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垄断资本集团是当今掌握日本经济命脉、操纵日本政治生活的巨大势力。本文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四十年来日本垄断资本的变化、特点以及当今的实力做些探讨。 一、战前日本垄断资本的特点 战前日本的垄断资本一般称之为财阀。日本财阀的历史悠久,最早形成的三井、三菱、住友、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解散财阀的经济民主化改革,导致了日本企业股权结构的分散化与法人化倾向,使以六大集团(三井、三菱、住友、三和、第一劝业、芙蓉)为核心的金融资本型企业集团以及日立、东芝、松下电器等独立系企业集团相继构筑起有别于欧美企业的股权结构。这不仅稳定了企业...  相似文献   

3.
日本创造“经济奇迹”的第一步〔俄〕C.马尔卡利扬茨40年代后期日本的改革是其“经济奇迹”以及后来持续发展的基础。主要经济改革及其成果经济领域的改革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第一,解散财阀,也就是解散统治经济的垄断联合体即封闭的家庭康采恩。根据美国占领军行政...  相似文献   

4.
高宇 《日本学刊》2012,(4):138-151,160
日本财阀企业的发家及其自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发展,在日本经济史和经营史学领域被评价为"产业革命先行者"、"日本资本主义的领导"、"资本所有与经营分离的先驱"。20年代以后财阀企业的进一步扩张,也是引起收入两极分化增大、导致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对30年代日本社会对外扩张意识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财阀企业扩张怎样对日本社会造成破坏性影响、如何与战时经济管制及战后解散财阀相联系等问题,集中体现了当时日本经济公平与开发效率的矛盾。日本财阀从创业到被分割的过程,作为大型私营垄断企业对一国经济影响过程的典型范例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当前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看法人间相互持股的正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泡沫经济”崩溃后 ,日本人开始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曾对战后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各种经济制度。尤其是近几年来 ,日本的产业界和学术界又普遍对独特的法人间相互持股制度提出了新的质疑 ,把制度创新的触角一下子触及到了日本“混合经济制度”中最为敏感的“神经”系统。实际上 ,改革调整法人间相互持股制度就等于直接冲击到了日本现行的企业制度、大企业体制和传统的企业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 ,改革调整法人间相互持股制度不亚于战后初期的“财阀”解体运动 ,因此 ,探讨法人间相互持股的正负效应 ,无论对研究新世纪日本经济的发展还是…  相似文献   

6.
美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占领日本以后 ,为彻底根除日本的军国主义 ,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 ,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解散财阀 ,劳动改革 ,经营者和所有者相分离 ,企业经营目标变迁等。其变革具有强制性、融合性和解放性等特点 ,对日本企业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7.
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借机重组,以家族为中心的旧财阀,整合为以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中坚,以商社为先锋,通过系列企业相互融资、相互持股以及相互派遣管理人员而形成的具有联合体性质的垄断企业集团.这一体制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但在国际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发生变化后,逐渐暴露出其缺陷,并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1998年以来,日本证券市场经历了从集中交易到市场间竞争、从证券交易所到交易所集团的改革。这一时期,日本通过修改相关法律,赋予了交易所自主选择的权利,使证券交易所可以自主选择采取会员制形式或股份公司制形式。另外,为保障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要求证券交易所或其持股公司设立自律监管法人或者在交易所内设立自律监管委员会,并规定了保障自律监管法人和自律监管委员会独立开展监管活动的配套制度。进入2013年,日本交易所又开始了新一轮整合,而设立囊括金融商品和其他商品的综合交易所仍是日本交易所今后改革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9.
日本军国主义的支柱--财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键 《日本学刊》2005,1(4):33-44
日本自明治维新起,就实施了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国策,对外频频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军事扩张和经济掠夺,对内则采取政府与财阀结为一体的高度垄断和经济统制.军国主义政府积极推动财阀的膨胀,成为财阀的保护伞,财阀更不遗余力地充当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急先锋,成为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二者共同构成日本军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日本政军财关系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玉民 《日本学刊》2002,3(4):126-142
20世纪 3 0年代是战前日本政治体制发展的新的转型时期 ,当时活跃在日本政治舞台上的各个政治利益集团 ,为获得政治主导权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政党和军部的斗争是这一角逐的中心 ,与各政治利益集团保持不同程度关系的财阀的政治取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最终军部获得了胜利 ,法西斯体制取代了政治体制。当日本政党在争斗中败退之时 ,财阀逐渐疏远政党 ,倒向了表明“容纳财阀”、掌握政治主导权的军部 ,两者形成了以军部为中心的“军财抱合”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说到企业集团,通常可以举出这样两类:一类是以大银行或金融机构为中心,在原财阀资本大企业重新集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融资、生产、销售及共同投资等实质性内容的企业集合体,如三菱、三井、住友、第一劝银、芙蓉、三和集团,这些企业集团通常称之为金融系列垄断集团。另一类是以一个独立  相似文献   

