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述了广西悬棺葬的类型、葬具、葬制、下葬的方式和棺木的不同形制及具体分布地区,并通过对随葬品的分析,结合崖画、碑文,得出了广西悬棺葬大约是晋至清末年间在若干地区流行的一种葬俗的结论.同时通过对广西和周边地区悬棺葬及其相关文化特征的比较,指出广西的悬棺葬的族属是壮族和瑶族,最后探讨悬棺葬研究的民族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驯鹿又名角鹿、“四不象”①,是一种体形中等的鹿科动物,分布在北半球北部的答原地带和森林中有苔燕生长的地方。驯鹿文化就是围绕着猪取或牧放驯鹿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它有三个类型:一是宫原和森林猎捕野鹿类型;二是音原牧鹿类型;三是森林牧鹿类型。中国鄂温克族②的驯鹿文化属于第三种类型。本文仅就与鄂温克族驯鹿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问题进行探讨。鄂温克人的驯鹿生产习俗鄂温克人饲养或牧放驯鹿的方式方法。鄂温克人对驯鹿的牧放一般采取自由牧放的形式,即让驯鹿自由觅食,不派专人去看管。夏天蚊虹多,白天驯鹿主要聚集在猪营地…  相似文献   

3.
谈谈我国民族地区的多人合葬夏之乾多人合葬是一种颇为奇特的丧葬文化现象。它是以二次葬的方式将不同时间正常去世并以安葬的死者的遗骨同时迁葬于同一墓穴或同一木棺之内;也有以一次葬的方式将不同时间的正常死亡者先后分别置放于同一木棺之中进行安葬的。多人合葬的埋...  相似文献   

4.
清代鄂温克人农耕的土地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鄂温克人农耕的土地来源麻秀荣,那晓波明末,鄂温克人在黑龙江上游地区居住生活时期,虽然当时即有部分定居的鄂温克人业已开始经营较为粗放的农业,但狩猎畜牧兼容的传统经济仍在其经济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清初,南迁嫩江流域特别是编入八旗以后,鄂温克人的农业生...  相似文献   

5.
埃文基人的亲属制度张嘉宾俄罗斯境内的埃文基人是一个以牧鹿、渔猎为生的游牧民族,与我国境内的鄂温克人实为同一民族的不同群体,“埃文基”与“鄂温克”不过是同音异译而已。我们认为,对埃文基人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国的鄂温克人以及与埃文基人、鄂温克人...  相似文献   

6.
鄂温克人的祖先远在二千年前即居住于外贝加尔湖和贝加尔湖沿岸地区,以后向东发展,其中一支来到黑龙江流域。我国的鄂温克人主要即起源于这一支。据史书记载,他们长期以来居住在黑龙江上游和中游的辽阔森林中,从事着狩猎和捕鱼生产鄂温克人的祖先并非以“鄂温克”这一名称出现于古史籍中。在我国古代史书中,与鄂温克人有起源关系的古老部落,特别是北魏时在今黑龙江流域一带出现的“室韦”所包括的若干部落与鄂温克人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二次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葬俗,至今仍流行于长江南北。本文拟对地处湘、鄂、赣交界的湖南省平江县境内的二次葬进行一些探索。一、平江境内的二次葬关于平江境内的二次葬,清同治《平江县志·风俗》云:“至入土之尸,棺朽骨散,拾而置之小罐或瓦瓶中,时俗呼为检洗。恬正为怪……”即将已经安葬好了的尸体挖出来,然后再把骸骨捡起置于另一葬具内,再进行二次葬。该地的居民死后,采用的葬具  相似文献   

8.
通古斯满语民族鄂温克人,苏联称“埃文基人”,旧称“通古斯人”。据传,鄂温克人起源于贝加尔湖流域和后贝加尔地区。由于历史上的多批迁徙,鄂温克人的分布才形成了今天的局面。至于通古斯满语民族鄂伦春人,多数苏联学者认为,他们只不过是鄂温克人的一只,即使鹿鄂温克人。鄂伦春人不仅在语言上与鄂温克人大同,就连他们的族称“鄂伦春”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连山县壮族捡骨重葬的科学思想与风水迷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位于粤、桂、湖三省(区)交界处。当地壮族流行捡骨二次 葬,而且对葬地的选择十分讲究,其中含有风水迷信成分也有科学思想。华南的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 是当地人流行二次葬的原因之一。人们选风水宝地、择五色土安葬是企望死者再生为祖先的媒介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鄂温克人的驯鹿和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鄂温克人的驯鹿和饲养王咏曦在美丽富饶的激流河上游的大森林里,有一座名叫敖鲁古雅的新兴小镇,这里居住着一支儿我国唯一饲养驯鹿的鄂温克人。他们主要依靠饲养驯鹿和从事狩猎为经济来源。本文将重点对东北地区鄂温克人的驯鹿及饲养谈谈粗浅看法。激流河又名贝...  相似文献   

