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中国近代近百年风云变幻的历史,能够产生持久性影响的,并且最能引起国人反思、研究的思潮,无疑当属戊戌思潮。以梁启超、康有为、严复等学术大师为代表的先进的思想家,站在时代潮头,演绎了一场空前的思想文化运动。其影响所及,早已超过了那个时代。为了对戊戌思潮进行整体考察,张锡勤先生推出了《戊戌思潮论稿》(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以下简称《论稿》)这部力作,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比以前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与理解。作者除了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外,对戊戌思潮中的主要思想潮流进行了专题性论述。资料的精当与思想性、学术性…  相似文献   

2.
戊戌与五四,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至关重要的两个时期,是中国近代化发展道路上两座里程碑。两者都涵纳了近代文化革命的基本精神和宗旨,昭示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主线和脉络。因此,全面阐释戊戌思潮对五四思潮的影响,弄清两者的内在联系,不论是对深入认识戊戌思潮...  相似文献   

3.
救亡、变革、启蒙是戊戌思潮的主题,批判与创新是戊戌思潮的根本精神。这就决定了它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使变革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使变革成为近现代中国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使人们认识到,当时中国的变革乃是社会的转型,而在此过程中,人的近代化至关重要。它对推动中国近代的观念变革、文化革新,哺育一支新型的知识分子队伍,也曾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所决定,戊戌思潮在理论上带有明显的不成熟性和急躁情绪。同样是由中国近代特殊国情所决定,在戊戌时期思想启蒙与政治变革是同步展开的,因考虑服从现实斗争,也势必要影响思想启蒙的深入。  相似文献   

4.
继去年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之后,今年又逢五四运动80周年。稍加梳理不难发现,五四新文化运动实滥觞于戊戌思潮,而批判与创新则是戊戌与五四的共同精神。1  当年,戊戌维新运动试图要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因此,戊戌思潮具有多重属性,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但就整体而言...  相似文献   

5.
中国20世纪初“国民”问题讨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初,中国一批资产阶级新学家曾大声疾呼,要求中国人由奴隶变而为国民.并曾对国民应具的资格及提高的途径等问题作了探讨。这场关于国民问题的宣传、讨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史上重要一页,对中国近代的观念变革、人民素质的提高,对推动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涨,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追求.正规说来是从早期维新派开始的。但是,在那时,他们尚没有公开宣传“主权在民”,而是主张“君臣共主”。到戊戌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向前迈进了一步。依据西方资…  相似文献   

6.
戊戌:近代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初成教军章科学与民主是五四思潮的主流,是五四文化革命两面光辉旗帜。长期以来,它们一直与五四紧密相联,被视为激进民主派代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进步思潮最高水平的理论界标,也成为近代思想文化革命全面高涨的最核心内容。然而,对其源流问...  相似文献   

7.
一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一场呼吁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一直为人们所铭记。然而它又是一场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向传统挑战的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进行文化批判和文化重建是这场文化运动的重要任务。而就文化的批判与重建来说,最显实效的则是维新派发动的文化革命。所谓文化“革命”,实际是一场旨在使中国文化近代化的文化革新、重建运动。自西学东渐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中国产生资本主义、诞生资产阶级之后,一些先进分子就萌生了文化革新的意愿,但文化革命的全面展开还是从戊戌时期开始。维新派的理想是在中国进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效马 《浙江学刊》2001,1(4):112-116
与戊戌维新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相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首先,其核心精神--以娜拉为样板的"超于贤妻良母的人生观",既不同于戊戌时期的"新贤妻良母",也不同于辛亥时期以苏菲亚为楷模的"女国民".其次,其中心环节--女性人格的重塑,有异于戊戌时期不缠足、兴女学的倡导和辛亥时期对于女性政治参与的呼吁.其三,其现实影响远远超过前两个时代.而与西方近代女权主义比较,这一思潮又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首先,它不仅与"人的发现"同步发展,而且是"人的发现"之重要环节.其次,其中心环节是女性人格独立与个性解放,而非女性参政问题.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九十周年,也 是康有为第一次“伏阙上书”的一百周 年,仅以此文作为纪念。                        一 戊戌维新运动是在甲午丧师、马关乞 和之后,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时刻爆发 的。因此,救亡图存是维新派最强烈的呼 声。他们的一切主张、一切活动都是紧紧 围绕着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个大题目而 展开的。戊戌维新运动首先是一场爱国主 义运动,这就使戊戌维新思潮具有鲜明的 爱国主义色彩。 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后所做的第一项 工作,就是向中国人民发出祖国在危急中 的警报。他们的结论是,当时中…  相似文献   

