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西川 《可乐》2010,(4):20-20
我在北大念书时,32楼前有一家咖啡馆。每天晚上,宿舍里的同学熄灯入睡后,我就去咖啡馆写诗。我写了一首二百多行的长诗《雨季》,被骆一禾拿去发表在第一期的《十月》上。后来,我因为此诗得了“十月文学奖”的诗歌奖。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9,(1):14-15
上周五,在镇上为全家买完东西后,我想在赶火车前休息一会儿,就买了份报纸和一些巧克力,进了车站的一家咖啡店。这是个价格低廉的自助咖啡馆,里面有很多长桌。我把沉重的包放在地上,把报纸和巧克力放在桌子上占座位,然后去端咖啡了。  相似文献   

3.
李静 《社区》2014,(20):34-34
到意大利旅游,顺便去看望了在那不勒斯工作的朋友。朋友说到那不勒斯,有家咖啡馆一定要去坐坐。带着好奇的心理,我跟随朋友来到了位于那不勒斯街角的一家咖啡馆。这家咖啡馆的位置不是很显眼,厅堂面积也不大,但却门庭若市。我们走进去时,咖啡馆刚刚营业,可屋里已经有几位正在喝咖啡的顾客,而且收银处和吧台前也排起了一个小长龙。我跟随着朋友站在了收银处前,排到我们时朋友点了三杯卡布奇诺咖啡。  相似文献   

4.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某个三点一刻的午后,阳光好得很。我在咖啡馆等人。临街的双人小卡座,一杯浮满香浓泡沫的卡布基诺。耳边弥漫着绵软悠长的美国咖啡音乐。靠近门口的那顶水晶小吊灯随风轻轻摆动,用心听,似乎能听到它清脆的歌唱。下午三点一刻的阳光,落在对面"花开富贵"的大幅玻璃墙上,"两岸咖啡"的LOGO越过一丛树木,反射的影子游离在玻璃上的阳  相似文献   

5.
我喝咖啡少说有七八年了,周末闲逛或出国旅行的爱好之一便是去咖啡馆.倒不是想模仿茨威格——"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也并非咖啡因中毒到一天少了这口就过不下去.我只是想看看每家小店的样子,它们那么个性迥异,又都毫无戒备地欢迎陌生人,热情得像皮卡迪利广场上的美女.而你并不用花那么多钱,就能好好地"享用"一番.这么说来,或许我的重点不在"咖啡",而在"馆".听起来似乎有点像去夜店搭讪,其实也差不多,但说出去在咖啡馆认识的总觉得比在夜店认识的人档次高些.好吧,扯上咖啡这个主题,真是不装小资都难.  相似文献   

6.
阿秀 《社区》2011,(8):51
2007年8月,丈夫离世,我带着两个尚未成年的女儿从渝东大山里来到山城重庆,盘算着即使沦落街头,也要在城里扎根,让女儿接受良好的教育。我很幸运地在一家咖啡馆找到一份服务员的工作,两个女儿也到附近的民工子弟学校上了学。但以我微薄的薪酬无法缴付房租,一家人只好在一个工厂  相似文献   

7.
萍心 《社区》2008,(17):18-19
四年前,台北街头正进行着一场宁静的咖啡馆文化革命。就在这个时候,一本名为《打开咖啡馆的门——欧陆三百五十年的文化风云》出版了。没多久,几乎每家咖啡馆的书架都摆上了一本,每个嗜咖啡的都人手一本;而书中引用一位维也纳艺术家的自述做开场白的一句话——“我不在家里,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也在瞬间成为人人传颂的流行语。整个台北市,就像端进了一杯Expresso,骤然香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一位正在法国留学的人写信讲了他同学中关于沟通的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一位来自日本的同学向我请教法语:如果在咖啡馆点咖啡,要大、中、小杯时应该怎么讲。听上去不难吧?但是因为中杯我也不会讲,就建议他说:既不是大杯,也不是小杯。但最搞笑的是他解释他前几次在咖啡馆的经  相似文献   

9.
红眼知己     
正我称我老公为"劳工"。劳工有个红颜知己,不过出于嫉妒,我总喊她"红眼知己"。我们几乎在同一时间结识劳工,但劳工因为诸多原因选了我做终身伴侣。但是敌情复杂。五年后的一天,劳工去北京出差,他们两个人在她工作的医院门口的一家咖啡馆里碰了面。我不知道他们聊了什么。回来以后劳工这个马大哈一不留神把情书丢在桌上,我掏出来一看火上心田:多情的劳工头一晕,答应她每五年让她看一眼,互相惦记一下,诉说生活的艰  相似文献   

