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必须对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现条件进行分析.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首先必须遵循稳定协调、整体协调、实事求是和实效的原则.从整个经济社会系统内部来看,“四个”重视是实现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即重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拓宽就业渠道;重视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重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重视加速科技进步、优先发展教育.而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际运行来看,“四个”落实又是实现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即思想观念落实;配套改革落实;政策措施落实;立法执法落实.  相似文献   

2.
高云虹  周岩  杨晓峰 《兰州学刊》2013,(12):142-145
产业转移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形式,其效应问题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基于对产业转移概念和区域协调发展内涵的梳理,一方面从区域系统视角综述了产业转移的转出地效应、转入地效应及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效应;另一方面,立足区域协调发展的时空变化,从过程和状态视角对产业转移的效应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旧方志是我国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旅游学价值,明代滁州方志就是其中的代表.但这些旧方志中旅游资源的价值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此,本文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对明代滁州方志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阐述,同时就如何开发这些旅游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地方层面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研究越来越显现出必要性。甘肃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设和发展因其地形、地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的地区差异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甘肃省域尺度的区域协调发展动因分析,我们得出创新要素、经济发展、社会配套分别为甘肃区域协调发展的源动力、内动力和外动力,而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政府调控因为具有两面性而成为甘肃区域协调发展的不确定性动力因素。甘肃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关注和重视政府规划引导、创新驱动主导、设施服务配套、资源环保协调等的作用,构建和完善“导向—调整—配套—协调”的甘肃区域协调发展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发展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但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各有优势,互补共生。要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东西城市联动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区域城市协调提供了物质条件,是城市协调发展的基础。加强市场调节,增强政府调控;鼓励东中西城市内引外联,对口支援,根据实际制定区域城市发展战略是我国区域城市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与云南的旅游资源保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首次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对如何发展云南的旅游业进行了认真的探讨。认为要将云南建成旅游大省,保持云南省旅游业的持续性优势,关键在于保护好云南的旅游资源。文章从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两方面指出了云南旅游资源目前所面临的危机,并提出和分析了旅游业对云南自然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一些问题。从如何与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相和谐地发展旅游业等方面阐述了以发展生态旅游来保护和改善云南旅游资源、促进云南旅游业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有社会、自然、人之间关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社会与自然的协调互动,人和社会的辩证统一;自然、社会和人,每个因素自身内部的全面协调发展,包括社会领域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自然系统自身全面协调发展,人在生理、心理、思想、行为、生活等各方面健康、有序、协调、稳定、连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自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以及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制约着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发展.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史,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处理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们的主要经验,(1)明确区城开发的目标;(2)完善区域发展的法律制度,建立区域发展管理机构;(3)通过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4)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计划;(5)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协调区城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国要走一条具有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首先要建立综合性区城协调管理权威机构;其次加强立法,填补区域协调发展的立法空白;再次加强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纵向和横向的转移支付制度;最后立足主体功能区的互补,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9.
比较优势理论和区域经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耀影 《理论界》2007,(9):6-10
一个国家可以划分为若干区域,各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要素禀赋和历史发展基础、社会人文条件等各方面的差异。区域之间既然存在差异,就一定具有某些优势和劣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客观地分析、论证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是国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布局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各地区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发展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主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由于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各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这是造成我国区域工业化差异、阻碍我国区域工业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在对我国区域工业化发展差异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因子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工业化发展水平、人力资源、节能环保、科技创新、信息化水平、工业经济效益等指标,对我国区域新型工业化省域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区域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