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尽管邓拓、吴晗、廖沫沙都有深厚的学养和史识,但时代造就了邓拓、吴晗杂文温情脉脉的批评色彩,在抨击时弊的讽刺力量方面,既不能像鲁迅那样"论时事不留面子",也不具备同时代的巴人及后来者邵燕祥等人的锋利理性和无畏胆识,同时也不如吴晗自己解放前杂文的尖刻和辛辣,只能说,邓拓、吴晗20世纪60年代的杂文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含量可谓当代杂文之最,但作为杂文最重要的因素--社会批判的力度,因为时代与政治的制约,而显得不足.  相似文献   

2.
本文既不赞成无视当下时代文化提供给我们的思想资源,仍然一味赞美邓拓包含着盲目服从成分的忠诚品格也不赞成无视当时时代文化的历史限制,用自由主义标准从整体上否定邓拓及其作品的价值.本文通过文本与时代思想的细致分析,认为<燕山夜话>不仅从思想方法上全面否定大跃进的"左"倾狂热,而且与60年代初虽然受到批判但实际上仍然远没有真正退场的"左"倾思想相对峙,更与政治生活中的投机取巧作风格格不入.<燕山夜话>是可贵的纠"左"之声,是当时时代政治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最有思想锋芒的杂文.  相似文献   

3.
六十年代在我国学术界曾经就道德继承问题展开过一次大讨论,有哲学、历史、文艺界的许多同志参加,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这次讨论,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同志一九六二年五月、八月在《前线》杂志发表《说道德》、《再说道德》两篇短文开始的。当时,围绕着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的关系、继承什么和为什么可以继承、怎样继承等问题,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本来是一场正常的学术讨论。可是,到了一九六四年夏季,在林彪极“左”路线的影响下,凡是主张剥削阶级道德论中有某种东西可以批判继承的意见,都被当作修正主义观点,同“合二而一论”、“让步政策论”、“人性论”等等一起,被列为批判的重点。在当时,笔者也因为曾经在一九六三年十月六日、七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历史学家特别是吴晗同志,对海瑞的历史地位以及研究海瑞的意义早已有过明确的论述。吴晗同志在《论海瑞》一文中说:“对海瑞总的评论是当时的人民说他好,当时的大地主说他不好。”同时也指出了“他和官僚地主中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一致的一面,因之,有些官僚地主们在大骂、排挤、攻击之后,也还是说海瑞一些好话。”  相似文献   

5.
本文既不赞成无视当下时代文化提供给我们的思想资源,仍然一味赞美邓拓包含着盲目服从成分的忠诚品格;也不赞成无视当时时代文化的历史限制,用自由主义标准从整体上否定邓拓及其作品的价值。本文通过文本与时代思想的细致分析,认为《燕山夜话》不仅从思想方法上全面否定大跃进的“左”倾狂热,而且与60年代初虽然受到批判但实际上仍然远没有真正退场的“左”倾思想相对峙,更与政治生活中的投机取巧作风格格不入。《燕山夜话》是可贵的纠“左”之声,是当时时代政治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最有思想锋芒的杂文。  相似文献   

6.
《晋阳学刊》叫我参加批判封建主义笔谈会,我只就史学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来说几句.林彪、"四人帮"之类为了篡党夺权,肆行法西斯统治,刮起封建主义的腥风,破坏历史科学,危害史学工作.第一,他们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毛泽东选集》中有许多文章,反复阐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指明科学研究,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是历史科学的基本原则,却被他们破坏了.他  相似文献   

7.
有些书要重读,联系当时的情况来读,联系现在的实际来读,才能逐渐加深体会。《燕山夜话》从前我是读过的,也颇感兴趣,觉得是一本别具风格的杂文集。不过当时我也有一点偏见,认为根据邓拓同志的学问、文采和研究精神,应当多写一些学术理论文章,而对他的杂文却不大重视。同时又听到从康生那里吹来一股冷风,说《燕山夜话》是“乱七八糟”……所以我曾经以友谊的口吻劝过邓拓同志,少写一点《夜话》式的杂文,多写点学术理论文章。  相似文献   

8.
1984年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北京市历史学会第一、二届会长吴晗教授诞辰75周年,逝世15周年,北京市历史学会决定编辑出版《吴晗史学论著选集》(共4卷本,分别于1984年9月、1986年1月、1988年3月、1988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选集》),以纪念他在史学上的卓越成就。1983年春,北京历史学会从各单位抽调历史学专家共19人组  相似文献   

9.
拟像乌托邦:黑格尔式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复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作为文化的载体,经历了从行为、语言符号到数字化拟像的历史.权力符号的宰制使得鲍德里亚摈弃了马克思生产动力结构下的资本运动范式,把批判理论带进了一个广沃的领域.符号与指涉物的离析使得拟像走进"无阶级时代"的中心.然而,无论是真实的"死亡",还是政治经济学的"终结",晚期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的历史秩序并没有被打破.所谓符号化时代人类的奴役性转换不过是一个陷阱,拟像的出场最终没有挽救鲍德里亚黑格尔式形而上学的厄运.  相似文献   

