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优势理论和区域经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耀影 《理论界》2007,(9):6-10
一个国家可以划分为若干区域,各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要素禀赋和历史发展基础、社会人文条件等各方面的差异。区域之间既然存在差异,就一定具有某些优势和劣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客观地分析、论证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是国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布局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各地区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发展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主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有关区域经济政策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如何引导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冲动 ,对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经济问题时 ,因人口增长速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空间状况、区域经济环境、区域政策目标等方面的差异 ,不能把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所采取过的某些政策作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区域经济政策。根据比较流行的区域经济分析理论 ,可以从基础设施、工业化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城镇体系与增长极、农业发展措施、激励措施、分权化与地方财政等方面 ,分析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调控手段。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就是要改进当地福利水平 ,消除要素流动障碍 ,塑造区域发展的长期动力。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差异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倍受学术界、政府和广大民众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失控是威胁社会和谐及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深入分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对加快三大经济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首先运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和经济区位商来比较分析三大经济区的经济差异,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分形理论中的R/S分析法预测区域经济差异的发展趋势;其次,从历史经济联系、区位条件等方面来比较分析形成三大经济区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选择了协调发展这个论题,来探讨推进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从而缩小它们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化机制——基于山东省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人均GDP、人均一二三产指标为代理变量,利用1980-2008年山东省的统计数据,借助GEM方法研究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化机制,特别是分析了政府政策取向、产业结构层次对区域发展差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化呈现明显的倒U型,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先发散后收敛;山东内部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出现较明显的累积性因果循环效应,形成了鲜明的地区性二元结构;政府政策取向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也是克服区域竞争"市场失灵"的关键所在;产业结构的层次及趋同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差异演化的方向和速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差异研究□陶水莲农业劳动力出现剩余现象是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与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及其水平相适应。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存在明显的差异,因...  相似文献   

6.
陈元中 《学术论坛》2008,31(1):62-65
实现泛北部湾经济合作,需要该区域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的相融,因为政治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生产力.克服差异、实现多国政治文化融和是促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内在要求;要在认清泛北区域多国政治文化的差异性与相容性的基础上,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建设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多样性条件下合作共赢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是一个十分普遍的历史现象和客观现实,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更为明显。按经济发达程度划分区域,比较研究不同地区的特殊性及其在国民经济整体决策中的战略地位,是国民经济宏观决策及区域决策的重大课题。按发达程度划分经济区域,国际上通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的划分,或将不发达国家纳入发展中国家,统作东西方或南北部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发展和运行状况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流域经济的角度,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运动过程,探讨其内在的微观运行机制,从动态的角度把握区域经济运行规律,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尤其是流域经济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济区域是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地域综合体。区域的空间结构是指生产力的诸要素在空间中的相互位置、相互关联、相互作用、集聚程度和集聚规模以及地区间的相对平衡关系等。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由于各要素间的作用内容、方向及强度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型式与特征,因而空间结构被人们认作为一个区域发展状态的显示器。目前,组建经济发展的地域空间合理结构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既具有实践性又具有理论意义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王悦 《东岳论丛》2019,40(2):63-72
从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入手,选取反映区域经济增长的2000-2015年的人均GDP指标,采用空间差异测度系数、全局Moran’s I指数、局部自相关LISA分布图,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与分散特征、各城市与邻近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进行实证分析,同时采用网络分析法,建立两两区域VAR模型,进行ADF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构建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网络。研究发现,从绝对差异上来看长江经济带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而从相对差异上来看,2006年以后,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并趋于稳定。其次,长江经济带人均GDP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特征是逐年增强的,但是各城市间空间关联的紧密程度总体偏低,在经济协作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1.
杨冬梅 《东岳论丛》2007,28(6):181-185
通过标准差、区位熵等指标分析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特征。进而对区域差异进行制度因素分解,度量了各制度因素对山东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力及影响弹性,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市场化程度及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力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特征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较,具有显著的特征: 第一,松散性与渐进性。该地区中、日、韩、朝、蒙、俄6国政治和经济制度、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及民族文化差异很大。使得整体经济合作或一体化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从而决定了该区域经济合作过程的松散性和渐进性。 第二,经济互补性。东北亚地区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在资金、技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在商品需求方面亦可互为对方提供市场,这是有关各国加  相似文献   

13.
区域整合发展概念模型及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整合是相互毗邻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彼此长期联系(尤其是经济联系),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发挥城市与区域最佳效率的重要机制。区域整合系统具有整体开放性、动态相关性、层次等级性、系统有序性等系统普遍特性。区域整合发展系统在横向上受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纵向上受内部组织运作和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社会面、经济面、内部组织运作,外部宏观环境构成了区域整合发展系统的边界。只有当区域整合的各子区域独自发展和整合发展的边际效用相等时,才达到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实证表明:(1)西部大开发第一个十年期,青海省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处于上升的态势,但省内各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了生态经济的内部差异且差异明显。(2)在青海省生态经济系统中经济系统的带动作用是主要的,而社会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的带动作用非常小。建议通过借助财政转移力量、完善多元筹资渠道等措施,加强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以推进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引入定量分析方法,构建若干指标对1996年~2005年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特征、区域经济极化现状和演变过程及动力机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广西区域差异逐渐扩大,区域经济极化明显增强;影响广西区域经济极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自上而下"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自下而上"的集体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资等,其中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是影响区域极化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数据获取入手,建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空间差异进行综合分析可知:现阶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可划分为四类经济发展差异区;基础设施环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居民生活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运用实证方法定量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源泉。 区域经济即置于特定区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本文所指的区域经济增长指的是区域经济总产出的增长,或者说,是生产部门的实物增长和服务部门的劳务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国民经济结构的改善即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结构的改善即为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柔软的“脐部”近年来,区域经济再次引起宏观决策者的重视,无论是跨国的北美自由贸易区,还是中国的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大都进入实施阶段。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因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地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最终达到共同繁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并实施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区域发展上大体经历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沿海、沿边、沿江、沿路“四沿’发展战略。这一过程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判定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主题之一,而经济发展差异将会在这个主题中永远地存在下去,因此,区域经济差异成为区域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福建为视角,在分析福建经济区域性差异而带来问题的基础上,采用特尔菲(Delphi)法,选择27个社会经济指标对福建省60个县级行政区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量化分类,划定其经济地域为:发达、较发达、次发达和欠发达4类,认为欠发达地区应从财政投入、金融体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开发模式比较及我国西部开发模式的再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前十年 ,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开发将从启动转向大规模的开发阶段 ,选择怎样的区域开发模式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西部地区地域广阔 ,虽然总体上比东部地区落后 ,但其内部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有差异的 ,应当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对西部开发模式进行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