10.
在19世纪末的中国,“心力”是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概念,以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思想家更是频繁使用这一概念。所谓“心力”,是指人所具有的一种精神意志力量。这种力量潜存于人们心中,它一经培育、挖掘,就可以转化为外在的物质力量。在维新派思想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从朱舜水对当时各种学术思潮的态度看,朱氏崇泰“孔子之道”,弘扬儒学的济世务实精神,并将其与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舜水之学。  相似文献   

12.
戊戌时期的启蒙思想对于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它的全面梳理和把握有助于弄清孔教、宗教、封建社会、国学等范畴、问题的原初含义和缘起。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和严复四人是戊戌变法前后影响最大的启蒙思想家,可合称"戊戌启蒙四大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变化的、复杂的,而非固定的、单向的;排序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的;他们的思想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戊戌启蒙四大家的研究意义重大,比较研究是其最佳方式。"戊戌启蒙四大家比较研究"有别于"戊戌启蒙四大家启蒙思想比较研究"和"戊戌启蒙四大家思想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观和文化观,在戊戌维新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意识形态方面的深刻而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使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史、文化史和学术史得以肇始。戊戌思潮激发起中国政治生活和社会风俗的种种变化,这两方面虽然各有鲜明的特点,但是,新旧交替的因素多、周期长、错综复杂,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戊戌人物既是新社会观和文化观的开路先锋,又是旧营垒的宿将和传统观念的殉葬品,他们是过渡时代与过渡社会的过渡人物。正是这种各方面都自相矛盾又自相统一的状况,构成了他们独特而鲜明的个性,规定了他们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有些人始终坚持这样一种观点:既然光绪皇帝亲自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法令,就说明他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利益,他也就理所当然地应该被看作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其实,问题并不这样简单。我们并不能单从他曾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法令这...  相似文献   

15.
1898年光绪帝在戊戌新政上谕中明令创办京师大学堂。在筹建京师大学堂时,总理衙门奏称:“所有原设官书局及新设之译书局,均并入大学堂,由管学大臣督率办理。”①据此,从沿革上讲,京师大学堂前身当为“二局”。而在追溯官书局之源时,时人均指1895年康有为和...  相似文献   

16.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代表作《仁学》是戊戌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仁学》是一部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诞生的作品,其激进的反封建思想,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理想,对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了“五四”时期“教育救国”思潮在中国革命史和现代教育史上的历史地位,指出其合理内核以及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分析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文明和中国现代化道路郑镇上一世纪中叶,酉方殖民主义者的炮舰轰开东方最古老的天朝帝国大门之后,中国就被卷入世界现代化潮流之中。中国的现代化从此走上一条漫长而又坎坷的道路。洋务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惨淡经营,维新派改良腐朽、僵化的封建制度的悲壮变革...  相似文献   

19.
论宋恕的妇女解放思想王林宋恕(1862-1910),字燕生,号六斋,浙江平阳人。他是近代一位特立独行的维新思想家,有不少惊世骇俗之论,对当时的维新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一生关心民生,体恤民情,素抱悲天悯人之志,常怀不忍之心,对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妇女...  相似文献   

20.
戊戌变法战略失误论尹湘兵近年来,一些学者从戊戌变法的策略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认为变法策略的失误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这是很有启迪性的见解。但本人则进一步认为,变法战略上的失误才是导致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一、对“变法策略的讨论”的讨论孔祥吉先生认为戊戌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