12.
试论现代企业的解散与清算商立现代企业的解散,也是现代企业中各种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归于消亡的法定形式,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以破产形式消亡,而是以解散形式消亡,这是任何一种组织形式的企业都适用的,不论是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13.
沈阅  许巍 《日本研究》2006,(4):16-19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对以财阀控制为主导的传统企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由此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它对日本经济的腾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其负面影响逐渐扩大,又成为日本经济陷入停滞的助力器。日本企业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本文着重分析了现代日本企业制度的特征,并对其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特征与企业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特征与企业经营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夏春玉王杨一、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特征自1600年德川家康在江户(今东京)建立幕府之后,日本社会便进入了一个长达268年的封建社会。江户幕府为了维护德川家族的长期而稳定的统治地位,建立了一个十分牢...  相似文献   

15.
相互持股并形成稳定持股关系,是日本股权结构的突出特征,也曾为日本式经营做出突出贡献。中国借鉴日本这一经验已有多年。日本自泡沫经济崩溃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稳定持股受到质疑,其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下降。为验证日本稳定持股的经营效率,本文运用2002~200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稳定持股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但是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国应该加强在高收益率和低负债率的优质中小企业间建立相互持股关系,以保障稳定经营。  相似文献   

16.
五十多年前,由于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和中国、朝鲜的民族解放运动,仅仅3年时间,就动摇了日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促使政治改革成为当时的首要问题。在1929—1931年间的危机时期,日本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军事化,各级当政者变得越来越专横,以致使社会上各个阶层都对议会制度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到了三十年代末,盛行于罗马与柏林的法西斯主义不仅在东京有所表现,而且在整个日本都能看到一种“天皇制法西斯主义”的专制制度。军事集团、高级文官以及企业老板、金融寡头和财阀之间的紧密勾结形成了当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印度垄断资本的出现,是资本主义不发达的亚非拉国家中一种独特的社会——历史现象。它是在英国统治下,印度作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环境中曲折而缓慢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立后,印度垄断资本的实力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由于它的先天不足以及历史上同买办封建利益的密切联系,它同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通过生产集中、殖民地掠夺和工业——  相似文献   

18.
战时日本的家庭动员与家庭统制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李卓家庭的功能,即家庭的职能,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家庭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日本的传统家族制度历来是统治的基础和工具,在对外侵略战争中,法西斯军国主义政权进一步利用日本的家族传统和家族伦理,在...  相似文献   

19.
浅谈近代日本的国体-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日本垄断资本不仅与军国主义,而且与封建残余密切结合。  1878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成立及其相对独立的特权地位,标志着日本开始走向军国主义的道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大体是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它不是在资本主义形成之后,而是在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幕府时代的日本,是封建军国主义国家。封建武士领主掌握社稷权柄,形成了军事封建专制的统治体制。领导明治维新的中下级武士改革派,掌握着国家的权力中枢,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残存着封建武士道和“军事立国”…  相似文献   

20.
自明治维新以来的对外开放政策,使日本这个华夏文明边缘上的东方古国已经相当西方化了。例如在东京,除了皇宫和几处神社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外,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纵横交错的高架公路,几乎使你分辩不出与西方的现代都市有什么区别。而且,“西化”已经渗透到日本人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在政治上实行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在经济上废除家族财阀而实行股份公司制;如此等等。也许正是由于“全盘西化”,才使得“国际化”的目标成为普通日本人的生活观念。然而,“全盘西化”外衣下的日本人又特别崇尚传统文化。有一位美国人曾说:“日本缺少文化传统而又崇尚传统文化”。这句话的前半句似乎有些偏颇,而后半句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