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越宗藩关系存续期间,越南派往中国的使臣,在途经广西左江流域时,面对谜一般的花山岩画,留下了较多的考察和描述文献.现存32份越南使臣留下的花山岩画文献,总体而论,文体类型多样,形成时间跨度大,描述层次深浅不一,反映出越南使臣不同的花山岩画形成观.越南使臣对花山岩画的较高关注度,其原因既有对异邦好奇的因素,也有对广西边境地区特殊关注的考量,更有可能受越南历代相沿的花山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的西域     
泥土 刚到新疆,在去伊犁的路上,我忽然发现泥土是最可亲的东西。 那些小块绿夹夹在辽阔沙漠之间,土就像水一样,一丁点一丁点从沙石里流淌出来,出现浅草小树、屋舍和牛羊马群,还有高居马背的西部汉子。别人忙于吃饭,我啃一块干馕一个大苹果,蹲在沙石和黄土的过渡地带,这里就像两条大河交汇之处,草木庄稼便是它们交合的产物。粗砺的沙石与松软的黄土掺和一起,沙石便有了生命,仿佛一群活物,游动于天山脚下,培育出一堆堆金灿灿的黄土。好像地球上的上都是从这里产生的。我这位农民的儿子,直到此时才真正触摸到泥土的源头,我该有…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 ,在简要论述蒙古社会传统状况的基础上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方面探讨蒙古人入驻西域后所受的西域文化影响。蒙古人在入驻西域时是以统治民族自居并希冀以本族文化影响当地诸族文化的 ,但在漫长的风雨沧桑中经几百年多民族交流、合作与互动以及西来伊斯兰文化的强烈影响 ,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当地文化影响而最终成为维吾尔民族的成员。这是文化互动、民族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祆教,即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公元前六世纪,由波斯人琐罗亚斯得(Zoroa-ster)创建.因该教拜火,以火光代表至善之神崇拜,故名“拜火教”,同时,该教还拜日月星辰,故又名“祆教”.公元三世纪,波斯萨珊朝时,定火祆为国教,一时在中亚地区盛行.公元七世纪,大食(即阿拉伯)统治波斯后,伊斯兰教取胜,迫使祆教徒大批东移.一、祆教的传入与兴盛祆教传入中原时间,学术界一般认为在公元六世纪,即波斯邻近的滑国于公元516年通梁之时.但是,祆教传入西域应早于这个时间.据《魏书》卷101记载;“高昌国俗事天神”.《北史》卷97与此载同.《魏书》卷102记载:“焉耆国俗事天神”.《周书》卷50与此载同.  相似文献   

5.
吐蕃佛教与西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域,在藏文中称“黎域”,即现在的新疆南部地区。它是古代东西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亦是佛教最早传播的地区之一。在历史上曾对吐蕃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诸领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本文拟依据有关藏文史籍,仅对吐蕃佛教与西域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一,西域的概念及历史渊源西域的概念,在藏文史籍中比较含糊。《黎域悬记》中的西域,特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西域历史地名文化的地位, 西域历史地名产生和形成的基础及其阶段性特点, 西域历史地名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其他特点和构成形式等。  相似文献   

7.
元代的西域工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春 《回族研究》2004,1(2):78-81
本文简要叙述了蒙元时期西域工匠的东迁过程 ,以及他们在元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待遇 ,并指出了西域工匠在元代官营手工局院所从事的具体行业  相似文献   

8.
<正>湖湘大地,有着无数的传说和传奇。1600多年前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如今已成为一片旅游热土。桃源县,不单因大诗人的神笔而令人神往,在该县境内的枫树乡,有一个村落,更让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省市领导以及外国元首亲临视察,成为传遍远近的佳  相似文献   

9.
周泓 《民族学刊》2017,8(5):21-34, 102-104
社会文化生成与历史生成相互促生.文化生成主要在于文化接触、交往交融而形成复合文化.社会生成,主要指不同形态社会力量(生产方式、主体等)碰撞交流,形成新的社会特质.历史生成,因历史过程、历史事件尤其朝代更替或政权变更,使主体及其文化迁移或滞留,而产生新的社会主体或结构.即历史生成实质涵括或促动社会文化生成.同时,社会与文化生成积淀或敦促历史生成.族属、信仰之转换、转向通常基于文化、社会和历史的生成.即历史生成往往基于社会文化生成.自古代经中世纪至近代,西域文化不断东渐中土,与南北方汉文化交融生成,逐步成为现今汉文化的重要构成.此亦历史生成之内容.  相似文献   