11.
清代鄂温克人农耕的土地经营方式杨淑芳,那晓波清初南迁以来,伴随着黑龙江地区驻防八旗制的确立和驻防官兵旗地的相继设置,编入旗籍的鄂温克人自然也就在旗地的圈拨过程中获得了从事农耕的土地。”随之农耕经济逐渐成为鄂温克族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于是便在更为广...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是鄂温克人赖以生存的热土,鄂温克人的一切都与大自然紧密地交融在一起。鄂温克人在他们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独特的民族艺术。在他们的艺术世界里充满了自然崇拜的审美个性。他们以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动植物作为艺术的追求与目标。自然崇拜是鄂温克人世代崇奉的萨满教当中一个十分普通、影响深远的内容之一。这种宗教观念对鄂温克族的舞蹈、绘画、雕刻、造型等艺术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一、舞蹈与自然崇拜任何一种传统艺术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审美意识和生活习俗中形成的。鄂温克族舞蹈艺术也是如此。纵观鄂…  相似文献   

13.
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是我国境内鄂温克人中极为特殊的一部分,其独特的驯鹿经济与文化自成体系,别具特色.建国后,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和进步,但这个群体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解析.  相似文献   

14.
一、鄂温克旗辉河民族乡调查记1992年7月22-23日,在鄂温克族自治旗的文化局副局长巴图、呼盟地区文物管理站干部高洪财(汉族);鄂温克族自治旗文物管理所所长鲍金财(蒙古族)等人的陪同下,日本东北学院大学教授细谷良夫、日本大学历史系教授加藤直人、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地方史所研究员王禹浪,对鄂温克族自治旗辉河乡鄂深哈勒浩部落进行了历史文化调查。鄂温克自治旗所辖的辉河乡主要分布在辉河的中、下流域。当地鄂温克人自称为辉深喀勒浩(hueishealehao)、鄂温克语和蒙古语均为辉河的意思。(一)调查路线…  相似文献   

15.
阙岳 《甘肃民族研究》2005,(2):91-94,90
藏区的丧葬礼俗类型多样,主要以天葬为主,间有火葬、水葬、土葬、塔葬、二次葬及多次葬中的复合葬等,以及残存的少量楼葬、罐葬、壁葬、野葬等遗俗。藏族丰富的丧葬礼俗作为历史、民族、地域性行为模式,透射出藏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不少学者对于藏族丧葬礼俗的研究,多从宗教的角度探入,认为藏族的丧葬习俗是受到宗教信仰的渗透与制控,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康巴地区三岩藏人居室葬进行了研究,全面介绍了三岩居室葬的类型及其文化特质,引入了"中间场"这一分析概念,并对这种居室葬所蕴含的时空观及文化功能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解放前鄂温克族通古斯部与雅库特部经济发展之比较李自然通古斯鄂温克人与雅库特鄂温克人是鄂温克族中的两个重要支系,明末清初时期,他们都是以采集狩猎为生,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几乎没有多大差别。但是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到了解放前夕,双方的差距却异常明显地拉大了...  相似文献   

18.
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温克族为30505人。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鄂温克族的口头创作有神话、故事、歌谣、谜语等,还善于用桦树皮刻剪成各种工艺品。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敖鲁古雅的使鹿鄂温克人为调查对象,通过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媒介使用频率、媒介选择偏好等媒介接触情况的基本统计着手,描述使鹿鄂温克人的媒介接触现状,分析大众传播媒介在其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影响,以及大众传播媒介与使鹿鄂温克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敖鲁古雅的使鹿鄂温克人为调查对象,通过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媒介使用频率、媒介选择偏好等媒介接触情况的基本统计着手,描述使鹿鄂温克人的媒介接触现状,分析大众传播媒介在其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影响,以及大众传播媒介与使鹿鄂温克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