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先秦诸子散文,为中国散文奠基。独抒新见,立一家之“说”;风格各异,成一家之“体”;情采纷呈,显一家之“文”:是千恣百态的先秦诸子散文表现的鲜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散文影响巨大。文章主要从生态意识入手,从"菩提系列"散文所体现的浊乱的生态灾难、淡雅的生态审美诉求、简单的生态栖居观这三个方面来探求散文所体现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3.
对于《老子》的文体性质问题,学术界主要有"散文"、"诗体"、"赋体"三种看法。《老子》"散文"说是西学思潮影响下的产物,与《老子》文体生成演变的文化背景并不完全吻合。《老子》"诗化"色彩极为浓厚,部分章节具有"赋体"特征,《老子》与先秦诗、赋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30年古代文论界围绕"象"范畴的研究主要从九个方面展开:"象"范畴的发展演变史,"象"的思维方式及审美特征,"象"在创作构思中的作用与表现,"象"的分类及其后世影响,"象"在哲学命题中的地位与功用,"象"的子范畴辨析",象"与"image"的中西对比,意象与意境的探讨,《庄子》散文的"象"言说分析。虽取得部分成就,但在某些方面诸如"象"范畴在先秦的泛化及其内涵、外延,"象"交织、渗透所形成的范畴群落,"象"在诸子和史传散文中的运用,"象"进入文论层面成为元范畴后的内涵与外延、渗透与跨越,"象"所体现出的中国文论范畴之民族特征等,都有待进一步开拓和深入。  相似文献   

5.
名辩思潮与先秦诸子散文的美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辩思潮是影响先秦学术界的一次普遍性的学术思潮,以往研究名辩思潮多注意到其在哲学、逻辑学上的成就而鲜有人关注其在文学上的意义及影响。先秦诸子散文所取得的成就和文学价值与名辩思潮所倡导的论辩风、论辩术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名辩思潮这种影响在先秦散文的美感特征上体现得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先秦寓言一般都形象鲜明、寓意深刻,从而代表了先秦诸子散文中善于设譬、深于取象的特征。这个特征又正是通过比喻、虚构与夸张、拟人化等艺术手法来具体实施的,在我国先秦文学中以《庄子》《战国策》运用寓言最好,笔者就以《庄子》、《战国策》中寓言运用为例,浅析先秦文学深于比兴特点。  相似文献   

7.
先秦没有"史"的文体概念,"论"的文体概念最早见于<庄子>,故先秦的著述家基本是"史"、"论"不分.有人将<尚书>、<国语>视之为"史",将诸子散文视之为"论",其实诸子散文和<尚书>、<国语>不仅同本同源.同是政坛言说的产物,而且在功能和文体的形式方面都没有太大区别.<尚书>、<国语>主要记言,"史"中有"叙".诸子散文从<尚书>、<国语>发展而来,仍然保留了<尚书>、<国语>所记政坛君臣言说"对话式说理"的方式,虽以"论"为主,却有众多的叙事因素,存在一个显形或隐形的叙事框架.可谓"论"中有"叙".诸子散文和记言体历史散文在文体上有着相同的内在特质.故先秦将记载晏子话语的典籍称之为<晏子春秋>,将吕不韦门人撰写的完全以论说文结集的著作命名为<吕氏春秋>.造成诸子说理散文对记言体历史散文体式继承的根本的原因在于诸子说理散文和记言体历史散文为同一种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8.
曾巩散文风格的形成与其语言艺术密切相关。肯定地说,没有散文语言质而雅、淡而腴的审美特征,就没有曾巩散文平正温雅的文风。曾巩散文语言的"质"体现在用最浅近、最朴素的文辞来表达思想,其散文语言的"雅"则体现在多取法儒家经典,多用经典中的语句或化用经典中的语句。曾巩散文语言的淡而腴体现在对字词句的斟酌和运用上,他还善于用平淡的记叙、议论表达深沉的感情。质而雅、淡而实腴最终来自思想的深刻,简淡的语言形式必然要求内容充实。因此,其语言质而雅、淡而腴的特点并不仅仅是审美情趣上的特点,从更深层面而言,它实质上具有道德规范和价值提升的意义,是儒学正统思想的折射,是儒者温文尔雅气质的外现。  相似文献   

