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宋代邵雍的城市诗歌书写,开辟了城市诗歌的一个新方向,不再是将城市视为与田园相对立的、与理想相排斥的空间,而是从积极、肯定和赞赏的眼光去书写城市.邵雍的城市诗歌赞美城市生活,建构起新的城市意象和安乐、隐逸的都市家园与精神世界.而对于中国文学史而言,邵雍城市诗歌书写的意义更在于他探索了新的城市文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城市病”成为文学重要表现内容,其通过隐喻的方式映射城市发展现实问题,体现作家的批判立场。在文学作品中,“城市病”与人的病症在生态层面呈现出交互性,在人文层面存在同构性,而且作家对“城市病”的批判常常与乡村乌托邦建构相对应,体现了城乡价值对立的思维。在“城市病”文学书写中,作家通过时空维度建立城与人病症的联系,挖掘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代性问题,但在主题表达、写作姿态、介入视角等方面也存在种种问题和不足。随着城市生态和人文环境的发展以及城市文学的不断成熟,文学对“城市病”的书写将走过自觉阶段,在现实性和文学性两方面形成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城市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主要形式,寄予了国家的基本想象和梦想。为了探索城市书写与国家梦想之间的结构关系.我们从文本的角度分析改革文学、津味文学、小洋楼、租界等不同城市书写形式与城市文化建构的互动,解读都市文明的现实状况及其深层文化内涵.并在这种分析与阅读中期待建构具有中国文明传统的都市文明和国家形态。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勾勒旅行的观念史、陈示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对旅行的反思以及旅行书写的新理解:即旅行不再是中性的人类活动,而是浸透着历史、文化和语言的空间实践;相应地,旅行书写不再被认为是整个旅行的真实客观再现,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作者的身份与价值观影响的过滤生产,是一种话语,是对异域知识文化的政治性阐释和建构,而非简单再现,材料的排除、选择、重组等表征行为都与权力有关,从而提供理解跨域旅行书写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本文梳理了城市与文学发展之间的对应性关系。人们在既往的文学研究范式中多注重传统意义上的内部和外部研究,而未强调历史进程中城市文化现象与文学表征之间的有机联系。作者指出,人类生存环境的变迁,尤其是以城市为标识的生存方式及其基于都市经验的精神状态,对于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塑形作用,它不仅带来了文学书写主旨的变化,同时也促使文学融入文化现代性之中。文学的现代性问题是一个多元的论域,它既包括文学书写的主旨、策略以及文学研究理论指向的变化,也有效补充了人类生存空间的迁移对于认知的激发作用。对于文学现代性问题进行跨学科和多重要素的考察,有利于人们认识文学以诗性语言呈现思想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的时代语境中,海派文学的生成是与某种自由而商业化的城市文化空间的建构相链接的.在新的文化时空中,新海派女性散文作家以自己的书写形式和精神姿势,行走于时尚与世俗、当下与过往之间,言说着关于城市、关于女性、关于自我生命的种种存在.尽管新海派女性散文尚不具有深度写作模式的分量,但其作为"城市的心灵",自有文学和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左翼文学是五四新文学在20年代末及30年代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批判性的文化品格和对抗性的政治立场、底层道德立场和大众政治想象、党派功利性与新兴意识形态的建构自觉等构成了左翼文学的精神要素,其间又存在着相互排斥、矛盾的因素和逻辑.左翼文学在后来的变异就是其内在矛盾所导致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8.
殖民地时期在华韩国流亡文学中的共同主体性,经历了建构与解构、解构与重构的历史进程。在华韩国流亡文人的个体生命自觉和民族主体性是建构共同主体性的根本前提,而在中国的现代语境则始终是其重要的变数。因为中韩志士面临着共同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在华韩国流亡文学逐渐表现出交互主体与共同主体性建构的特质。这一建构过程大致经过两个阶段:一是辛亥革命和大革命时期,为探索阶段与初步形成阶段,积累了多方面的历史经验。二是全面抗战时期,为成熟与全面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中韩志士作为共同主体参加中国抗战,进而建构交互主体与共同主体性;在文学活动方面表现为同一主题的共同书写以及戏剧文学的创作与共同演出等。在华韩国流亡文学中的交互主体、共同主体性的建构过程呈现出中韩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亲和性、互动交融性以及共存发展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张琦 《中州学刊》2004,(5):87-89
在文学上海和城市身份建构这个问题上,20世纪40年代的张爱玲和90年代的王安忆在外在形态上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即表现庸常生活,认同市民生活价值.这种相似却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核.对于庸常生活和世俗价值,二者的态度、理解和表现均有所不同.二者以相似而又不同的叙写完成了各自对上海与城市身份的文化建构,传达出对于人性和人生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0.
论城市文学研究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述卓  王斌 《学术研究》2001,(3):97-1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市文学研究无论是在文学研究还是社会学研究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发展,但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如研究的随意性、缺乏比较眼光、缺乏理论深度.城市文学研究的方向在于首先应该确定其研究对象与范围,这是城市文学理论建构的基础;其次是从空间角度去考察城市文学;再次是将城市文学置放在人类文明进程史中去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易学史上颇为重要的学术命题"先后天学说"为例,从儒道互动的角度,揭示这一学说在学术史上的影响.全文先论"先后天学说"源于儒家经典<周易>的<文言传>,以及与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密切契合;次述"先后天学说"在发展过程中学术义蕴的衍扩,尤其注意揭示宋代"先后天方位"说所体现的儒道思想融通互动的学术特色;最后阐明"先后天学说"之"体"盖源于<文言传>,其"用"着重展露于宋人的"先后天方位"之说,并指出"先后天学说"的本质,是以超越时空的博大思维理念,考察宇宙、大自然、人类社会的化生之道,此间穿插着儒家以有为本而有无相生的互补精神,与道家以无为本而无所不为的超脱宗旨.综此三端,得出本文的结论:中国易学史上出现的"先后天学说",是儒道思想互动的至为典型之例.文中评述"道法自然"的哲理取向,揭明宋代学术界潜藏着"儒道互动"的人文精神,比照"先后天方位"互转禅代的哲学内涵等,皆属作者较为精到的学术创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不仅国家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而且各地区也加大发展科技的力度 ,科技城建设就是一种方式。本文以我国省级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二维聚类分析基础上 ,对我国省区科技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描述 ,并分别从全国和省区两个层次分析了科技的区域集聚现象 ;还对比了安徽省各地级市的科技分布状况 ,并分析了其成因 ;在概括区域科技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后 ,就合肥科技城的建设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美的教育可以起到开发智力、道德感化、人生导向等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运用美的教育,创造美的环境、展现美的人格、追求美的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会展教育与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展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但是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任重而道远.通过总结会展教学与实践工作,我们梳理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特征,指出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而努力为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的科学发展进言献计.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流派、范式及中国的组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顶层设计。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各国家和地区在客观上形成的各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诸多学术流派,可梳理归纳为均衡和非均衡两种战略范式。从实际经历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始终奉行一种发展战略并以一贯之并非明智之举,也鲜有成功的;相反,依照国家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适合该阶段的战略往往成效显著。就中国而言,过早放弃非均衡发展战略范式并不明智,尽管这一战略实实在在引发了诸多弊端,在国际均衡发展范式压力下显得与世界发展格局格格不入,另一方面还在侵蚀非均衡发展战略推行带来的成果。这意味着,中国不能简单地放弃一种发展战略范式又简单地选择另一种发展战略范式,而是应该选择一组发展战略范式集合,利用这种发展战略范式的组合实现最佳发展战略成效。  相似文献   

