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家观 《社会福利》2007,(12):33-34
社会福利企业(以下简称福利企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以集中安置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为主要目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特殊企业。福利企业以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为标志,是一种劳动福利型模式。建国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鼓励和扶持下,民政部门组织残疾人开展生产自救,兴办福利企业。  相似文献   

2.
4月中旬,四川省沪州市纳溪区民政局会同区国税、地税局以“六查六指导”为主要内容,认真对全区10个社会福利企业进行了年检,即:一查企业的办企宗旨和经营方向,拓展残疾人就业机会,规范录用、辞退残疾职工的报批、备案制度。二查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比例和依法纳税情况,按照有关政策返还减免税金,指导企业  相似文献   

3.
房山区位于北京的西南,拥有人口90余万,残疾人6.2万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1.4万人。房山区共有社会福利企业63家,在职职工2774人,其中残疾职工1218人,形成了以建材、化工、煤炭、造纸、机械加工等门类齐全的数百个产品体系。几年来,房山区民政局强化大局意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在维护残疾人职工权益、  相似文献   

4.
叶聪 《社会福利》2011,(4):38-39
自2007年7月国家对福利企业实施新政策以来,福利企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优化,税收新政策(即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税收政策)将残疾人就业的范围由原来规定的"四残"人员扩大到"六残"人员,促进了具有劳动能力的各类残疾人就业,实行按企业实际安置残疾人员的人数限额退税,有效解决了原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部分企业退税规模与安置残疾人员人数不相称,造成国家税收流失的突出问题,建立起了残疾人就业的各项权益与安置单位的实际利益直接挂钩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张晓峰 《社会福利》2011,(10):31-32
社会福利企业优惠政策沿革 福利企业是为安置残疾人就业而兴办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特殊企业,是残疾人集中就业的主要方式和有效载体,在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社会福利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政策扶持是福利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6.
时讯快递     
《社会福利》2012,(8):59-62
上海市奉贤区;确保残疾人集中就业近年来,上海市奉贤区民政福利企业管理站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兴办规模型福利企业,着力改善残疾人就业环境;采取多形式、有重点地开展福利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该区已拥有福利企业152家,共安置残疾职工3824人,占奉贤区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残疾人总数54%;2011年,完成销售收入达40.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达1.87亿元,缴纳增值税1.27亿元。  相似文献   

7.
王萍 《社会福利》2005,(2):33-35
社会福利企业是国家、集体和社会各界为帮助残疾人劳动就业而举办的各种生产经营单位,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特殊企业。发展社会福利企业不仅能解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安置问题,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还能充分发挥残疾人的智慧与力量,为国家创造财富。  相似文献   

8.
福利企业作为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为手段,以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生活困难为目的,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中为保障残疾人劳动权益、生活权益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和卓有成效的福利救助方式.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江上县为规范福利企业管理,对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安置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在摸清企业残疾职工底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孙艳红 《社会福利》2005,(12):48-49
福利企业作为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具有社会福利性质,是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优越性的一个重要窗口。但自 1994年对福利企业的税收政策由  相似文献   

11.
王萍 《社会福利》2005,(9):30-30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民政部门根据优抚、救济工作的需要,办了一些社会福利工厂,安置家居城市的贫困烈军属和盲人、聋哑人,使他们自食其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福利工厂逐渐演变成行业涉及一、三产业,招收人员扩大到肢残、智残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特殊企业。社会福利企业不仅能解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安置问题,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还能充分发挥残疾人的智慧与力量,为国家创造财富。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社会福利企业工作,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福利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崇明县自1985年开始举办福利企业,现有在册福利企业153家,安置残疾职工就业3499人.近几年来,特别是福利企业税收新政策颁布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海市福利企业管理处的帮助指导下,通过加强福利企业政策宣传,优化福利企业发展环境,切实维护残疾职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陶均 《社会福利》2010,(3):29-30
社会福利企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近三十年来,福利企业经历了由单一的集体所有制到多元化的所有制形式的转变;由简单的加工业到各行各业的转变;由靠政府指导经营到自主经营的转变;由为解决注册地的残疾人就业到扩大残疾人职工招用范围的转变;由招用福利企业残疾人职工只为达到退税目的到培养残疾人职工为业务骨干,体现残疾人社会价值的转变;由为解决残疾人职工温饱到树立残疾人自强自立精神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发 展 特 征  社会福利企业不仅具有与一般企业相同的法人特征和经营目的,而且由于它自身的特定因素和条件,又体现出它与一般企业不同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在:   1. 福利性。社会福利企业是以安置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生产生活为目的,同时为国家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供必要的基金,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物质 财富的一个经济实体。因而企业具   2. 规定性。社会福利企业中的残疾员工人数占企业生产人员总额的比例必须达到 35%以上。有社会福利属性。   3. 局限性。残疾人员由于其生理上的缺陷,决定了他们很难从事苦累险的重工业…  相似文献   

15.
卫义  严浩 《社会福利》2002,(6):12-14
前不久国家税务部门发出了开展2002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将福利企业作为此次检查的重点,检查内容主要涉及福利企业的投资形式、残疾人安置比例及残疾人的残疾定性问题。具体说,一是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福利企业必须是乡镇、街  相似文献   

16.
扶持政策亟待完善。福利企业是为安置残疾人就业而兴办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特殊企业,这一特殊性质表明,福利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保护。  相似文献   

17.
《社会福利》2013,(7):35-36
发展现状截至2012年底,上海市共有福利企业1289家,职工就业总数98712人,其中残疾职工33244人;2012年新发展15家有质量、有规模福利企业,新增加就业岗位1503个,其中残疾人就业岗位465个;全年社会保险累计支出总额7.48亿元,比2011年增加2.25亿元;全部职工累计收入总额30.2亿元,比2011年增加2.98亿元;残疾职工累计收入总额6.45亿元,比20 11年增加0.54亿元。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率达100%。1~12月,全市福利企业残疾职工人均收入1.9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26万元。2012年,全市福利企业累计实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福利企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切实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莱西市民政局和市残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福利企业录用、解除、裁减残疾职工制度的通知》,对福利企业用工制度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一是明确了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通知》规定:福利企业录用的残疾人必须是社会上有劳动能力的闲散人员、其他企业的裁减人员、解除合同人员。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南昌社会福利企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据统计,到1994年底,全市办有社会福利院6个,收养各类人员总人数1767人;精神病医院一个,在院各类人员总数236人;福利企业194个,职工总人数9344人,其中残疾人4007名,年产值达2.8亿元,利润818万元;乡镇办有敬老院106个,福利厂110个,职工总人数3890人,其中残疾人1836名,年产值达1.2亿元,利润  相似文献   

20.
与残疾人个体就业、在普通企业就业等就业模式相比,残疾人在福利企业集中就业有三大明显优势: 第一,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保障.按照国家现行福利企业政策,残疾人在福利企业就业,可以享受法定社会保险权益.在实践中,部分经济效益好的福利企业还为残疾职工缴纳了住房公积金.完善的工资保险体系,为残疾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这是残疾人个体就业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