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埃及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就创造出象形文字,然而,今日却成了一个文盲大国.1994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埃及文盲总数达2780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近一半.  相似文献   

2.
埃以和谈后,埃及当局大力贯彻“开放政策”,对国内经济、文化的重视显著增加,埃及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的作用,变得日益突出。在文盲占总人口比例70%的埃及,高级知识分子为数虽然不多,但他们大量被起用,在公司企业、政府机关身居要职,内阁中也有不少拥有博士衔的专家、教授,他们在制定政策,推动舆论和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颇具影响。.即以学界而言,埃及共有13所大学,主要的几所,如开罗大学、亚历山大大学、艾因舍姆斯大学,学生人数高达数万,一般的大学,也数以千计,学分严、考试难,教员的晋级提升,更  相似文献   

3.
埃及近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埃及的出现是西方殖民主义的产物,但却是埃及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变化的需要.纳赛尔时期建立的体系化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为巩固年轻共和国及社会各阶级的融合起到积极作用.其负面影响是忽视了经济效率,培养了国民依赖国家的意识,最终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桎梏.进入萨达特与穆巴拉克时代,对原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新社会保障制度,稳定了埃及社会,促进了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埃及今后花大力气解决,才能为经济改革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埃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出现及特征(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及近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埃及的出现是西方残民主义的产物,但却是埃及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变化的需要,纳赛尔时期建立的体系化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为巩固年轻共和国及社会各阶级的融合起到积极作用,其负面影响是忽视了经济效率,培养了国民依赖国家的意识,最终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桎梏。进入萨达特与穆巴拉克时代,对原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新社会保障制度,稳定了埃及社会,促进了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埃及今后花大力气解决,才能为经济改革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埃及家庭工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埃及是个农业国,经济和现代工业不发达,人口多,有剩余劳动力,靠国家解决就业问题很难。为解决这一难题,埃及一方面鼓励埃及人外出打工,另一方面鼓励个人特别是青年人在国内自办家庭工业,这样既能解决部分人就业问题,增加收入,又能满足社会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部分家庭工业品还可出口,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为促进家庭工业的发展,1991年埃及成立了发展家庭工业全国机构,对家庭工业进行引导和资助,努力开发新产品,组织家庭工业产品到国外展销。 埃及家庭工业产品,不仅在国内有广泛市场,受到人民的欢迎和喜爱,而且不少产品工艺精湛,质量品位高,也受到国外客商的青睐,国外客商和厂家前往埃及洽谈生意和签署贸易合同。另外,埃及组织家庭工业品到国外展销,近几年来,埃及已先后在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美洲国家和其他阿拉伯国家举办短、长期结合的贸易展销会,受到国外客户的欢迎和赞扬。不少顾客纷纷前去参观、购买、洽谈生意,为埃及创收了不少外汇。 埃及家庭工业的发展,使家庭收入不断增长,家庭工业户均收入已由1980年的40~50埃镑增加到目前的300~1000埃镑。 埃及家庭工业的种类比较齐全,主要有手工  相似文献   