10.
刺青的民工     
我常到马路对面一家咖啡馆约见熟人,那天聚完了已经天黑,独自回家。过马路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去跨越过街天桥,一是穿过马路下的桥洞。过天桥置身于万丈红尘,安全,但费时较多;过桥洞路径短,但那桥洞里没有路灯,  相似文献   

11.
他出生于法国一个贫困的家庭,自幼受尽了苦难的磨砺。十几岁时,由于家里经济拮据,实在无法供他上学,他去了一家咖啡馆打工。在咖啡馆里,他干的是最粗重的活儿,咖啡馆的老板、店员、顾客都称呼他小跑堂的。苦些累些,他不在乎,他受  相似文献   

12.
齐智英 《南都学坛》2009,29(6):133-134
《尤利西斯》是英国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是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这部作品因晦涩难懂而被称作“天书”。乔伊斯曾在苏黎世一家咖啡馆里对人说,“我在这本《尤利西斯》里设置了那么多迷津,它将迫使几个世纪的教授学者们来争论我的原意——这就是确保不朽的唯一途径”(萧乾2005:15)。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春天的一个早 晨,我刚起床,就听见有人 敲门。开了一看,来人竟是 山西日报的郭春塘老师。 郭老师手拿着他新出版的 《对“通州对”记》,原来他 是来送书的。 “郭老师,您打个电 话,我去取就是了。何必这 么老远地……” “我每天早晨骑车到公园打网球,公园到你这儿不算太远,多骑一会儿就来了。” 他说的是那么轻松,这哪像一位年届古稀的老人呢。 认识春塘老师,还在十年之前。不久以后《山西老年》和一家单位联搞杂文征文,我到山西日报去找他这位省  相似文献   

14.
李慎明 《中华魂》2014,(19):57-61
第五集“改革”为了谁 2010年10月,摄制组走在莫斯科列宁大街上,无意中发现了一家醒目的咖啡馆--苏联咖啡馆。 走进这家咖啡馆,恍如回到久违的过去。这里的每一幅照片、每一张宣传画、每一张报纸、每一段音乐,无不诉说着那个早巳逝去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他出生于法国一个贫困的家庭,白幼受尽了苦难的磨砺。 十几岁时,由于家里经济拮据,无法供他上学,他去了一家咖啡馆打工。在咖啡馆里,他干的是最粗重的活儿,咖啡馆的老板、店员、顾客都称呼他“小跑堂的”。苦些累些,他不在乎,他受不了的是,人们对他的歧视。  相似文献   

16.
浪漫巴黎     
巴黎的浪漫来自巴黎人. 111年前,卢米埃尔兄弟招呼街坊四邻亲朋好友,齐聚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放映了他们拍摄的《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等几部短片,让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流动的影像,自此诞生了艺术园地最浪漫的一个类型——电影. 此次巴黎之行,没有找到卢米埃尔兄弟最初放映电影的那家咖啡馆,无缘感受电影诞生时惊艳世界的感觉,但现代巴黎人的浪漫,却在一踏入巴黎就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相似文献   

17.
退离大学     
杨时 《今日南国》2008,(3):62-65
ROMA坐在北京交通大学旁边的一家咖啡馆里,短发有些凌乱,和网上留着长发的照片相比显得微微发胖.  相似文献   

18.
我最早走运河是在1980年,在那之前,我已经把通州所有大街小巷、每个门楼都转遍了。那时候每天下了班就在通州城里边转,哪个地方是漕运的什么设施、当  相似文献   

19.
正窗外的风,徐徐吹动。盛夏时节里,花香夹带着青草香,扑面而来。凌晨三点二十分,我再次醒来。这个寓意不明的时刻里,想念总是会不知不觉地攀爬上我的心壁,就像一只嗜好吞噬的小兽,将我心里的温暖全部吞没。心里满当当的全是你!手边的电脑屏幕还荧荧发亮,页面搁浅在E-mail,我又一次想要给你写信。与你相识是在2009年的江南小城。那一年,我们所在的城市一如既往地散漫着,依旧十分炎热。那是一个周末。尚文和我去城南的咖啡馆喝咖啡,尚文是这家咖啡馆老板的女儿。咖啡馆已经开业许久,岁月的印痕攀爬在每一寸空间中,无  相似文献   

20.
如果没有任何文化导向说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那你就不会有内心痛苦凡是看过央视《心理访谈》节目的人,对李子勋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他是明星心理医生,"一个会用肢体、表情、目光来倾听的人"。荧屏下的李子勋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109位心理督导师之一。8月的一个周末,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一家咖啡馆,李子勋接受了《新世纪周刊》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