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在台湾“乡土文学派”的作家中,王拓是一个后起之秀。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台湾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提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寄托了新的希望。作品发表以后,引起了社会上极大的关注。读他的作品,容易使人想起台湾社会中“贫困的,强大的,为每分钟的生存而喘息的”下层人民的世界,使你感受到“作品中那种赤裸的,粗糙的,强大的迫力,”感受到现实主义艺术的魁力。王拓,本名王紘久,一九四四年生于台湾基隆市的八斗子渔村,家庭出身是贫苦渔民。他家的祖先是从大陆迁来的,到他父亲已是第五代,均以捕鱼为生。童年的王拓生活贫困,他曾这样回忆过往事:  相似文献   

2.
赵朕  赵焱 《学术研究》2000,7(3):101-106
本文认为,台湾微型小说崛起的外因是“报禁”,内因则与台湾社会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因而,本文以台湾社会为背景,进而深入分析、揭示了台湾微型小说的审美取向、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3.
戴逸 《学术界》2006,(1):254-259
刘铭传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有远见的政治家,台湾近代化建设的奠基人。他为维护祖国领土的统一和完整,为保卫台湾和建设台湾,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他身上,爱祖国和爱台湾得到了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4.
王文兴是台湾当代文学现代主义的标志性代表。他曾是《现代文学》刊物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文学》时期的他就以现代主义文学先锋姿态享誉台湾文坛。之后,他分别发表了《家变》和《背海的人》两部震动文坛的长篇小说,这两部小说摆脱了他1960年代各种现代主义写作技艺的束缚,将自己对台湾现实父权、威权政治的反抗发挥到了极致。更可贵的是,在长达四十年的台湾当局的戒严时代,王文兴以现代主义的象征、隐喻和戏拟对历史和现实的台湾进行一种批判性的文学阐释,而且他执着于对今世今生的台湾世态人生的刻画。可以说,在这种现代主义技艺的高超实践和现世人生的精心雕琢中,王文兴攀登到了自己的艺术高峰,也成为台湾文学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5.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因其自身的际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在其文学创作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的精髓,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气质的文学风格。而有着“台湾的良心”美誉的另外一位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则是以他作品中强烈的社会现实意识而得名。陈映真通过文学这种特殊的形式作为切入点来探究现实中台湾普通百姓生存境况,从而引发出对社会的一系列思考。白先勇和陈映真用各自独特的笔触描绘着自己眼中的世界,关注着不同人物的命运,对人性有着深层次的思索。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早就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土改方案,主张"和平解决","让农民可以得益,地主也不吃亏"。国民党虽接受此方案,但长期空喊、议论。1949年,蒋介石下野反思,认为在大陆失败的主因是未能按孙中山主张办事。他重读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演讲,决心入台后首先实行土改,并将这一任务交给其亲信陈诚。台湾的土改兼顾地主和农民的利益,既使大量农民上升为自耕农,又以土地债券和公营公司的股票补偿地主。结果,台湾农业超越战前最高水平,土地资本向新兴工商业转化。台湾一度跻身亚洲"四小龙",土改是其起步阶段。陈诚自称,台湾土改是不流一滴血的革命,美国人视为典范,不少国家纷纷取经,但是,这种土改,不能改变社会的两极悬殊,只改变了财富的占有形式和占有者的社会身份,不少地主摇身变为资本家。近年来,台湾社会出现"外来者打压本地菁英,损害了‘我们’地主的利益"的看法,这就不仅是在为台湾地主叫屈,而且是在为"台独"理论张目。  相似文献   

7.
杨国枢教授是台湾著名心理学家。他对本土心理学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权威性格和成就动机,社会取向和工作气质,表现了他的治学精神具有广泛的视野和信念。最近,他与大陆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8.
“道东之传”——明清时期儒学在台湾的传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在台湾的传播,清代以及清代之前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明朝末年郑成功抗清及收复台湾阶段,这一时期儒学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军中府中上层人物在治军和施政的基本过程中,以儒学思想中的东林和浙东学派为主,强调反清复明与民族大义。另一是清领台湾以后,儒家思想以官学的方式系统地进入台湾,并以朱子学说为主导在全台湾逐渐建立起目的在于教化民众的儒家思想教育体系,真正使儒学精神成为台湾社会的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而大量的儒生,不管是由大陆渡海而去的,抑或是后来在台湾本土成长起来的,他们都作为当时当地儒家思想的承载群体,在确保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的同时,亦作为推动文教事业发展的主体,为台湾社会的秩序建立和不断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十分重视台湾问题。他把实现祖国统一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目标。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他先后提出了武力解放台湾和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他认为解决台湾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毛泽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汪毅夫与闽台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市白马河畔的福建社会科学院是闽台文化研究的一个重镇。汪毅夫先生在这里工作了整整10个年头。10年中,他先后出版了《台湾近代文学丛稿》、《台湾文学史·近代文学编》、《台湾文化概观》、《台湾社会与文化》、《客家民间信仰》、《台湾近代诗人在福建》、《中...  相似文献   

