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论影响政党执政绩效的几个关键要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党执政绩效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政党在执政中能有效控制公共权力,顺利实现本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进而有力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多数人的利益;二是执政党以较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执政党的职能,提高执政效率,以执政的显著成效获得人民的  相似文献   

2.
在看待农民组织的问题上,一些官员和学者在观念上明显还存在着一些已经过时的革命党思维,它们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执政党,面对的是公民社会,应该以平等观念看待所有社会成员、承认所有社会成员的权利。对待农民组织,不仅应该允许存在,而且作为从事弱质产业的弱势群体,应该像世界上绝大多数执政党那样给予农民以支持和帮助。中国共产党也有一些革命党传统是和执政党思维是相通相容的,特别是以知识分子与农民相结合的传统,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是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其本质就是要求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实际进程,按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建设党.本文认为,鉴于政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执政党的本质属性,最大限度地积累合法性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党建综合效用、最大限度地保持可持续性,应该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做牢的三个"核心支点".  相似文献   

4.
赵素兰 《社科纵横》2007,22(11):7-8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对执政党的内在要求;从革命党上升为执政党,意味着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需要真正的转变和提高。我们的党还没有完全摆脱革命的思维,这样会使许多问题对立和激化,而新的执政理念则强调建设与和谐,这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尤为迫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一项新型的执政理念,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理社会的理念有了新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通向和谐社会的发展道路是复杂而又曲折的,这需要执政党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5.
郭丽冰 《探求》2007,(1):24-2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高校民主党派应立足自身实际,从提高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的素质出发,为创建和谐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新形势下,执政党必须具备驾驭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双重能力。随着社会阶层分化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新的挑战;而执政党自身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党内民主建设的滞后,使其执政能力受到削弱。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执政党必须树立全新的执政理念,创新社会管理格局;通过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扩大党内民主,提升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提出和要解决的问题,是文明变迁带来的问题,也是现代化进程必须面对的问题,有着清晰的历史向度和现实观照.文明的变迁导致现代复杂社会的形成,现代复杂社会的多元化特征,既是改革、发展的动力,又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诱因,这就要求执政党具备强大的管理现代复杂社会能力.管理现代复杂社会能力的养成需要执政党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一过程本身也是党的执政能力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视域下执政党利益整合功能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彩惠 《社科纵横》2006,21(1):21-22
整合利益矛盾,协调社会关系,是党在执政治国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转型的历史时期,利益主体复杂多元,社会阶层分化重组。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执政党的利益整合机制。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正是我们党回应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变化呈现出的新特点,强化执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必然体现。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法治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应当是建立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之上的社会,应当是把"以人为本"作为终极性价值关怀的社会,应当是以民主与法治为制度基石的社会;此三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缺一不可.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中国执政党的政治道德责任,又是一种可欲亦可求的社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民间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是当前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实证调查为客观依据,主要从社会学的视角,选取南通市慈善会、银行业协会、港闸区葡萄协会以及开发区实验幼儿园这四个典型个案予以探析。文中提出了民间组织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归属感,缓解社会冲突、实现社会整合,凝聚社会资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三个核心观点,以期推动民间组织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多元化引发的社会公正、公平挑战。包容性增长理念是建立在权利平等基础上的发展模式,实质即以权利增长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模式。包容性增长系当前执政党意识形态合法性建设的关键。实现包容性增长应以宪政法律制度为载体,以社会主义宪法文化为根基,唯此方能有效夯实执政党意识形态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面对多样化社会思潮,必须坚持用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加以引领,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整合,最大限度地形成全社会的思想共识与合力,把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13.
企业核心理念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来源于实践上的需要,它以价值选择为导向,这种选择具有路径依赖性.创新文化由于其历史性和长期性为创新提供了选择集,价值选择以创新文化为指导,创新文化为价值选择提供尺度.只有进行文化创新,充实核心理念的内涵,使其能够与时俱进,企业才能不断地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状态,建设适应环境条件、满足实践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文化,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概念是在生产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人们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很显然,生产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劳动力充分就业提供了客观可能性;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则要求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我们的党和国家极为关怀人民的生活,对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权利极为重视。五届人  相似文献   

15.
李卓 《学术交流》2007,(4):32-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随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社会转型带来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多样化。遵循矛盾思维的规则,正视社会矛盾、深入分析社会矛盾,才能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平等、平和、有序、融洽相处的局面。鉴于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以党的先进性统领社会和谐。在此前提下,发展社会事业,以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协调社会运行机制;创新社会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龙庆华  段全武 《社科纵横》2011,26(7):103-105,108
云南境内外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随着中国周边国际环境的稳定及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边疆地区境内外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跨境民族之间的社会互动日趋频繁。跨境民族的民族认同关系到该民族成员对民族国家现存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状况的态度,直接支配着一定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对于构建云南边疆和谐社会都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桂芬 《社科纵横》2011,(11):10-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必须以文化价值认同为载体促进其价值认同,以和谐社会制度设计为支撑完善其价值评判标准,以培育公民意识为受点提升其价值同化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具备巨大的说服力,才能引领社会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罗军伟 《社科纵横》2011,(11):111-113
马克思的幸福观是对前人幸福追求的反思和超越。它将需要的满足作为幸福的内驱力;它把劳动视为幸福的源泉;它以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幸福的终极价值目标。今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的幸福观为指导,在肯定个人正当利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幸福;在使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幸福;在奉献与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快乐中升华幸福。  相似文献   

19.
严跃英 《探求》2006,(Z1):30-31
一、民生和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建设,是促进经济、政治、科教、文化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解决民生和谐问题.如: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经济生活中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政治生活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在社会生活中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民生和谐了,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创造一系列基础条件,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人文、资源、环境、制度等各个方面和领域。我们必须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件事做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