6.
补贴制度在埃及不仅是个民生和经济问题,也是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埃及的补贴制度始于1952年之前,并延续至今。埃及的补贴种类繁多,不同时期种类有所不同,食品和能源是主要补贴领域。埃及补贴制度最重要的功能是发挥了社会兜底作用,有效保障了埃及底层群体的基本生存需求,维持了社会稳定,但也积弊重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财政赤字不断攀升,二是价格倒挂,三是损耗与浪费严重,四是加剧社会不公和滋生腐败。自1977年起,萨达特政府、穆巴拉克政府、过渡政府以及塞西当局对补贴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改革的关键内容是提价与削减补贴支出,但总体效果不佳,陷入不得不改革、又难以彻底改革的两难境地。埃及补贴制度改革困境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贫困阶层依赖补贴维持生计,二是埃及粮食问题严峻,三是获益者反对。补贴制度是埃及政治与社会稳定之需,补贴制度改革的困境反映了埃及现代化进程的困境,其根本解决依赖于经济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7.
补贴制度在埃及不仅是个民生和经济问题,也是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埃及的补贴制度始于1952年之前,并延续至今。埃及的补贴种类繁多,不同时期种类有所不同,食品和能源是主要补贴领域。埃及补贴制度最重要的功能是发挥了社会兜底作用,有效保障了埃及底层群体的基本生存需求,维持了社会稳定,但也积弊重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财政赤字不断攀升,二是价格倒挂,三是损耗与浪费严重,四是加剧社会不公和滋生腐败。自1977年起,萨达特政府、穆巴拉克政府、过渡政府以及塞西当局对补贴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改革的关键内容是提价与削减补贴支出,但总体效果不佳,陷入不得不改革、又难以彻底改革的两难境地。埃及补贴制度改革困境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贫困阶层依赖补贴维持生计,二是埃及粮食问题严峻,三是获益者反对。补贴制度是埃及政治与社会稳定之需,补贴制度改革的困境反映了埃及现代化进程的困境,其根本解决依赖于经济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8.
埃及实行免费教育体制,长期和持续的国家投入保证了教育在大众中间的普及,使埃及教育长期在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以及埃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服务的需求。埃及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一方面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力行非中央化的政策,在教育投入和管理上,加大社会力量参与的力度,加强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教师待遇;另一方面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教育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问责制度,保证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埃及实行免费教育体制,长期和持续的国家投入保证了教育在大众中间的普及,使埃及教育长期在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以及埃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服务的需求.埃及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一方面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力行非中央化的政策,在教育投入和管理上,加大社会力量参与的力度,加强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教师待遇;另一方面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教育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问责制度,保证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而言,埃及的社会救助制度经历了制度形成、过度扩张、路径锁定、路径突围四个历史时期.在历史制度主义框架下,宏观制度背景塑造了救助制度的发展结构,关键节点创造了变迁机会结构,行动者的策略推动了埃及救助的制度变迁.此外,影响埃及社会救助制度变迁的特殊因素在于,统治者与民众之间建立的"社会契约"始终是自纳赛尔至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历届政府遵循的执政原则,在"社会契约"的影响下,埃及救助制度的民粹主义特征不断自我强化,将其锁定在既定发展轨道.随着塞西政府推行社会民生领域的改革,救助制度的消极路径循环演变为阻碍改革的逆向张力,伴随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风险,都成为影响埃及未来政治社会改革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在埃及的殖民扩张、埃及伊斯兰传统教育的衰落、开展大规模改革的需求以及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传入等内外因素,构成了穆罕默德·阿里时期埃及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因.改革内容主要包括创办各类专业学校、开办各级世俗学校和派遣留学生等,其教育结构呈现出"倒金字塔式"、凸显实用主义、教育模式偏向精英教育以及保留宗教教育等基本特点.这一教育改革打破了埃及伊斯兰传统教育的垄断地位并具有以下影响:构建了世俗教育与宗教教育并立的格局;推动了埃及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埃及社会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埃及工业发展;培养了实用型人才并确保其他领域改革顺利推行.此外,精英人士赴海外求学等教育理念也沿袭至今.埃及的教育改革虽然开启了埃及教育的现代化之路,但其宗旨是维护阿里的统治地位,总体上缺乏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12.
穆罕默德·阿卜杜是近代埃及伊斯兰教改良派代表人物,埃及维新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宗教、教育和社会政治的改良运动,在埃及和伊斯兰教国家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生平穆罕默德·阿卜杜1849年生于下埃及色乃拉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土库曼人,母亲  相似文献   

13.
科普特博物馆内的历史回声埃及中世纪史及“科普特学”研究者阿·苏·阿梯雅教授在他的《基督教时代的埃及》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们一想到埃及就会想到古代埃及和它的金字塔,然后,他们就从古代埃及飞跃到清真寺林立的伊斯兰时期。……然而,在这两极之间还有一座不大不小的桥梁”,这就是埃及的基督教时期,或称科普特基督教时期,它“应该被认为是埃及民族历史上光辉的时期之一。”(《埃及简史》中译本,三联版,第45页)  相似文献   