11.
同治十三年(1874),台湾发生了牡丹社事件。沈葆桢先后两次到台筹划海防和善后,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在台期间,他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卓越的治台才能办了许多有益台湾发展的事,为近代台湾海防的巩固和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就沈葆桢在台所进行的改革试加论述。  相似文献   

12.
台湾省籍第一代老作家钟肇政先生,是台湾文学奠基者之一;他的代表作《台湾人三部曲》(以下简称《台》),是台湾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钟肇政生于农村,爱农村,写农村,连外貌也象个农民,可谓之农民作家。他从长期执教于农村的父亲那里,自幼接受了中华民族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由于身受亡国奴之苦,立志当个“伟大作家”,决心以笔作武器,以时代见证人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控诉日寇的滔天罪行,肃清“皇民化”的流毒,同情农民疾苦,歌颂他们的斗争,描绘传统习俗和乡土景色,以抒发他的感情和愿望。他的著作为台湾乡土文学建立了健康淳朴的民族风格,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他坚持现实主义道路,写作态度认真严肃,不  相似文献   

13.
两岸关系研究语境下台湾民众的"认同"有其特定的内涵,对台湾民众认同的研究要运用多种学科视角进行观察分析,其中从社会学角度对台湾民众"社会认同"的研究有助于较为客观地把握当前两岸关系及民众心理变化的脉动。基于此认识,首先从纵向角度梳理了台湾民众认同问题的产生及其"国家认同"意识的变迁;接着着重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民众认同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从横向角度,以对2008年以来福建台商社会认同的实证研究为例,描述台湾民众复杂的社会认同现象及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最后提出"在绵密的两岸双向交流中夯实台湾民众认同的社会基础",构建两岸共同认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4.
陈第(公元1541—1617),福建连江县人,是明代晚期著名的爱国将领、诗人、音韵学家和旅游家。他除了有从军业绩受后人称道,有音韵学著作和旅游诗文为后人赏识外,还有著名的旅台游记《东番记》为人们所珍视。他以亲身经历记述的台湾自然地理情况和高山族人民生活情状,是我国最早全面记载台湾情况的著作,因而也是研究台湾早期历史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15.
刘铭传(公元1836-1896年),字省三,安徽肥西县刘老圩人.1884年,清廷任他为钦差大臣,督办台湾军务,使法国侵略军占领台湾的企图遭到失败.他从1885年至1891年担任台湾巡抚期间,制定和推行"台湾产业近代开发计划",促使台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这在近代台湾史上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可以说,他是台湾资本主义开发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6.
台湾社会形态由传统农业社会转变到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台湾广告的内涵也在随之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为由过去以资讯告知、文字表现为主转变为具有浓厚象征意义与认同形式的广告为主.台湾消费时代早已到来,财富的积累、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以及职业结构更趋专业化等因素都使得台湾"中产阶层"范围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们对身份认同产生强烈需求.台湾广告发展到现在,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有着浓厚的台湾特色,并运用各种认同凸显这种特色,影响台湾民众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7.
解严之后的台湾女性主义书写,体现出鲜明的中产阶级趣味与叙事特色、自觉的女性主义以及性别政治意识,渗透了后殖民与后现代色彩,介入到台岛社会复杂的社会政治文化场域之中。《岛屿边缘》是解严后的台湾性别政治与文化批判的典型,它将女性解放议题发展成为性别政治命题,以边缘位置和战斗姿势开启了一种以性别与知识、性别与国族、性别与阶级等权力关系研究为核心的批判社会学和文化研究,超越了解严前台湾女性主义的思想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一 郑经是郑成功的长子,在郑成功病逝后成为统治台湾的第二代藩主。郑氏祖孙三代统治台湾的二十三年中,台湾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郑成功至台后不到一年即殂谢,台湾的开发主要由郑经及其长子郑克(土臧)经营。郑克(土臧)被杀之后,郑克塽上台,不久就降清。因此,对郑氏政权开发台湾的历史作用的评价,主要应以郑经治台之时的贡献大小来论定。 郑经在他执政的十八年里,农商并重,台湾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提高,跟上了清代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郑经在台湾开发治理方面取得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坛,与现代派分庭抗礼的是乡土派文学。由尉天聪、陈映真等创办的《文学季刊》,对六十年代文学的现代主义和现实感的丧失进行了批评,并表现出描写台湾现实的志向。其理论与吴浊流、钟肇政等人的创作相呼应。到了七十年代,乡土派成为文坛主流。乡土派作品从台湾本土人民的现实生活出家,以台湾现实生活为题材,以民族主义为统帅,主张文学的民族性与社会性。主要作家还有王拓、李乔、黄天  相似文献   

20.
丘逢甲与客家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可群 《学术研究》2000,(5):122-126
丘逢甲生为台湾客家人,受客家人文精神的孕育,受客家先贤的影响致深。他以自己的人格、创作实践和客家情怀,为客家文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集中体现在他的诗文集《岭云海日楼诗钞》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