10.
苏联的庸俗社会学批判,像20年代大多反对"左"的文化倾向斗争一样,是苏联进行过的值得肯定的、有成效的思想文化斗争之一.这次批判的倡导者及发生时间长期未有定论.事实上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国家负责文化教育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第一任教育人民委员、著名的权威文艺理论家卢那察尔斯基,在1928年1月在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师代表会议上及同年5月的"瓦普"代表大会上,倡导并发起了对彼列维尔泽夫庸俗社会学的批判.这一事实,也同历史的逻辑,与当时的整个政治情势,与卢那察尔斯基的文艺思想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1.
梅洛·庞蒂的哲学以含混著称,他对时代政治的反思也是如此.在<人道主义与恐怖>一书中,他尽管并不完全赞成当时苏联的许多做法,但他还是以共产主义同情者的姿态为苏联的"恐怖"政策作辩护,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前景和共产主义实践的现实两个角度来表明其合理性,同时批判自由主义的人道主义的虚伪.但他很快就不再作这样的辩护,而是越来越公开地批判当时苏联的许多政策,并且深究其哲学根源,最终否定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当然,对共产主义的批判姿态并没有使他完全倒向自由主义,他认同早期马克思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主体与客体、人与物之间实现综合的尝试,这其实是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含混读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说起《三字经》,过去的中国人大抵都知道,即使没有上学,也听说过“人之初,性本善”。因为从南宋小朝廷到新中国建立前,它一直是儿童的主要读物,被作为“童蒙”教材而广为传诵。我们许多人接触《三字经》是在大批判、大动乱的年代里。那时候,《三字经》是被作为大毒草来进行批判的。曾经有过专门批判《三字经》的书,逐字逐句批判,批得体无完肤,简直是腐朽透顶,是毒计四溢的反动教材。这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随着动乱年代的结束,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那种不公正、不实事求是的评价已被人们所摈弃,但也并没有多少人再认…  相似文献   

13.
张蓬 《人文杂志》2004,1(2):25-31
本文认为哲学的发问方式与问题视阈的转换规定着哲学的发展轨迹.在哲学作为形而上学的历史中,康德哲学的发问方式和问题视阈所显现的二难问题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马克思的哲学是面对康德哲学的二难问题而可能采取的一种应对方式.马克思哲学在从"言说"到"实践"的"实践论转向"中,超越了"言说",超越了"哲学",走进了现实的感性生活和社会批判.这种转向及其意义指向一直影响到我们当代,至今还没有被超越.  相似文献   

14.
龙文玲 《学术论坛》2012,35(1):139-146
汉代文学社会批判主题的形成与嬗变与当时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应汉初吸取前朝经验稳定政权的时代要求,《新语》《过秦论》等一批作品涌现,形成了"过秦"的文学批判主题。这一主题被武帝时期作家沿承。昭帝时盐铁会上,贤良、文学对武帝弊政给予猛烈抨击,不仅借批判秦政影射武帝之失,而且借褒扬文帝时政批判武帝扰民政治,更多直接批评武帝时政,延续并深化了汉初以来的"过秦"主题,并由"过秦"转向"崇文过武",对此后汉代文学的社会批判思潮影响至深。不独昭显了古代文人参与政治的热情,更体现了独立的批判精神与深厚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5.
"清官"论析     
一、关于"清官"的研究 关于"清官"问题.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过相当激烈的学术争鸣与政治争论.50年代末,毛泽东针对当时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共产党内部出现的徇私枉法等现象,向党内同志提出了学习明代"清官"海瑞的号召,亦即提出了共产党人要发扬对人民负责、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品格以及丢弃曲意逢迎的思想作风等问题.在这样的政治、历史背景下,明史专家吴晗相继发表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等文章,编写了<海瑞罢官>的京剧剧本,从而引发了学术界对海瑞精神的评判,并由此拓展到对"清官"的讨论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六二年,吴晗同志连续发表了《说道德》、《再说道德》两文以后,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场道德批判继承问题的讨论,从一九六三年八月起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前夕。这次学术讨论,名为讨论,实际上是对坚持道德批判继承论的同志进行学术批判,所以对一些问题并没有展开认真的讨论,因而也谈不上解决。学术上的问题,只有开展认真的讨论,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才能解决。真理越辩越明。因此,把以往讨论过的问题重新提出来讨论是非常必要的。由于问题很多,而篇幅有限,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错误和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为写"奚啸伯往事"(奚啸伯,1910~1977,男,满族,北京市人,京剧老生演员)一文做资料准备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这个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名伶,在公开场合居然没有说过一句反党的话.我托在石家庄工作的朋友去查阅相关材料,得到的回答是--1957年河北省所有的报纸没有一篇关于奚啸伯鸣放期间的言论的报道,也没有批判他的文章.我又去问他的弟子、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得到的回答也是同样的--奚啸伯在1957年夏季没有反党言论.这岂不怪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既没有使用过"工业化"一词,更没有出版过有关工业化问题的专门著作,但是他们对工业化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他们立足于对人的观照,抓住历史机遇,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批判与扬弃,创立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建构了视域广阔、内容丰富、系统开放的工业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将对法的批判纳入到"普遍的人的解放"的发展路径的起点,对法的批判是政治批判的重要表现形式,研究马克思对法的批判需放入法学发展史的脉络中审视.历史法学与黑格尔法哲学关于如何编纂民法典的形式对立是二者对于法律本质分歧的实质对立的表现.马克思通过批判历史法学派得出应从历史回到现实;基于哲学与现实的关系批判黑格尔法哲学.人权的核心即"私有财产"是马克思从政治批判转向市民社会批判的关键纽带,最终升华至"普遍的人的解放",自由优先于法学领域的最高价值正义,由此形成了马克思对法的批判的独特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20.
在"是"与"应该"之间--兼与程仲棠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程仲棠先生对"是"与"应该"之间关系的理解,从历史-文化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休谟对"是"与"应该"关系的理解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他的理解作为一种批判意识,在本质上反映了现代性方案知识学建构的内在困难.从历史-文化的视野看,不同时代的"是"与"应该"之间的通约模式都是当时历史-文化实情的反映,是那个时代所达到的文明水平的历史表征.因此,对"是"与"应该"关系的哲学理解其实是一种历史-文化批判.程先生的方案一方面忽视了自然事实的社会历史内涵,另一方面,他仍然想建立一套关于"是"与"应该"关系的普遍的逻辑-哲学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