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诚实信用既是浙商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商事活动必须遵守的法律准则.从这个角度出发,诚实信用是浙商精神和商事审判理念的契合点.浙商精神和商事审判理念中的诚实信用相互作用,商事审判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为浙商精神中的诚实信用提供法律保障,浙商发扬诚实信用精神有利于商事审判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产生良好的法律适用效果.浙商精神和商事审判理念的相互融合使诚实信用成为商事行为和商事诉讼必须遵守的准则.  相似文献   

2.
商事信用之历史考察与体系建构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事信用是现代商业社会秩序存续的奠基石。但商事信用在性质和概念上与道德信用、经济信用和社会信用往往混同在一起。商事信用从其逻辑起点上说,是来自人性之本原。从现代商事发展的要求来看,商事信用在其性质上已脱离原始懵懂而进入了明晰确定的法律界域,从一定意义上,使其同民法之诚实信用原则区别开来,这使得专业技能化发展的商业成了民商分立的坚实基础,同时也成为商事信用体系建构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3.
商事审判理念的提出是民商事审判的一次理念革命。如何结合商事审判理念调整商业领域发生的侵权行为,构建商事侵权理论,对处于探索阶段的《侵权责任法》的司法适用和商法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商事审判视角下的商事侵权在英美法的法学研究中是重要的研究领域,甚至形成了兼具法律适用实体性和商事审判程序性的商事侵权请求权。和传统自然人间的民事侵权相比,商事侵权的主体在营利性、活动强度、影响范围和赔偿能力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商事侵权的客体涵盖了商业关系、商业契约、商业机会等具有相对性和无形性的法益,不再局限于传统民事侵权的绝对权,因此也具有特殊性。本文试图表明,结合商事审判理念对商事侵权案件进行司法适用,可以兼顾到商事侵权的特殊性,更好地维护交易安全,尊重商人自治和促进商业交易,实现商事审判的制度目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商事登记是国家确认商事主体资格,并公布商事主体相关资料的信息公示机制。运用法经济学的原理对商事登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具有信息经济学以及博弈论的机制特征。商事登记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和合作博弈的框架体现了其经济属性,具有提供信息服务、维护市场安全以及提高交易效率的经济功能。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观察,商事登记蕴涵了社会契约的基本属性,具有强制缔约义务、法定的格式条款、诚实信用原则以及登记效力等契约要素。我国在完善商事登记立法时应当更多关注其信息公示功能,以此保障交易安全,提高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5.
商法通则的法律意义与基本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主体对商事法律规范的特殊需求——实践主义至上、法律的确定性、法律革新性与进步性、法律的相对稳定性是商法独立性的内在依据,商事关系相对于民事关系的特殊性是商法独立性的外在表现。在直面商法独立性这一核心问题之后,必须回归商事立法模式本身,民法典模式、商法典模式无法解决现行商事立法现状产生的不足,商法通则是解决其不足的必由之路。在对主要国家商法典立法体例与基本架构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建议我国商法通则应采折中主义立法例,通则的基本架构应包括总则、商人、商事登记、商号及营业转让、商业账簿、经理权、商业辅助人、商事代理人、商行为一般规定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在改变传统商事交易模式的同时,也必然带来商法制度的深刻变革,这是商法制度反映商事交易规则的必然要求,也是商法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着重探讨了商法基本原则如商事主体法定原则、鼓励交易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及创新,试图从商法基础理论的层面奠定完善电子商务法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商业信用原则是商法的核心原则之一。目前我国商法中把商业信用原则与普通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混为一谈,这不仅是错位,而且还"串味"。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制度主要是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它们都是制度性的安排,不单是道德伦理性的软约束。  相似文献   

