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叠音就是重叠音节,因汉语音节和汉字是一一对应关系,故又可称为叠字。汉语叠音基本有三种情况:1.叠音构词2叠音构形3.叠音组词本文只讨论叠音构词。叠音构词就是重叠音节构成新词,是汉语构词的一种重要形式。任学良先生(汉语构词法)一书称叠音构词为“重叠词素造成新词”。①似乎欠妥。汉语叠音构词有些是重叠词素(也称语素),如“爸爸”、“妈妈”、“馍馍”、“花花绿绿”,有些则不属重叠词素,如“寥寥”、“赵赳”、“翩翩”、“黑乎乎”。所以叫重叠音节似乎更准确一些(叫叠字构词也可以)。只是为了称说的方便,下文…  相似文献   

2.
新词的大量产生是当代汉语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而单音节外来语素的形成和在当代新词构造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人们的承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作了详细的分析讨论:第一,从来源和形式、组合功能、性质和表意等方面为单音节外来语素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单音节外来语素参与构造新词的构词方式和造词方式。第二,考察单音节外来语素意义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第三,认为单音节外未语素参与新词构造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并分析其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语言规范的认识。文章提出:一方面,单音节外来语素形成并参与当代新词构造符合汉语的语言规律,是汉语同化外来语言成分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这一现象也对现代汉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总之,单音节外来语素参与当代新词构造,是语言接触过程中发生的语言变异,是一种“积极”的、有生命力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3.
剩余语素是人们运用剩余对比法对语素进行提取时提出来的概念,是共时语言中构词能力极弱的不自由语素,是语言在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的成分。汉语植物双音复合名词中的剩余语素是指称义明确的语素。语义演变与文字形体分化产生的植物名称专字是剩余语素形成的主要原因。剩余语素参与构词的主要方式有前加修饰性语素与后加属语素两种。  相似文献   

4.
从现代汉语中的构词语素入手,将它们与古代汉语中相对应的单音词进行比较,对比单音形容词降格为构词语素前后的语义变化,从而总结出单音形容词语素化语义演变的特点:形容词中量性特征不凸显、主观性强的非基本性质形容词语素化倾向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语素在体现语素两大语法功能(单独使用和构词)上具有不均衡性,成词与否的自由度有强弱之别,其中“单用和构词较均衡”这一类动语素在两大语法功能上均表现突出,是现代汉语语素的活跃分子,可成词动语素的自由度同单用频率,同构词力没有直接的正反比关系。动语素作为单音词使用的功能和构成合成词使用的功能并非互相排斥而是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ABB式重叠构词的认知隐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B式是现代汉语最重要的一种重叠构词方式,而且这种构词方式绝大多数是由表示抽象性状的语素A和具有具体描写性质的语素BB构成的形容词.人类认知机制中具体可感的视觉、味觉、触觉等方面的物理经验,通过事物相似点的联想作用于抽象概念,从而实现ABB构词方式与表义之间逐渐凝固化,是现代汉语ABB式构词的认知隐喻基础.  相似文献   

7.
隐喻在复合词中的投射有不同层面。投射到词义层面。引起词义演变,可称为词义隐喻。投射到语素层面,产生喻体语素。喻体语素以其隐喻意义参与构词,可称为构词隐喻。真正能够产生新词的是构词隐喻。复合词构词隐喻的隐喻结构类型可分为喻体语素在前的借喻造词和喻体语素在后的暗喻造词。  相似文献   