14.
当前阿拉伯世界的传统教育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除少数几个石油出口国以外,人口爆满,学校、师资不足,教学严重脱离实际,文盲数字继续上升.这些现象迫使阿拉伯各国政府及教育界人士竭力寻找出路,希望通过远距离教育,即一种开放式大学的制度来缓和矛盾,克服困难.所谓开放大学是  相似文献   

15.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最早掀起妇女解放运动的国家,也是最早提倡女子教育的国家,早在伊斯梅尔时期(1863~1879)就开始兴办第一所女子学校。伊斯梅尔是近代埃及一位极其重视教育的统治者。他年轻时留学法国,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具有民主自由思想。继任埃及总督后,即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不仅开办了法律、工程、师范、医学四所高等院校,而且还开办了艺术、农业、财会、测绘等专业技术学校,积极支持教育,扩大教育,关心教育,大大促进了埃及现代教育的兴起。其中最重要的是他首创女子学校,这是一个破天荒的伟大创举,它第一次给予穆斯林妇女以受教育的机会,对埃及妇女解放产生了巨大影响。 1873年,伊斯梅尔鼓励他的第三位妻子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仍有大量青少年文盲尤其是"功能性文盲"存在.非英语移民、家庭贫困中学辍学者等构成了美国青少年文盲的主体.青少年文盲的大量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大力开展扫盲教育.  相似文献   

17.
埃及与阿盟的特殊关系,外在表现为埃及主导阿盟的构建过程、引领阿盟框架下阿拉伯合作机制的基本发展方向,同时也是阿盟经费的重要提供者、阿盟总部的所在国和阿盟秘书长职位的长期占有国;内在表现为埃及民族主义与阿拉伯民族主义互动过程中的一致性与矛盾性。埃及与阿盟的互动实践表明,阿盟需要埃及这样的地区大国支撑才能发挥作用,埃及也需要阿盟泛阿拉伯主义体制来实现其部分对外战略目标和拓展其国家利益。两者的相互需求构成彼此关系的恒久支点,这种关系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埃及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以狭窄的苏伊士运河与亚洲大陆相接,埃及通过红海又与印度洋相连。这样的历史和地理条件,使中国与埃及很早就开始了友好往来,互相有所了解。中国关于埃及的记述,最早见于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该书在《航海外夷》条上提到的《勿斯里》,就是埃及。此后,中国古籍不断有关于埃及的记述,但是这些记述基本上是地理与风尚方面的内容,关于埃及历史的记述,到清末才出现,首先见于林则徐组辑的《四洲志》。该书提到了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18朝图特摩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埃及国内爆发了一系列全国性的民族主义运动。这些旨在赢得国家独立的斗争,是对保护国制度下埃及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抗议。这些民族主义运动尽管为埃及赢得了名义上的独立,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以及参与斗争的社会各阶级之间普遍存在利益分歧,导致了埃及民族主义运动的不彻底性和软弱性。19世纪中叶分化产生的埃及社会各阶级,在一战后大多没有成熟的政治意识,他们注重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为之后埃及的社会动荡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0.
据埃及官方统计,与外籍人结婚的埃及女性已达50万。由于这些涉外婚姻往往得不到对方国家的承认,因此埃及妇女在配偶国家享受不到合法权利,特别是财产继承权。她们上告无路,投诉无门。根据埃及现行法律,这些埃及妇女的子女不享有埃及国籍,他们因此也就失去了埃及的公民权。这样,在这50万的数字背后便出现了一个相当棘手的社会问题。 1994年,在开罗召开的国际人口会议上,与会代表就涉外婚姻问题进行了研讨。埃及总理西德基提议,埃及成立一专门机构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据统计,在涉外婚姻中,有40%的埃及妇女处境困难。 一位埃及妇女倾诉遭遇时忧伤地说:“他给了我父母5000埃镑和一堆礼物,便在市区租了一套房间,和我共同生活起来。过了一段日子后,他就开始偶尔回来住上几天。他的国家不承认我们的婚姻,我们的婚姻得不到宗教和国家法律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