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汉字文化圈是世界上唯一涵盖象形文字、混合文字(语素文字+语音文字)和拼音文字等文字发展不同形态的区域,可以直接观察拼音文字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对于探索汉字的发展与改革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汉字最终是要变成拼音文字的。因为现行的方块汉字难认、难写、难记,字形同语音脱节,妨碍了它的职能更好地发挥,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但是,汉字实现拼音化却不是一件轻易的事,起码不会是在历史的近期完成。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人们使用方块汉字的习惯难以改变吗?抑或是方言分歧太大不便于拼音文字的推行吗?毫无疑问,社会集体的惰性和方言纷歧都是阻碍文字拼音化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并不是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汉字之所以在历史的近期不能实现由方块字向拼音文字的转变,其根本原因是:汉字的发展要受汉语的制约,汉语对汉字的制约决定着汉字发展的方向和前途。  相似文献   

3.
汉字相对于拼音文字而言,具有自己的构形优势。汉字的简化是总的趋势。论文重点讨论了汉字简化的原则,从汉字构形优势的发展和失落方面说明简化的利弊。  相似文献   

4.
汉字的现在与未来汪大昌你了解汉字的演变吗?现在写繁体字是弘扬书法艺术还是为了时髦?汉字是否比拼音文字优越?21世纪,汉字能变成拼音文字吗?古老的汉字,记录了几千年的中国文明;文明的中国人,应该懂得汉字。方块汉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由于书写繁难,在三千多...  相似文献   

5.
汉字笔画繁多,形体复杂,数量庞大,信息量大,使很多外国人望而生畏,汉字障碍成为外国学生进一步学习下去的颈瓶。汉语词汇积累首先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汉字。汉字无法见形知音,是导致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学生学习汉字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学生写汉字意味着思维方式由一维的线性排列结构的认知改变到二维的方块结构符号的认知。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学生对汉字"以形别义"的区别方式本来就不敏感,更何况汉字的表义度也很低,很多汉字很难从字面上找到理解词义的阶梯。对外汉语教学界普遍有重听说、轻读写的倾向,且欧美学生听说能力优于读写能力。这些都导致汉字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大难点。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知识界废除汉字、汉语的主张是没有民族自信心的表现。在信息时代,汉字比拼音文字有明显的优势,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使汉字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而汉语古典诗歌也是打不倒的,背离了古典诗歌的体统,新诗的发展危机将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汉字可谓世界文字大观园里独特的一景。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的量可以用无限来形容;拼音文字几乎不存在文字教学问题,而汉字花费几年的时间也未必能全部掌握;拼音文字本身表音,由其构成的词素以上的各级语言片段观其形而知其音、解其意,汉字本身不表音,由其构成的各级单位也都不表音,不仅每个字从形体(复杂程度大家都清楚)到语音到意义都要逐一学习记忆,还要把形、  相似文献   

8.
对外汉字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现代汉字学。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字形、字音、字义应用于对外汉字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综合考虑汉字别于拼音文字的认知特点和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特点,把文字学理论有效地应用于留学生的汉字偏误研究上,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具体分析了联语与汉字形、音、义三方面的密切关系,指出了汉字与西方国家拼音文字在概念上的异同,说明了联语的生命是汉字所赋予的,唯有汉字才能构成联语的一道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以来汉字性质研究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强调汉字与拼音文字的不同,并未真正涉及汉字的性质;第二阶段,主要是围绕汉字的改革展开的,为汉字改革提供理论指导;第三阶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全方位综合探讨汉字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中国汉字和字母书写系统(表音文字)之间的比较,展示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典型所具有的属性。本文首先运用了认知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的观点探讨了汉字的“意象”和“全息”;然后对一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传统观点(如汉字比字母文字复杂、落后)进行了讨论;最后文章提出汉字有其存在发展的理据,应充分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从表意汉字不随语音变化而变化的属性及汉语文化的共时态特点出发,文章对"能指"和"延异"之于中西方文字及文学文本所具有的不同意义进行对比,指出解构文学语言之无谓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之偏颇。  相似文献   

