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多元化战略、高管持股分布设计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化战略实施过程中高管持股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其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企业战略收益的实现,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高管持股利益趋同效应对多元化战略成功实施的积极意义以及公司治理强弱对高管持股效应的影响.对沪深两市2005年674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提高高管持股激励强度能有效改善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效果,但高管持股分布设计差异影响利益趋同效应的发挥.公司治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保障机制,可以有效地避免高管持股的壕沟防御效应.企业应该从高管持股分布设计和公司治理等多个维度同步建设入手,为多元化战略的成功实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安邦坤 《经营管理者》2009,(22):261-261
交叉持股制度在资本市场蓬勃发展,而我国法律对此并未有明确规定。作为公司相互投资的一种形式,交叉持股有正反方面功能,影响公司治理,应辩证对待。为减少交叉持股之弊端,应发挥公司治理的互补作用。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减少交叉持股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烨李凯  秦丽娜 《管理评论》2004,16(5):31-34,40
利益相关者治理与传统的股东单边治理的根本区别在于强调利益相关者与出资者共同拥有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网络技术相对于传统技术的优势特征的核心在于,运用公司内、外环境中无形资源的经济价值,实现经济活动的报酬递增。本文从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文献回顾入手,阐述了中、小股东的参与成本过高及公司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知情权受挫等问题。最终,探讨了基于IT技术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机制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4.
法律、公司治理与公司丑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翼  马光 《管理世界》2005,(10):113-122,161
本文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丑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检验了被中国证监会、深交所和上交所公开实施处罚的上市公司,发现一些公司治理特征与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相关。这些特征包括公司控制人的类型,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董事长持股比例,以及领取报酬的监事比例。没有证据表明其他一些治理特征与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有关,包括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的数量,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监事会的规模等。我们还发现,一个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与当地的信用和法制发展水平相关。一个地区的信用水平越高,当地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越小。另外,一个地区检察院立案的经济案件数越高,当地公司越有可能发生公司丑闻。而一省法院受理的经济诉讼案件的数量和当地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之间有非线性的关系。随着一省法院受理的经济诉讼数量的增加,当地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升高;但是当法院受理的经济诉讼案件数量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当地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李云鹤  李湛 《管理评论》2012,(7):117-131
通过建立企业生命周期新的划分指标,从企业发展的动态层面研究管理者代理行为与公司过度投资之间关系随企业生命周期的演变,并检验公司治理机制随企业生命周期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代理行为随企业生命周期动态变化,其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随企业生命周期发展不断减弱。不同公司治理机制的治理效果随企业生命周期也发生变化,其中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在成长阶段能够有效抑制公司过度投资,而独立董事在成熟阶段及大股东在衰退阶段均显著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成长阶段中的公司监事会能够对代理行为引致的过度投资起到显著的监督作用,而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则显著加剧代理行为引致的过度投资,成长阶段中管理层持股、成熟阶段中独立董事与外部机构持股以及衰退阶段中大股东均显著没有起到应有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郑银银 《决策与信息》2011,(11):263-264
在中国银行常常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这种结构决定银行参与公司治理具有现实的基础和实践的可行性,银行参与公司治理既符合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有益于保护债权人利益,而且是现代公司法追求实质公平的必然要求。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可以通过允许银行代表担任公司监事或者允许银行代表进入公司监事会的方式实现,与此相对应的可以在《公司法》中,进一步强化监事在监管公司资本方面的职权。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虚化的直接原因是剩余索取者在控制和行使剩余索取权的过程中的偷懒行为,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的剩余索取者不能参与企业剩余的分配,缺乏足够的动因行使剩余索取权。国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虚化是一个普遍现象。剩余索取权虚化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主要体现为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严重失衡,导致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软化。改进剩余索取权虚化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重点是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老三会”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8.
企业生命周期、公司治理与公司资本配置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关于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非效率资本配置治理效果的检验大多局限于静态层面,本研究通过构建企业生命周期划分指标,从企业发展进程的动态层面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动态演变,并检验公司治理机制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中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随企业生命周期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变化,且不同阶段差异显著,但投资不足在企业生命周期内几乎不发生变化.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治理效果随企业生命周期发生演变.在过度投资组,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在成长阶段显著抑制过度投资;大股东持股在衰退阶段加剧过度投资.在投资不足组,管理层持股能够降低公司投资不足;成长阶段中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成熟阶段中的独立董事反而加剧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密切相关。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制度安排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企业技术创新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企业技术创新决定了公司治理结构,而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本文的分析表明,公司治理结构通过股权结构、董事会规模和结构以及企业家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和动力的获得和创新战略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于财务困难公司效果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Enron案发生后,为维护资本市场安定与保护投资大众,各国均致力提倡公司治理,如强化董监结构、股权结构与提升透明度等。然而,在主管机关与公司管理当局均认为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已有显著的强化后,台湾企业诸如博达、讯碟等公司仍然持续爆发弊案。因此,治理政策是否确实落实执行于各企业,值得深入探讨。因此,本研究拟以财务危机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及其影响为探讨重点。首先了解公司爆发财务危机前的公司治理运作情形,进而讨论在发生财务危机后,采用各项公司治理机制是否对提升公司财务状况有所帮助,提供主管机关及投资人决策之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董监事持股,控制股东担任董事监察人、专业经理人担任董事席位数、董事会规模这三项皆可做为投资人投资公司的参考,及财务危机公司是否能转危为安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由竞争对手组建的竞争性战略联盟,正逐渐成为联盟理论研究的焦点。由于这类联盟的参与企业是同行业中的直接竞争对手,所以联盟对行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评价这些影响,本文首先讨论了竞争性战略联盟能够产生的市场效应的主要内容,然后识别和归纳了这些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利用国内企业的调研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效应之间、效应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竞争性战略联盟所处的外部行业环境显著影响着联盟结构模式的选择,并对其外生合作效应发挥着部分影响作用,同时联盟的结构模式对合作效应也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Alliances between smaller biotechnology firms and larger pharmaceutical firms are the backbone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ith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While pharmaceutical firms seek access to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small biotechnology firms depend on these alliance relationships to access key resources such as financing and downstream capabilities because they typically do not have the resources needed in-house to successfully commercialize their product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ese alliance relationships arguing that the more resource rich a biotechnology firm is, in terms of technical, commercial, and social capital, the less likely it is to give up equity to an alliance partner. Results suggest that greater biotech patent quality, cash position, and alliance credibility impact the type of governance structure that is chosen by the alliance partners and therefore the extent of control that the biotechnology firm is willing to give up in the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13.
