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梁良  周善国 《职业》2008,(36):31-31
通过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实例研究与分析,不难发现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特征与类型表现出了许多共性。它们集中反映了当前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特征、手法和思路,即保留旧工业建筑外观形体,只做必要的修缮,让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或为了满足现代功能需要而进行少量的改建。事实上,现代建筑设计的种种技术工艺大都被应用到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当中,优秀的设计则表现出各种风格手法的综合运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旧建筑形象或新建筑语言并不是改造的目的,新旧建筑环境共同围合形成的再生空间才是建筑师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广东省在"三旧"改造项目中先试先行的创新性举措,本文试图通过应用商业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范式,首先以创新模型对现行和持续深入的"三旧"改造项目进行剖析,诠释了"三旧"改造创新的机理,并为政府在"三旧"改造方面的创新性提供新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旧"改造是广东省在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拓展建设空间、保障发展用地的重要途径,是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明确南雄市"三旧"改造地块的具体位置、范围、面积、权属和现状等,全面掌握"三旧"改造用地的总体情况,本文通过MAPGIS、ArcGIS软件技术运用,对南雄市"三旧"改造地块外业调查成果进行数字化,完成南雄市"三旧"改造数据库建设和标示图制作工作。  相似文献   

4.
邓玉英 《职业》2011,(11):170-171
某机械加工厂原有的旧剪板机在剪切整个过程中操作比较繁琐,不灵活,生产效率低,随着工厂的发展,当要求量多、规格多以及要求效率高时,旧的剪板机就无法满足生产要求。考虑到购新剪板机的费用和旧剪板机的处理,决定对旧剪板机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5.
针对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对人心理健康影响分析关注度不足,本研究通过SCL-90量表测试法分析了旧工业建筑更新前后对心理健康影响和运用PANAS研究法分析了旧工业建筑更新后使用者情绪影响,表明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应充分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影响。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表明作为旧工业建筑改造五大设计因子的合理运用可对人的心理健康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对五大设计元素如何合理利用提出了运用引导。  相似文献   

6.
“三旧”改造政策分析——以东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8月广东省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出台,标志着“三旧”改造在广东省正式推开。本文以东莞市为例,分析了“三旧”改造政策的实施过程及其创新点,并运用博弈论对“三旧”改造政策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探讨了政策的实施前景。研究发现,在“三旧”政策框架下,城市中心区及发展条件较好的工业区的改造意愿和改造可行性将增强,而市区外围、低效厂房和偏远旧村则将成为政策死角。针对这些问题,应进行市镇协调、平衡开发等补充政策。  相似文献   

7.
曲少杰 《城市观察》2011,12(2):95-105
通过回顾和分析广州“三旧”改造的历史进程和政策演变,对广州的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保护的现状和处境进行了整体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广州在“三旧”改造建设中,要先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的调查考证、探讨具体界定标准或评估体系,深入进行“再创造、再开发、再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建设“印象广州”的文化名城新风貌。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为适应经济内循环下的新形势,老旧小区改造亟需在理论研究和项目实践上做出对应的调整.通过分析老旧小区改造在内循环下的题中之义以及其在旧范式下的现实困境,指出老旧小区改造应在筹资模式、改造内容、推进机制和运营管理等四个维度,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进行路径创新,并以重庆市南桥苑小区改造研究为案例,...  相似文献   

9.
严若谷 《城市观察》2014,(1):100-109
以深圳蛇口工业区"南海意库"改造为例,探讨计划延续型旧工业区在创意旅游改造中的空间再产出机制。重点探讨历史路径依赖作用下,旧工业区综合开发运营企业以及政府力在空间再生产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相关的产出效果。一方面,这种综合开发运营企业集团对自有旧工业空间所实施的再生产活动是企业对其早期开发空间的二次拓展与优化,是一种企业自组织内部的再生产活动。出于对所管辖片区整体功能优化和片区竞争力提升的目标,能够在改造的经济产出和社会产出之间实现边际效益最大化的平衡。另一方面,旧工业区创意旅游改造是城市经济不断高级化的具体空间载体,通过旧工业区改造,满足了对后现代经济下城市消费主义、艺术、休闲等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性空间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三旧"改造作为盘活存量土地、破解征地拆迁难的政策,突破了政府主导土地再开发的局限性,其政策核心是政府与原土地使用权人分享土地再开发权。基于厦门的旧厂房改造政策设计与规划实践,分析政府和企业在旧厂房再开发中的利益关系。提出按照土地再开发权分享的原则,进行政策设计,包括改造用途的限定,提供"菜单式"的改造模式和利益分享方案。对三年来旧厂房改造政策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估,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下一步工作改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上海外来白领生存压力与社会信心调查显示,外来白领对上海整体较为满意,对上海的社会信心较高,同时在工作生活中也面临住房、健康、经济收支、身份认同等四大突出压力。上海应积极出台有效政策措施,努力疏解当前上海外来白领工作生活中的突出压力。  相似文献   