10.
元西域人蒙古化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世纪初蒙古帝国军队西征后,有大批西域人以各种途径移居蒙古草原。他们以后对元朝政治、军事、文化影响巨大。经元朝百年的磨和,他们不仅有很多人融入中原文化中而“华化”,同时由于元代蒙古贵族政治地位的影响和蒙古文化的强势存在,尚有许多西域人接受蒙古文化,认同蒙古民族共同体,终化为蒙古人之一部分。至北元时期,在蒙古各部中仍有很多西域部族名称存在,但实质上已作为地道的蒙古人出现,并积极参与北元政治军事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一 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西域都护府建立,“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宣告了西汉王朝正式统辖西域的开始。 西汉王朝以及后来在中国历史上同样重要的唐王朝,都是我国古代繁荣昌盛的封建王朝。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文化上都有着光辉灿烂的成就。这两个统一繁盛的封建王朝所以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固然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生产力开展的结果,但其有着正确的方针政策,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因素。就以对西域的统辖治理来说,也是由于当时施行了比较确当的民族政策,激发和增强了合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使我国西北边境稳定,  相似文献   

12.
终元一代,有据可考的散曲家共计有二百人左右,而其中见于记载的西城散曲家就近二十名之多,所占比例之大,令后代学者叹而观之。他们分别为贯云石、马九不忽木、琐非复初、阿里耀卿、阿里西瑛、玉元鼎,大食惟寅、兰楚芳、丁野夫、金元素、金文石、赛景初、吉诚甫、仲易及虎伯恭、虎伯俭、虎伯谦等。这些西城散曲家精通中土语文、深谙汉文化.其作品风格独特质扑自然,语言清俊,真切动人,具有绮丽清新之风格,伙元代”散曲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14.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让这条辉煌的大道陷入沉寂中。元代马可 波罗来中国时走的就是丝绸之路,返乡的时候他选择了海上丝路,到了明清两 代,这条路渐渐失去了往日军事和经济的意义,迅速蜕变为一个被皇帝们遗忘的 苍茫边关。  相似文献   

15.
西汉派往西域的使者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一代,自汉武帝刘彻始,历经昭、宣二帝,逐步完善了对西域的统治。西汉在西域设官立府、驻军屯田,为后代各朝治理西域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为后代治理边疆提供了经验,历来为众多史家注重,但是在有关研究中仍存有一些为人忽视的课题,如西汉在统一、统治西域的过程中不断向西域派遣大量的使者,这些使者的作用就是被人忽视的课题之一,时至今日尚鲜有人对此进行详细、系统地研究。 笔者仅就所见史料,试图对西汉派往西域的使者的活动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域文化的探讨,反映了唐代统治者吸纳各民族文化的博大胸怀,体现了唐代的开明民族政策。展示了唐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西域文化在唐代文化中的地位。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在文化上的多元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西汉与西域关系述考余太山(一)西汉与西域之关系,一般认为始于张骞首次西使。张骞首次西使启程于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中途因被匈奴拘留,十余年后才得脱西走。他到达的第一个西域国家是大宛,时在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①。《史记·大宛列传》载:大宛闻...  相似文献   

18.
关于羯族的种属问题,各学者观点各异,至今尚未统一的看法。今据现有的历史文献资料,分别从羯族的容貌特征、羯族姓氏、婚丧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说明羯族不同于"深目,高鼻多须"的月氏人,那种认为羯族为西域月氏人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东汉初立,光武帝因中原甫定,无暇顾及西域,西域诸国复附匈奴。公元48年(建武二十四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不久,南部附汉,北部继续控制西域。明帝遵汉武故事,为打击北匈奴,重开西域经营,矛头所指首先是伊吾和蒲类地区。  相似文献   

20.
西汉与西域关系述考余太山(十一)ATentativgStudy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WesternHanDynastyandtheWesternRegions(Cont'd)¥byYuTaishanAbstract: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