彭珍珍  顾颖  张洁 《管理世界》2020,(3):205-219,233
本文从竞合视角审视联盟组合,结合动态关系观探讨有效的联盟治理机制,揭示了联盟组合中竞合关系(横向竞合、纵向竞合)、治理机制(契约治理、关系治理)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动态环境特征(技术波动、竞争强度)的二次调节作用。在不同的竞合关系中,由于合作和竞争的强度不同,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机制的作用也存在差异,同时,治理机制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两种不同环境动态性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纵向竞合中,运用关系治理比运用契约治理能更好地提升创新绩效,技术波动正向调节契约治理、关系治理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在横向竞合中,运用契约治理比运用关系治理有效,竞争强度加强了契约治理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即关系治理在波动的环境中更有效,契约治理在竞争的环境中更有效。本文为企业开展研发联盟组合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企业间战略联盟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企业创新实践活动中的知识管理过程,以及吸收能力对于外来知识创造和新产品开发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通过分析127家联盟企业的调查数据,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联盟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有利于成员企业的知识创造,同时知识创造促进了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吸收能力在知识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并对知识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战略联盟的范围、治理与稳定性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联盟伙伴间的关系视角出发,分析了战略联盟的合作范围和治理类型对伙伴间关系稳定性的影响.由于稳定性是一个抽象且难以用显性指标直接测量的变量,本文把它构建为一个二阶因子结构,并用企业间信任、相互依赖和冲突解决这三个一阶因子来度量它.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获得127家德国联盟企业的数据,并对提出的假说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合资企业比非股权契约联盟更有可能享有稳定的伙伴间合作关系,而联盟的范围即联盟协议中所包含的合作活动的多少对联盟稳定性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具有负的双边网络外部性的媒体市场竞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具有负外部性的双边市场模型,以考察由消费者和广告资助的媒体企业之间的双寡头垄断竞争.研究表明,媒体企业的替代性越强,则对消费者收取的价格越低,到媒体访问的消费者越多,广告水平和广告价格也越高,然而这种行为却减少了媒体的利润.媒体竞争的增加导致媒体企业的收入来源从消费者向广告商的转移,而主要由广告资助的媒体企业拥有较多的消费者.应用该模型分析了媒体与广告商组建垂直联盟的激励问题,结果表明,当媒体差异化程度较大时,媒体都组建垂直联盟是最佳选择.然而,如果媒体是密切的替代品,都保持独立达到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17.
吴剑峰  吕振艳 《管理学报》2007,4(4):509-513
以资源依赖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为依据,以产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实证背景,深入分析了影响企业加入多方联盟的决定因素。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是否加入多方联盟主要受2方面因素的影响:资源依赖和网络结构中心度。企业对新联盟的资源依赖程度越高,在社会网络中的中心度越高,其加入多方联盟的概率越大。这种经济考虑和社会考虑同时存在,共同作用于企业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8.
The trend of forming alliances to develop new products continues; however, many of these new product alliances fail. As such we explore how key risk types intrinsic in new product alliances, performance, relational, and knowledge appropriation risks, influence alliance success. Further, we theorize that different alliance governance mechanisms can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risks on alliance success. To disentangle possible heterogeneous factors across firms that may affect the interplay of risk assessments and the use of governance mechanisms, we employ latent class regression analysis on survey data collected from 128 new product alliance firms and find support for a two‐regime solution. Longer alliance relationships and lower technological turbulence are factors for some firms (regime one), while the opposite are factors for other firms (regime two). These two regimes show different patterns in the interplay of risk assessments and governance for alliance success. Our theory and results support viewing risk as a multiple‐factor concept and by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impacts of the risk types in new product alliances and how governance mechanisms mitigate such effects, we aid managers' decision making regarding the balance of contractual versus normative governance in new product alliances. Understanding the heterogeneous factors inherent in these complex relationships enables managers to understand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various governance mechanisms promote new product alliance success.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对战略联盟决策的分析纳入SCP范式,并通过构造在位者和潜在进入者之间的三阶段博弈模型来分析战略阻绝效应对战略联盟决策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位者的合适的战略联盟行为具有战略阻绝效应,可以通过改变潜在进入者的进入预期、影响进入者的行为并促进在位者的支付,这种支付的改变将拓宽战略联盟的决策空间,在位者将在更高的联盟成本或更低的固定边际成本下降程度上建立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20.
Leo  Krijn  Gijs  Harry 《Long Range Planning》2003,36(6):533-54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n the market valuation of large Dutch companies following the announcements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during the period 1985–1992. The effects are distinguished by type of alliance and country of origin of the partnering firms. While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are generally found to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a company’s market value, strategically and culturally distant foreign partners generate a strong negative effect. The result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conducting a strategic, operational and cultural audit of the partnering companies and the envisaged partnership. The audit needs to be taken as a starting point in developing the essential co-operation skills to make the alliance work and should become integrated within a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scoreca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