16.
自远古时代起,海南岛就一直受到我国华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远古文化的影响,尤其壮侗语和南岛语等在海南岛的相遇,奠定了黎族形成的基础。由此决定了黎族历史文化形成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决定了黎族历史文化既体现百越族文化传承的特点,又体现在海南岛这个地理环境条件和历史发展背景下形成的独特特点。  相似文献   

17.
自然与必然是贯穿戴震哲学体系全部内容的两个范畴。戴氏以自然而然和自由自在规定自然,以"至当不易之则"规定必然,以"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规定自然与必然的关系,进而将物的生长及人的成己均视为一个自然→"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循环发展历程,倡导了一种理与欲、德与福、价值与事实相统一的、活泼充实的、直面生活的伦理。从而恢复了在宋明理学那里遗失的先秦儒学的原初精神。  相似文献   

18.
从2004年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走过了快速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三个前所未有”和“四个基本确定”的成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和教师强力推动、学科基础建设和学科支撑的互动、教学改革的合力是成功经验,但还有很多要做:面对课程教学本身、媒体舆论环境影响、社会现实挑战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学科课程建设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国家严格的督察下,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创新,增强和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实现该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9.
郭景华 《兰州学刊》2007,(10):181-184
通过对陶渊明家庭人伦关系的考察,充分揭示以往陶渊明研究中那些习焉不察的情感世界:陶渊明的孤独同其缺乏异性的精神支持有相当关系.陶渊明诗中对古代列女的钦慕显示了他对女性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20.
"科学"和"技术"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据诸多学者考证和众多辞书记载,英语和法语中的science(科学)源于拉丁语scientia一词,而science是在14世纪进入英语词汇的,其词义几经进化才达到近代的科学的含义.关于science一词的源流,麦克莫里斯的研究十分详尽,他既介绍了各家的探讨,也阐明了自己的见解.他表明,scientia虽然与等价词episteme(认识)有关,但它具有普适知识的含义,而哲学则把普适知识看做是它的本分.在17世纪科学革命前,科学被视为scientia,即它只是以世界为中心的哲学关注的一部分.在科学革命后,它变成主动的活动,变成科学.哲学的、方法论的和语义学的论据支持早期科学的这种特征,这从亚里士多德延伸到13世纪,此时在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的著作中首次出现关于科学的独立的观点.在这里,已经可以瞥见scientia意义的变化,直到17世纪这种变化才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