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作为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也给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工作,需要认真研究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及其特征;厘清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大力完善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与方法,构建灵活有效的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当代社会已进入风险社会,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校都毫不例外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带来的挑战,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突发事件的威胁。如何正确地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加强高校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在国内,对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相对较晚,而在西方国家此项研究起步较早,成果颇丰,对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田甜 《经营管理者》2009,(19):244-244
高校是突发事件的高发区,突发事件对学生个人及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冲击。本文通过对高校突发事件成因的分析,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提高辅导员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4.
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高校正常的秩序,威胁师生的人身安全,造成财产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校园稳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基于项目管理方法,结合实际,探讨了建立灵敏有效应对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机制,从而保障高校校园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的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偶尔会遇到一些性质不同的突发性校园事件。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不受突发事件影响,继续顺利开展,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紧密的主要教育者,就必须在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之余,重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成长、突发事件之间的关系,以此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可以起到的实质作用,拓展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解决与恢复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各类突发事件频发,给学校的公共安全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不仅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影响社会的稳定。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是一个学生集中的公共场所。科学辩证地看待图书馆突发事件的诱因,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应对机制,对构建和谐校园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突发事件的特征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高校突发事件有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7.
2003年非典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管理机制建设,社会预警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保障能力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8.
赵宇 《领导科学》2012,(8):15-18
受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等因素的影响,非常规突发事件显现,成为当前应急管理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与常规突发事件相比,非常规突发事件集不确定性、突显性、跨界性和耦合性等特征于一体,为社会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挑战,核心能力刚性的桎梏、控制性心智模式的桎梏和组织惰性的桎梏阻碍着社会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本文从"创造性破坏"视角出发,认为只有破除以上三大桎梏,通过社会应急管理核心能力重塑、心智模式的拓展和应急管理文化的重构,才能不断寻求非常规突发事件新挑战与应急管理能力构建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由于高校青年人群相对集中,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因此爆发社会突发事件的机会相对更多,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及时预警变得更为重要。本文基于测试驱动技术开发了高校突发事件预警系统,该系统可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智能预警,辅助管理部门对高校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准确的决策,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工作效力,适应信息时代对高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吴国斌  佘廉 《中国管理科学》2006,14(Z1):827-830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发展,突发事件爆发的频率和危害越来越大,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外突发事件的研究领域,分析了国外突发事件及相关领域演化模型和应急决策方面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突发事件演化机理及其应急决策下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新近提出的理论命题,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基础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定义以及具有广泛共识的理论体系.本文以系统科学理论为视域,首先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内涵与外延进行了阐释性的扩展,然后从物理特征和逻辑特征研究了非常规突发事件的专属特征,最后在借鉴和批判先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人、非常规突发事件和风险为参照系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进行了开放式的分类,以期为应急管理研究提供新视域和新议题.  相似文献   

12.
电力系统应急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电力系统突发事件的危害以及电力系统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并阐明了电力系统突发事件发展的机理.综合电力应急管理理论提出了电力应急管理的决策模型,进行了算例验证.最后分析了电力系统应急管理研究和实施的重点,对电力系统应急管理研究与建设做出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游  闪四清  李红  刘鲁 《管理评论》2012,(11):87-96,128
虚拟社区中有关突发事件的知识共享是应急管理决策信息的重要来源。论文基于社会认知和社会资本理论,面向突发事件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实证方式运用两阶段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面向突发事件的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经过AMOS数据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证明模型与数据的适配度良好。研究结果表明,突发事件的周期性,类型,社区回报期望等因素对于虚拟社区中突发事件知识共享行为的质量和数量均起到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同时首次研究了知识共享质量和数量间的反向影响作用。最后结合这一研究结果给出了本研究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复杂的问题,依据可拓学理论,引入非对称贴近度判别准则,建立基于物元可拓理论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改进模型。同时基于全生命周期过程,依据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将该评价模型在5所高校中进行应用,结果表明在该应用中非对称贴近度判别准则相比最大隶属度原则更有效,其判别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明基于改进物元可拓模型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方法具有一定准确性与可靠性,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学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为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突发事件处理有重要的作用,完善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体系,有效的处理高校的突发事件,促进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公共性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如地震、泥石流、海啸等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也愈发明显,对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更加巨大。随着应急供应链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的学者也逐渐对其提出了新的认识,一个新的概念——虚拟应急供应链被提出了,它结合了社会资源,被整合的社会资源在常态时进行自己正常的生产作业,当突发性事件发生时要求应急系统内的合作企业能够迅速的做出响应。  相似文献   

17.
完善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转型时期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矛盾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加上国际上不安全因素对国内民族地区安全影响的加大,我国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频发度与危害的严重性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将成为我国民族地区各级政府的重要课题。作为承担公共事务管理者和公共安全责任者角色的地方政府,必须高度关注民族地区应急管理工作,正确分析我国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的现状,探索正确处理突发性事件的策略和方法,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因高校的特殊性,高校突发事件更加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产生比较严重的网络舆情。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更加复杂多变,容易导致社会舆论进一步升级,增加高校的处理难度。因此,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公共财政应急机制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对突发事件公共财政应对状况研究与实践的评述,结合国外公共财政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分析我国公共财政应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层面构建了我国公共财政的应急机制框架,最后借助云南大姚地震案例对公共财政应急框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突发事件的发生容易引发网络社会情绪危机,对民众负面情绪进行监控预警以及平复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Aging theory模型,以预警为目的,设计了面向突发事件的微博民众负面情绪生命周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微博主题检测与跟踪技术以及微博情感分析技术,构建了基于微博的民众负面情绪实时监控预警框架。以25起突发事件为实验对象,对本文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是有效的,可以实时正确的反映民众负面情绪的演化,结合预警模式可以给出实时的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