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通过比较<莎士比亚故事集>的现代译本与20世纪初期的两个旧体译本在译名方面的差别,探讨第二次翻译高潮时期原著书名与汉译书名不对应的问题,以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译名音译时被简化和汉化等问题,揭示在这种翻译现象背后目的语文化语境所起的作用,认为林纾等译者另拟新名的翻译策略是出于满足目的语文化的需求,而旧体译本在音译人名时率性而为的做法由于受到目的语文化审美心理的制约而被新译取代.  相似文献   

2.
胡作友 《学术界》2003,(6):143-146
本文以《学术界》所倡导的学术批评精神探讨了《学术界》现存的三种译名的得失情况。作者认为 ,《学术界》的翻译应体现“学术界”与《学术界》的区别性与联系性。本着这种精神 ,作者从任意性和理据性原则出发 ,认为《学术界》可以翻译成JournaloftheAcademicCircles或JournaloftheAcademicWorld。  相似文献   

3.
浅谈词牌名的翻译——以毛泽东诗词英译本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流行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词牌名翻译主要有三种方式:译意法、零译法和音译法,尚存在译名不统一的问题。词牌译名的统一化和标准化有利于中国古诗词的对外交流传播。研究发现音译加注的方法是词牌名翻译较为可取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一直被奉为译界经典之作,本文从翻译美学角度入手,对林译《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信息进行扫描,讨论了译者在翻译中应如何实现音韵美、情感美、意象美及意蕴美的审美再现,并就此提出相应的翻译原则及对译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being的讨论中,人们往往愿意从翻译的角度来谈论问题,并且会提出一些翻译原则.如果提出的翻译原则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并贯彻始终.但是语境论做不到这一点.除此之外,人们谈论翻译时常常忽略对译的问题.把being翻译为“存在”容易,而把“存在”翻译为being难.但是,从being到“是”再到being的翻译却很容易.而且,“一是到底”论不仅符合而且可以坚持人们提出的那些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6.
哲学文本的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了译者选用或创造什么样的译名.翻译哲学文本必须对原文的语词作语境化的处理.本文以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图斯库兰讨论集>中的部分章节为例来证明上述观点.唯有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哲学范畴的具体含义,方能选择正确的译名,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和表达.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界在纪念严复翻译亚当·斯密的大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 0 0周年的活动中 ,都不说《原富》而说《国富论》 ,用郭大力和王亚南的译本包括译名与内容取代《原富》来纪念严复 ,实为不当。既要纪念严复翻译斯密大著之功 ,就要尊重历史事实 ,标明《原富》、研究《原富》 ,包括研究严复在书中按语所体现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8.
高人雄 《西域研究》2014,(4):105-109
本文试图以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说经》和实叉难陀翻译的《华严经》等为例,分析佛经文本线性结构、佛珠式结构、网状结构等叙事程式,与以后的小说中的同类程式略作比较。  相似文献   

9.
扎西东珠 《兰州学刊》2008,(7):187-188,186
文章从五个方面简述了《格萨尔》的现实意义。而其文学翻译问题的研究,旨在探索:从具有共性的翻译实践中“生成”的翻译理论,到需要突出“个性”的《格萨尔》文学翻译实践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晚清来华英人傅兰雅在西学汉译中的杰出贡献不仅在于他是翻译西书最多的人,而且在于他对阻碍西学传播的"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进行批判,始终致力于西学汉译名词术语的确立和统一问题,并把它作为一门学问进行探讨的第一人.他所提出的西学译名确立原则和统一方法,应该被视为中国近代西学翻译理论宝库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从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看典籍英译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联斌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1):112-113,124
本文的研究表明,典籍英译的标准其实是适合与忠实,这种翻译标准给译者在英译典籍过程中的权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译者并不是被动模拟,而是基于忠实基础上的主动模拟。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通过翻译模因论在习语翻译中的运用来阐述翻译模因论如何影响翻译,并使译文能更好的被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13.
翻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双语交际能力即翻译能力。如何培养涉及翻译教学的方法、外语教育理念以及翻译教学的原则等方面的内容,翻译教学应当始终遵循交际原则、文化原则、系统原则、认知原则、情感原则,其中交际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功能教学法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它们是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习语在文化的基础上产生,文化构成翻译的语境。从关联翻译角度看,习语中文化的翻译策略体现出与译者的认知语境相关的诸多特点,鉴于关联翻译的教学意义,习语的关联翻译对语言文化教学尤其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示语是一张城市名片,它不仅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体现其文明程度,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外商的投资决心。本文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南宁市公示语翻译现状进行考察,探讨公示语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讨论了影响当前翻译教学的因素,提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渗透翻译理论和技巧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让学生掌握适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一套基础理论、两对核心策略、多种翻译技巧,理论指导实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汉语拼音方案下,汉语姓名翻译仍然比较混乱的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标准多且不完善、不统一是产生混乱的重要原因。尽快结束姓名翻译的混乱状况,需要翻译个体的努力和翻译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反译法是翻译法中举足轻重的一种方法 ,根据句式 ,它可分为肯定句与否定句的互译和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译。反译法运用的原因有四方面 :俄汉语言习惯、明确表达原文意义、修辞效果、作者的语气和意味。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了翻译的多样性,只有"家族相似"才能最好地描述翻译原型范畴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必要条件下定义的翻译存在着本质缺陷,翻译定义应该是开放的、非限定性的。翻译教学中采用开放性翻译定义,能避免传统定义给学生带来的单维、僵化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翻译标准的灵活性,从而自觉根据翻译目的、译入语读者的语言规范、文学艺术规范和社会文化语境等灵活调整翻译策略,创造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20.
宋词在中国和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辛弃疾作为宋词的代表人物,其词更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翻译美学将翻译与美学结合起来,对诗词的英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此拟从翻译美学角度来探讨辛弃疾词英译中的审美再现,看辛词英译是否满足审美再现的四个基本要求,以期为辛词及宋词的英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