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延边大学、全国日本哲学会、山东大学、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和日本国学者共同发起、主办的“中日安藤昌益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21日至25日在山东大学召开。与会的中外学者、志家共有100人。这次会议是为了纪念安藤昌益诞生290周年、逝世230周年而召开的。大会收到的论文共88篇,论题主要有:日本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安藤昌益的生态学思想、儒学观、自然哲学、经济学及其“自然世”思想的现代意义和历史价值等。我校朝鲜问题研究所的李宗耀副教授和研究生郑成宏出席并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简述安藤昌益哲学思  相似文献   

2.
十八世纪日本唯物主义哲学家安藤昌益(1707—?),号确龙堂,别名良中。江户樱田人,曾居秋田,后移居奥州、江户。研究过药学,当过医生,还学过儒学和洋学。著有《自然真营道》一百零一卷(至今尚存十五册)、《统道真传》五卷。由于安藤昌益思想的唯物主义和反封建性格,他的著作和光辉思想被埋没了一百多年。直至本世纪初才被人们重新发现,成为哲学、史学界注目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安藤昌益是日本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在日本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作者从哲学的高度评述了安藤昌益的“一气一元论”的自然观、“活真互性”的辩证法以及“自候世”的空想社会观,并认为他的思想中包含着反封建和无神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安藤昌益是18世纪日本封建社会里产生的一位伟大的富有创造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反封建的斗士。但是,安藤昌益的名字及其著作被埋没了一百多年,直到1899年才被发现。随着本世纪日本及国际上对安藤昌益研究的不断深入,安藤昌益成了日本人引以为荣的一位大思想家。目前,研究者一般将安藤昌益的思想发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中,他中期思想的特点就在于,从初期对《易  相似文献   

5.
作为“被遗忘的思想家”的安藤昌益,创造出规模宏大的自然思想体系。而“自然”则是理解安藤昌益思想的关键。昌益所理解的自然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作为名词的“自然界”,而有其特殊的含义,其意义根据“自(运动的主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文章通过分析其“自”的四重意义,从而达到对昌益自然观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6.
安藤昌益是一位湮设于历史长河中、默默无闻达一个世纪的日本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者、反封建的思想家。安藤昌益,号确龙堂,别名良中。年轻时在奥州的八户行过医,晚年曾居长崎,研究过西方先进的思想。他的生平,至今仍是留在历史之迷,尚未揭晓。据日本学者的考证,初步认为他于宝永四年(1707)生于东北的秋田,然而他是于何时、何地,又是怎样去世的,至今仍无定论。从史料获悉,他是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大学问家,对于医  相似文献   

7.
安藤昌益是日本江户时代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思想有着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他构想了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无政府主义、平等主义的“万人直耕”型的生产社会。他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统治结构本身,这在当时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安藤昌益是十八世纪中叶日本最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社会政治理论家,但是由于这位哲学家对日本的封建统治思想进行了有力的和彻底的抨击,因而他的名字以及他的伟大著作长期被埋没着,直到二十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目前安藏昌益的理论活动已引起了日本和全世界进步史学界和舆论界的注意,他的重要著作正在陆续地被刊行,他的战斗精神正在被复苏并发扬光大。1959年10月,日本《赤旗报》连续刊载了有关昌益的生平事迹。加拿大东方学家诺尔曼(E.H.Norman)发表了对昌益哲学思想的研究著作《被  相似文献   

9.
我们从安藤昌益与朴趾源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得到很有益的启示 :只有通过比较分析韩国与日本的传统思想 ,尤其是在“中世纪向近代转换期”思想的异同点 ,才能走出民族优劣论的误区 ,才能协力构筑起一种具有指导性的基本理论 ,以促进东亚乃至全世界学术理论的大发展 ,从而用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来解决世界上所发生的各种危机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从安藤昌益与朴趾源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得到很有益的启示:只有通过比较分析韩国与日本的传统思想.尤其是在“中世纪向近代转换期”思想的异同点,才能走出民族优劣论的误区,才能协力构筑起一种具有指导性的基本理论.以促进东亚乃至全世界学术理论的大发展,从而用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来解决世界上所发生的各种危机。  相似文献   

