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获得多项政策支持并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最终将摆脱依赖,依靠市场的力量继续壮大,所以必须明确自身发展困境,找准方向积极前行。文章对新能源汽车目前在轻量化技术、车身设计和燃料电池使用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2.
龚炯 《经理人》2009,(1):70-71
替代石油的能源汽车开始浮出水面。中国对新能源汽车一直实施无歧视的支持政策,确立了“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为“三横”。但从实际技术发展和中国现实国情来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是纯电动汽车。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转型的必然方向,是我国新型战略产业之一,改善其发展环境,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许多负面效应,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9.7%。此外,2013年大量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74个重要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仅为29.1%,空气污染问题严重。新能源汽车因其油耗低、污染小的特点,推广该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高度认识,以及对于新能源开发的扶持与关注,新能源汽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已经成长为工程机械与新能源紧密融合的全新领域。相对于燃料汽车来说,新能源汽车在环保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唯一不足的是在发动机的动力以及稳定性方面仍需要深入的探讨。文章将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的阐述,进一步研究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重点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新能源汽车是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和科技实力比拼的焦点。经过"十二五"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了产业化起步阶段的任务,从"十三五"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应用型高校如何做好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如何支撑人才培养成为各类高校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结合产业发展和技术扩散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和阻碍因素,探求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的着力点。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应兼顾激活市场、构建创新体系、增加配套设施及整合产业资源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宗何 《经营管理者》2010,(10):50-51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被作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意味着,七大新兴产业在带给投资者无限机会的同时,将引领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绿色汽车超越之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冲森 《经理人》2010,(7):102-103
在2010年北京国际车展上,所有汽车大公司都展出了自家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创纪录地展出了95款新能源车。新能源汽车是否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引爆点和行业竞争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9.
目前,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求,催生各国政府推出各种优化补贴政策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针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优化的问题,本文基于动力系统分支理论构建动态博弈模型,讨论了三种新能源汽车补贴,包括:1)研发补贴;2)市场补贴;3)混合补贴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新能源汽车研发补贴能刺激企业研发投入,但补贴的增加会降低市场稳定性;其次,新能源汽车市场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刺激效果弱于研发补贴,过度补贴会降低市场稳定性;最后,新能源汽车混合补贴下,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刺激效果优于市场补贴,对企业利润的刺激效果劣于市场补贴,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稳定性的提升优于市场补贴。基于此,本文认为增加对其他技术路线以及高端产品的市场补贴,未来对应企业的研发投入进行"研发投入间隔梯度补贴",降低企业研发投入调整速度,以维护市场稳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丽 《经营管理者》2015,(10):200-201
近几年,不断开采的石油量依然是供不应求,因石油价格不断上升,此外,石油排放量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同时,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低碳经济的提倡,新能源汽车将逐渐代替传统汽车成为汽车未来发展的趋势。从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分析方式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是一种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的特点是集中度较高、进退壁垒相对比较高、产品差异化中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总结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先行经验,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贸易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碳”消耗逐渐增加,导致全球变暖,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环保逐步成为世界共识。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一是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二是提高清洁能源占比。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汽车产销数量实现高速增长,但这也带来一系列负面问题,如能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因此,政府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从政策层面支持我国汽车产业转型,促使新能源汽车实现自主研发、产业化发展。基于此,文章深入探索FS新能源汽车竞争战略,从而提出FS新能源汽车公司落实竞争战略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殷醒民 《经理人》2009,(8):28-28
在当前形势下,发展新能源汽车代表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其不仅是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和应对金融危机,也是催生新技术革命和建立新型战略性产业的重要突破口。中国的汽车工业能否利用这次良机,在追赶世界汽车工业中实现难得的一次“蛙跳”?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政策指导与全球能源战略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文章运用SWOT理论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深度剖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规划,为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陈勇鸣 《领导之友》2012,(8):27-28,33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既着眼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国务院2010年9月通过《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要求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0,(38):30-31
9月8日,国务院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年初公布的名单相比,略有微调。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各地未来的新的增长点。从本期起,我们将推出专题对各地的产业发展战略给予关注。本文汇集了不久前江苏、湖南、江西、山东、广西等地方出台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和文件,从多个方面勾画我国及各地方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7.
朱清 《决策》2023,(12):24-28
<正>新兴锂电城市的快速崛起,让这场轰轰烈烈的区域竞争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未来或将更加精彩。中国的区域经济竞争,向来不缺少挑战者。随着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产业突飞猛进。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占据整车近40%的成本,其性能不仅决定着车辆安全系数、续航里程等硬性指标,更直接影响车企盈利能力。因此,业内有“得新能源电池者得天下”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环保     
《领导文萃》2011,(12):138-139
中国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交通运输 受世界银行委托,美国柏亚天管理咨询公司完成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计划:挑战与机遇》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对进口石油需求的飙升将可能抑制该国的经济发展,而燃油型汽车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会让城市窒息。  相似文献   

19.
<正>有一场革新,正在改变世界、改变中国。2008年以来,国家及各地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超过200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风正劲。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文件《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充电桩行业政策方向。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海正蓝。从2017年12月到2018年11月,我国  相似文献   

20.
过去1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关注下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了清晰地透视全国城市层面10年的产业推广效果,本文采用2018年全国296个城市的数据,基于空间视角,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效果的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分别从两个层面即示范与非示范城市、五大典型城市群,实证考察了城市政府支持、城市公共交通、城市科研能力等主要因素对新能源汽车在全国的推广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示范城市还是非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都与经济发达程度相关,但在示范城市中的显现性更高;在五大城市群中,研发能力和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其他因素的影响效应差异性大。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在竞争格局下,通过提高研发投入和建构产业体系,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可能性。研究表明,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更多地应该是从区域视角,充分发挥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最终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城市、城市群和全国的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提升及市场推广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