9.
论先秦赋与散文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赋体文学中,骚体赋与汉代之作形同神异;诗体赋与汉赋大体相近,名称则异;散体赋是先秦及汉以后的主体。先秦时期的辞令或书信、上书作为独立的散文本已存在,并非汉代以后才从诸子和历史散文中独立出来。先秦散文注重抒情说理,特色鲜明,风格迥异,其艺术成就对后来的散文乃至小说都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胡建次 《南都学坛》2008,28(3):58-62
我国古代散文理论批评中的"养气"论,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先秦至南北朝为孕育与凸现期;二是宋元为拓展与充实期;三是明代为深化期;四是清代为完善期。上述四个阶段,标示出我国古代散文理论批评"养气"之论经历了一个不断拓展、充实、深化与完善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先秦说理散文成就的体现,诸子散文在很大程度上从哲学、历史、宗教著作中脱离出来,具有了鲜明的文学特征。而其成就的取得,除了得益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特殊政治、文化环境外,也与前代的文学影响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尚书》记言文的成熟,也就不可能出现诸子散文的繁荣局面。从论点和论证结构的鲜明严谨、论据和论证手法的生动形象、对话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感叹词的使用与人物个性色彩的表现四个方面,具体揭示《尚书》散文对诸子散文的文学影响,说明诸子散文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其所以能够开创一个散文辉煌时代,是与对《尚书》散文的学习借鉴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巴金晚年散文与“春秋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巴金晚年散文<随想录>和<再思录>内容介绍,分析巴金晚年散文的写作特色,即"春秋笔法"中的"实录"、"一字褒贬"、"微言大义"等三大特色在他的散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无论在先秦思想发展史上还是在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史上,韩非都处于集大成的地位。在先秦诸子散文中,韩非散文特以其说理议论的风格气势垂范后世,其文格高气盛、立意高远,笔力雄健、谈锋犀利;呜咽凄楚,文章处处寓深沉的身世之悲,满纸血泪,激越沉痛的真情感人肺腑;另外,韩非的散文在语言表达和修辞方法的运用上也十分讲究,而且大量地运用寓言故事、历史传说故事等,文章形式多样,极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独孤及的文学创作以散文著名。独孤及的诗只是他散文的余绪或补充。当有些思绪内容分量过少,或分量虽不少但不适宜作文章时,他就用诗的形式来表现。其“代书”诗突出的特征,是层次清楚、意思明了。其独好古体,表明他偏爱平铺直叙。独孤及作诗好用连接词,常形成诗句的散文化倾向。独孤及的诗歌语言出入先秦两汉典籍,体现出与文章同样的取材范围。我们在研究韩愈的以文为诗时,除了溯源杜甫外,独孤及也是个应该考虑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散文大国”,散文传统源远流长。先秦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振兴了散文黄金时代的雄风;崛起的唐宋散文,使散文更富有文学意昧和艺术品格,散文地位空前提高;明清小品,翻涌起古典散文长河又一个浪头;“五四”时期,散文又一次空前鼎盛起来,汇纳百川,丰富多样,散文作家灿如群星,散文佳作,令人目不暇接。散文在中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是中国散文界当红的散文品种,其代表人物是余秋雨.余秋雨的散文从<文化苦旅>到<霜冷长河>,是一个逐渐遗落"散文"和"文化"的过程,也是他的散文观从高谈阔论"人类整体感觉"下降为强调"困惑"对散文写作的重要性,到最终声言自己"谈不上什么困惑"的破产过程.从大散文现象的兴起至败落这一过程审视余秋雨文化散文现象,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市场化环境中,俗之妆扮为雅,雅对于俗的包装,以及俗对于雅的败坏这一文学史中常见的雅俗关系的再次体现.  相似文献   

17.
人们论及中国文学艺术写意性时,往往把始终处于文坛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散文排除在外。本文从唐宋散文、先秦诸子、先秦两汉的史传散文入手,论述了中国古代抒情文、说理文、记事文的写意性的表现形式以及它们对后世散文的影响,指出中国古代散文同样具有写意性的传统特色。文中还对中国古代散文写意性形成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散文作家只有创造出既反映生活又体现性灵的"新"来,才符合人们正常的欣赏习惯和艺术心理的客观要求,才符合时代的演进和文学发展的需要。新是散文的生命,在散文创作时,必须在"意"、"材"、"象"、"感"等方面努力求新。  相似文献   

19.
儒家的"自我认同",在先秦是藉"士"说来表达的。孔孟都以"固穷而守义"来揭示"士"的本质特征,并强调"士"欲保持与体现其本质,当志于道,以践"仁"为己任;但孟子的"士"说,在对"士"之自我认同之主体意识、"士"之身份特征与社会地位、"士"之存在价值以及"士"之使命等的论述上,都可谓丰富与超越了孔子"士"说,成为原始儒家"自我认同"说的代表性学说。  相似文献   

20.
先秦是儒家忠德发展史上的整合与创建时期,主要代表是孔子、孟子、荀子。他们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从德性伦理学角度来看,先秦儒家把忠德整合为"德之正也"、"令德"、"全德",使忠德成为众德之基;二从政治道德角度来看,先秦儒家把三代以来上对下的"忠"发展到了忠德在实践上具有平等性、互惠性的层面;三从忠德实践角度来看,先秦儒家认为忠德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