8.
论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同诚实信用原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并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由最初的商事道德规范逐步上升为法律规范 ,并最终成为现代民商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对合同诚实信用原则的完整理解应从以下三方面着眼 :一是合同当事人彼此之间应诚实不欺、恪守信用 ;二是该原则具有衡平市场交易过程中各种利益冲突的功能 ;三是该原则能起到解释、补充法律与合同的作用。合同诚实信用原则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融为一体 ,兼有法律调节与道德调节的双重功能 ,具有很大的弹性和灵活度。合同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立法上的最终确立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商誉是对商事主体的社会评价,人格性是其本质属性。由于商事主体的营利性,商誉亦具有浓厚的财产性。基于此,商誉权是一种以人格权为基础,兼具人格权、财产权双重属性的商事主体人格权,即商事主体所享有的、用以维护其人格中的包含经济利益内涵、能够进行商业利用的商事人格利益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诚信体系已经成为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课题。为确保商事登记的制度功能得到充分实现,必须保证登记事项的真实性,这就需要在商事登记制度中树立诚实信用原则,构建诚信机制,为商事登记提供有效的信用保障。  相似文献   

11.
信用制度的民事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主体基于信用享有权利,但守信也是其基本义务,因而信用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由于信用为广义上的商誉所包含,其权利内容难以把握,故信用权不是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基于信用所产生的权利可纳入商誉权的保护范围。我国民法典应规定商誉权,对信用权宜采用间接保护方式。对欺诈、恶意的不履行合同行为,应适用惩罚性赔偿责任,以惩戒失信行为。信用被侵害常使受害人遭受间接损失,应由侵权人予以赔偿,以充分保护信用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订单农业履约率不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同双方在履约过程中诚信缺失行为的选择。要深入研究订单农业中经济主体诚信缺失行为选择的内在根源,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首先需要清晰地界定何为诚信。分析界定了诚信与诚信缺失的内涵,并将其与信用、信任、信誉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在对诚信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它的有关特点。  相似文献   

13.
考察成吉思汗与朱元璋以诚实信用为主线的社会治理实践,不难发现,拨乱反正的治理效果与人民在人身、财产等方面的悲惨命运是并存的.这类史实反映诚实信用缺乏制暴品格.事实上,诚实信用仅具有"守信不欺"的内涵规定性.否认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妥的.但是,对历史反思表明,"帝王条款"学说将诚实信用原则推崇为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的结论却是不无疑义的.因此,学界应重新审视相关问题,而不应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14.
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财产占有人,在不法将其占有之财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就可以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善意取得实际上是对基于动产占有和基于不动产登记产生公信力的保护,是保护交易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承认了动产所有权、动产质权、留置权和不动产所有权的善意取得,应当拓展至抵押权与权利质权,以完善善意取得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七条对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文义上没有区分受让人主观善意;逻辑上存在概念不周延和矛盾的问题;制度功能上并没有真正平衡原权利人与善意受让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对于交易安全保护的目的也没有彻底实现。结合国外立法的经验,我国立法应承认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地域品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地域内生产经营者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代表着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它可以有效地提升区域内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近年来地域品牌频现危机。地域品牌发生危机既有其自身属性的原因,也有立法和管理上的原因。因此,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各个相关主体,应该从品牌产权、行业标准、产业发展、品牌培育、制度环境等多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对地域品牌进行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政府预算部门,通过争取有限预算资源的种种努力,换取政府预算部门的相应资金配给,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各种交易费用。基于KMRW声誉模型,在假设政府建立了奖惩机制的基础上,对预算部门之间展开预算合同博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只要重复的次数是有限的,唯一的博弈精练纳什均衡就是每个参与人在三次博弈后选择如实申报的纳什均衡战略,因此,政府要创造利于声誉博弈的环境,促进预算部门守信,降低预算合同成本。  相似文献   

18.
财产与信用——兼论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为资本性财产是建立和维持信用关系的基础 ,没有一定规模的资本性财产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用关系 ;声誉机制是特定财产制度的产物 ,没有这样的财产制度 ,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声誉机制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在于民营企业缺乏必要的资本性财产 ,以及在“二元”结构财产制度下民营企业缺乏建立声誉机制的积极性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是扩大民营企业资本性财产规模 ,同时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非国有化进程 ,重塑民营企业的声誉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物权法未明确规定赃物的善意取得制度,虽然学界对赃物应否适用善意取得已经论述较多,但是多学科、多维度的深层次论述仍不多见。有限制的赃物善意取得制度建立在比较法学、法理学、民法学、法社会学、法经济学等多学科、多维度的分析与充分的利益考量基础之上,以便真正达到衡平原所有权人与善意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