13.
英汉文字体系与中西方思维方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与思维方式有着直接的联系,不同的文字体系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汉字属于会意文字,具有象形的特点,象形文字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形象思维的特点;英语属于拼音文字,在思维方式上表现为西方人善于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汉字和拼音文字各得其所,各尽其用;两种思维方法也应该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4.
拼音文字与汉字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欧美学生在汉字形音义的认知,从字义过渡到语境中的词义、句义,汉字书写、词汇容量大等汉语读写问题,导致了欧美学生汉语学习的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应将汉字形音义的认知与汉字应用结合起来,即阐释识字与阅读、写字与写作、汉字引申义与汉字文化等在汉字教学中的内在联系,并以此确立汉字教学观念,将汉字知识教学延伸到汉字应用的层面上来,以提高欧美学生汉字应用和汉语读写能力,最终实现用汉字读写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周有光的文字类型三相说认为,文字有符形相、语段相和表达相,文字按表达相分为表形、表意、表音、意形混合、意音混合诸种.这种分类法是不科学的.文字符号具有能指(书面形体)和所指(语言及语音单位)两个基本要素.所指的性质是区分文字类型的主要依据,首先分为实符文字和虚符文字,然后从前者分出词字和语素字,从后者分出音节符号和音素符号.三相说的缺陷使它错误地把汉字和日文一同列入意音文字.日文混用汉字和假名,可说是实符虚符兼用的(或意音)文字.汉字是只用一套符号的实符文字(表意文字),虽吸收了少量外来词,但决不能说它已具有表音文字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有其与拼音文字截然不同的特点。针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十分困难的现状,汉字教学应将汉字构形的理据性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字形、字音、字义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字形分析,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外国留学生形符书写偏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拼音文字记录母语的外国留学生的形符书写错误,表明学生一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能力,对汉字的形义关系也有了一个粗浅而模糊的认识,面对所记录的汉语词,他们可以由词义而词形、由词形而字形地推导演绎,显示出某种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但从另一方面讲,这些错误又混淆了作为语言单位的词与作为语言书写单位的汉字的界限,误将字所记录的词义甚至句义等同于形符的意义,并据以改写形符,将表示字义的形符当作汉语的表意单位。形符书写错误同时也表明学生对形符的把握还处于从非理性向理性过渡的中介状态。对这种中介状态的描述与研究应成为今后汉字教学与科研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学界历来都非常重视文字和语言对思维方式的影响,其实书写方式对思维方式的影响更大。动态的文字是记录和传播,动态的语言是表达和交流。历史地看,文字和语言都必须完成于书写才能存留下来。材料、工具、对象之不同直接造成记录、表达、传播之不同,由此形成思维方式发展之不同路向。简重帛贵、字形复杂、刻录艰难等因素造成了中国古代片段的、摘要式的书写方式,形成了跳跃的、富于阐释空间的文本样式,发展了中国“直觉慧悟”的辩证思维方式。由此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作为中华民族之根的汉字和汉语,在现代思维功能方面与其他文字语言并无不同。  相似文献   

19.
湘西苗族民间苗文造字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政府为湘西苗族创制出了一套通用的拉丁字母苗文。这之前,湘西苗族没有一套通用的苗文,但在民间,曾经创制过汉字苗文、古丈苗文、板塘苗文、老寨苗文和速写苗文共5种用于书写湘西苗语的民间文字。其中汉字苗文、古丈苗文、板塘苗文和老寨苗文四种属于汉字式文字,速写苗文属于汉字式字母文字,它们各在一定的地域和范围内运用。构形上4种汉字式文字以方块汉字为基本构形,互相之间有同有异;速写苗文属仿汉语拼音注音符号创造的一套符号,而非方块汉字。造字方法主要有假借、形声、会意、类推和注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