还会不断地争论下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出于偶然的原因还是哲学的本性就必然应该如此呢?作为至少已有二千几百年历史的一门学科,不能说还不成熟;说这样一门学科对自身未有公认的确切定义只是由于某种偶然的原因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相似文献   

20.
民俗学是以研究民间风俗习惯为对象的一门人文科学。民俗学研究对社会现实关注的范围和程度决定其学科前途和命运。民俗学在外国历史考古中创立,在现实需要中成为“显学”,在关注社会现实中发展。我国具有丰厚的民俗资源,社会环境优越,学术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