12.
姚平  韩晓燕 《科学发展》2012,(2):105-112
"外来务工人员第二代"在上海已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是上海社会重要的新兴力量,其精神和物质生活状况关系到上海城市未来的发展。本文在详细分析该群体生存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该群体全面融入上海城市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上海外来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在流入地长期居住的特征日益明显,要求融入上海的诉求也比以往更为强烈。同时,上海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充足、稳定的普通劳动力供给。相对于高学历、高资产、高收入的"外来人才",目前上海在人口融入制度设计中,对"外来普通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关注度不够,存在公平性的瑕疵。通过调查研究与对政策梳理分析,提出完善融入机制、公平对待长期在沪定居外来普通劳动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上海城市流动人口逐年递增、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生存竞争中培训需求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上海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着一些困境和问题: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缺乏制度化、教育培训信息不畅达、教育培训课程不尽合理、教育培训资金难以到位等。上海应健全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和规范,畅通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信息和渠道,合理安排和设置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课程,加强落实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资金和项目。  相似文献   

15.
上海“新二元结构”问题的成因和缓解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是我国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导入地区之一,"新二元结构"引发的社会问题较为突出。"新二元结构"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在我国户籍制度基础上,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因体制因素和自身因素的交织作用,导致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福利获取方面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形成的社会群体分隔的社会现象。上海"新二元结构"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和显性化意味着上海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正面临着新挑战,如何回应这些问题成为上海现阶段亟需破解的重大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上海外来农民工的基本现状,分析以外来农民工为主体的"新二元结构"的主要表现形式,揭示"新二元结构"的经济、社会特征;评价现有缓解"新二元结构"问题的政策效应;在深入了解并分析外来农民工对解决"新二元结构"政策需求的基础上,探索转型期上海缓解"新二元结构"问题的目标和原则;提出现阶段缓解上海"新二元结构"问题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口、人力资源是上海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因素,其规模、质量、结构和趋势对上海经济发展方式选择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的影响。上海要积极推进十七大提出的“三个转变”,加快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进一步提高人口和人力资源的宏观管理能力和绩效,为上海经济发展转型创造有利的核心条件。  相似文献   

18.
课题组 《科学发展》2010,(5):105-112
“了解世博、参与世博、服务世博”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广大市民的世博会意识总体上比较理想,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等比较高。但目前市民对交通压力、接待能力等问题尚有一些忧虑,须引起有关各方重视,以采取补救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Guthrie  Doug 《Sociological Forum》1998,13(3):457-494
Lifetime employment was a cornerstone of the Chinese socialist system constructed under Mao. In this system, organizations served the fun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and as a result, many organizations were overburdened with bloated work forces and retirees that drew from organizational coffers well into old age. Labor contracts fundamentally alter this system, as they allow firms to end the socialist institution of lifetime employment. Yet there is significant variation on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labor contracts in organizations. Based on a sample of 81 firms in industrial Shanghai, I show that organizations that are experiencing uncertainty in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are more likely to institutionalize labor contracts on an organizationwide basis. There are two types of organizational uncertainty in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economic uncertainty and administrative uncertainty. In cases of economic uncertainty, firms that lost money in 1990 and firms that are burdened by large forces of retired workers are more likely to place their workers on labor contracts. In the case of administrative uncertainty, firms that are at the highest levels of the industrial hierarchy are also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place their workers on labor contracts. Although these upper level firms were the most protected under the command economy, they are being forced to handle the greatest among the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as a result, they experience the greatest sense of being set adrift by the state.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既是“人口的城市化”,也是“空间的城市化”。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重组明显,社会分层现象明显体现在居住空间分化上,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程度加剧。通过上海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分析,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市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及特征进行剖析,进而对农民工居住空间演变、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