11.
安藤昌益是用"气行论"来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他认为,气有进退之大小、阴阳之大小、以及厚薄、老若的差异。基于气的运行之不同,首先产生了国与国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其次基于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出现了不同国民的差别与优劣。可以说,昌益的国家民族观里含有差别歧视性,并且显著地表现为作为日本与日本人的优越性。昌益的地理观与他的国家民族观及其历史观是紧密相连的。在他看来,日本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国民的优越性和日本的神圣性(神国史观),他的这种观念,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这种普遍性的思想,很可能仍深藏于现代日本人的意识中,从而影响着现在日本人的思想与行动,这些对于我们理解当前日本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轉定自然进退退进,无始无終,无上无下,无尊无贱,无二進退一体,故轉定非有上下也。一般直耕无大小上下一切二品自然也。——安藤昌益安藤昌益是十八世紀日本封建社会产生的一个杰出的社会政治思想家和哲学思想家。他的名字連同他的著作被埋没了一百多年,到了十九世纪末,才被日本一  相似文献   

13.
公元1760年前后,日本产生了一个伟大的富于创造力的反封建的思想家,这就是一百多年来被人遗忘,现在成为国际上共认的唯物主义者、战斗的无神论者的安藤昌益。关于昌益的生平及学说,最直接最简括的资料,可举宝历五年(1755)《自然真营道》第二十五卷《真道哲论》中所云: “良中先生,氏藤原儿屋一百四十三代之统胤,倭国羽州秋田城都之住也。生而童壮至而不采师,不学书,自生知自然活真自感, 进退互性八气通横逆运回而转定央土活真一全体矣。”又宝历二年(1752)所写: “予深欢之数十岁也,故见自然道,编《真营道书》,且著《统道真传》。”在这费解的文句中,“活真自感”一段是他的学说大意,是指自然自己不断运动着,并且把天地(转定)作为真一的全体去认识。良中则昌益的别  相似文献   

14.
搜查法益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益理论为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学说所倡导,但关于搜查制度所欲保护之法益却鲜有人论述。基于此,文章通过简述法益一般理论,分析传统搜查保护之法益以及现今“隐私之合理期待”,来反思中国现行搜查制度法益之保护,并希望能有益于中国搜查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由济南炼油厂、山东大学、山东省社联、山东出版总社、四川师大、湖南师大、山东师大,全国韵文学会等十五个单位发起、资助,山东大学承办,“首届国际赋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0月15日至19日在泉城济南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其美国、日本的近五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就辞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赋体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诗歌、词曲、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22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为了贯彻国家教委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南宁高校文科科研工作会议精神,澄清被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歪曲了的理论是非,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4月19日,山东大学组织了纪念列宁诞辰120周年理论讨论会。全校百余名理论工作者、教师和部分校外代表参加了会议。现将这次理论讨论会所集中提出的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4月10日,全球性的管理咨询公司合益集团(Hay Group)70周年庆暨员工效能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合益集团Insight效能中心全球高级顾问、《别把你的好员工推开》一书的作者Mark Royal先生与合益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兼Insight效能中心中国区负责人蒋安奕先生及大中华区副总裁梁星晖一起出席会议。《别把你的好员工推开》中文版在会上发布,书中很多结论都源于合益在  相似文献   

18.
论环境权益及其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权益,是指通过环境对主体造成实际影响,且这种影响被法律确认或现代社会的法观念普遍认为具有可谴责性时,主体所享有的对抗该影响的法律权利或法益。环境权益的本质属性是法律权利和法益的混合体,因此,无需在立法上寻求确立其概念。对环境权益的救济应分类通过一般侵权法、环境侵权法、环境法等公法、一般人格权制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为总结历史经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纪念义和团运动100周年,由山东大学、中国史学会、中国义和团运动研究会、山东省社科联和河北威县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义和团运动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0年10月9日-12日在山东大学举行。来自日、韩、美、俄、澳、以等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与中国大陆同行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专著10部,论文百余篇。中国史学会会长金冲及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词,中国史学会前会长戴逸教授作了题为“义和团运动和罗马教廷‘封圣’”的专题发言。他指出,100年前的这次运动…  相似文献   

20.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我校举行今年8月15日,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式宣告无条件投降和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50周年纪念日。这大来自英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的70余名专家、学者在我校举行了“纪念抗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