8.
词是由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而成。叶蜚声在《语言学纲要》一书中说:“我国的中型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里字和词的比例约为1:6,这个数字大致也是语素和词之比。按照这个比例来说,汉语从语素到词扩大了五倍,所以,掌握语素和构词法,是以简驭繁,有效地扩大词汇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特别是在以英语等语言做为第二外语的教学中,语素的定义及划分标准是一个重要内容。因为掌握一些构词知识,如前缀、后缀、词根,善于分析一个词的语素构成,对于多、快、好、省地学习新词,扩大词汇量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新词语层出不穷,其中“度”作为构词语素,不断形成新词,称此新词为“X度”结构或者“度”类词。在此背景下研究分析“度”的语义演变情况,从历时角度研究出发,描述“度”结构现象,从相关辞书中搜集语料,对“度”进行分类考察,清楚其演变轨迹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当代汉语自源性类词缀化是词根语素虚化为类词缀的一种趋势。具体表现在:派生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自源性类词缀数量逐年增加;词族扩容呈周期性变化;Abb式叠音后缀完全由词根语素构成。当代汉语自源性类词缀的逆同化现象是外来纯表音成分被实化为具有构词意义的词缀,再被实化为类词缀。条件是:复音外来词必须简化为单音节;汉语中必须有同音同构的语素作为逆同化的类推基础。路径是:在构词层面完成词缀化过程;在句法层面完成类词缀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共收录“黄”义项8条、词组113条;构词能力最强的是①义、最弱的是⑧义;构词方式最强的是偏正式、最弱的是附加式和动宾式;词组中“黄”的语素变义是非常接近其语素共义;但辞书存在着漏收义项、没有释义、释义不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般高校现代汉语教材都将词根定义为一种语素 ,不能合理地解释像“人民性”这样的多语素派生词 ;词根并不等同于语素 ,词根的非语素性是普遍存在的。把词根定义为一种语素 ,实质是将构词单位与构词成分相混淆。建议重新定义词根 ,区别使用两套词法术语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收录的语素“白”15个义项,最有构词能力的是①义,其次是④义,再次是②义,最弱是(14)义;最能产的构词方式是偏正式,其次是联合式,最弱的是重叠式;形容词词素构词义项最多,名词词素次之,再次副词词素,最弱的动词词素;语际中的“白”的语素变义是非常接近辞书所收的语素共义,但(11)义的语素共义概括其语素变义还有很大的空间。通过分析发现,它们的语素变义比较近同于语素共义,但有的词语语素义没有概括,有的概括不全。语素“白”作为词的结合能力最强的是①义,⑤⑥最弱。  相似文献   

14.
汉语构词范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缩式双音词的流行使用表明“双字格”凭着极强的新词生成能力已成为汉语构词范式。其形成经历了“模仿范例—泛化定型—格式化—词化”的发展过程。组合式“双字格”的形成,是以联绵词为范例,逐渐泛化定型,成为汉语双音构词的基本格式;简缩式“双字格”的形成,则选择了以组合式“双字格”为范式,这一选择在客观上促使了“双字格”最终成为汉语构词范式。  相似文献   

15.
外来语素有别于外语语素 ,字母词中的字母不都代表外语语素。一部分外来语素具有构词能力。外来语素和汉语固有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可称为混合词。建议《现代汉语词典》对几个外来语素的标注作一点修改  相似文献   

16.
前缀式"非+X"是汉语附加式派生构词。前缀"非"是由上古汉语否定副词"非"虚化而来的,表示不属于某个范围,"X"是名词或名词性的偏正结构。前缀"非"不改变"X"的词性,整个构式仍是名词性的,多为正式用语,通常与X对举使用。"非+X"是一种临时分类命名方法,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经济原则,在汉语同类否定前缀式构词中,"非+X"构词能力最强,并且汉语语素性质的特殊性使之与英语否定前缀式构词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习者追求语言的对称,极易产生偏误,因而词汇不对称现象的研究对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和水平也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以反义词"深"、"浅"为例,就其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的词义的引申速度、构词能力、词语搭配方面存在不对称现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加深词义与构词、词义与词语组合关系的认识,深化对语言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词汇的发展是语言进化过程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汉语新词的层出不穷体现了汉语构词的灵活性。通过关注新词生成过程中认知主体意向性的体现,并根据不同的意向态度,对汉语新词进行分类,可以发现,新词英译的主要策略是体现出认知主体的意向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复合构词以双音节双语素为常态, 其韵律为无向音步, 既可构词也可构语, 因此词法和句法具有一致性。当代汉语复合构词以三音节三语素为常态, 首先, 语素的句法组合产生了重度的偏移, 构词以偏正式为主; 其次, 词的韵律机制与句法机制在偏正复合构词中产生了部分裂隙; 最后, 当句法结构与韵律结构相抵牾时, 韵律优先于句法, 对句法进行重新认定。  相似文献   

20.
ABB是汉语中早已存在的一种常见的构词模式。近年来,随着“范跑跑”一词的出现,在网络新闻媒体中随之产生了一系列与之同类的ABB新词,这类新词与传统ABB词在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多方面都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