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普通话里,"学"没有异读,而"校"是多音多义字。历代音义文献表明,"学""校"在汉语史上均发生过音变构词,其中"学"属于变调构词,"校"属于变声构词。根据语音、意义和字形的历时变化,可以把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学"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的音义形变化较大;另一类以"校"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的音义形基本没变。理清汉语史上这些音变构词的演变脉络,既可以解释现代汉语多音多义字的成因,也有助于现代汉字规范化和语文辞书的编撰和修订。  相似文献   

2.
北宋贾昌朝所撰<群经音辨>是有宋一代一部重要的小学文献,也是我国古代继<经典释文>之后又一部重要的音义著作.自宋迄清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备受学者们的肯定和重视.前一至六卷汇录了1100多个异读字头的2600多条音义资料,蕴含着丰富的直音、反切、词义、音变构词等语言研究资料,是研究先秦与汉魏六朝时期文献语言的语音、词义和音变构词法等的资料宝库,因而有着十分重要的语言本体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多音多义字往往与古代汉语音变构词有关,“中”、“间”就是典型的个案。从共时角度看,它们属于多音多义字;以历时眼光看,它们是上古汉语音变构词的遗迹;从字形变化看,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中”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字形基本没变,另一类以“间”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字形变化较大。厘清这些多音多义字音义形的演变脉络,有助于现代汉字的规范化,也有益于语文辞书的编撰和修订。《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中小型规范辞书可以根据共时语言事实标注多音多义字的读音、释义和字形,《辞源》、《汉语大词典》等大型专业辞书必须坚持音义契合的时代性原则标注多音多义字的读音、释义和字形。  相似文献   

4.
从"闻"见"二字音变构词的具体情况来看,上古汉语中,除了使动构词、意动构词等构词手段外,还有被动构词.上古汉语中,就已发现的材料看,被动构词是相当少见的.  相似文献   

5.
北宋贾昌朝《群经音辨》卷六主要包括"辨字音清浊"、"辨彼此异音"、"辨字音疑混"三门内容,专门对古汉语中210组纯粹音变构词作了细致的分类和辨析,基本反映了古汉语单字音变构词的整体面貌,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古汉语音变构词的一些基本规律:声调是音变构词中最重要的语音区别性特征;声母破读是仅次于去声转换的一种重要构词方式;韵母的转换在音变构词的语音变换中呈现出衰微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汉俄两种语言在构词方法、构词手段、构词模式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然而汉语和俄语竟毕是两种类型不同的语言,除了相同点外,还有许多不同点。即使是相同点也并非完全相同,往往是大同小异,同中有异;有的甚至是小同大异,名同实异。本文不打算全面阐述这两种语言的构词体系,只是对几个有关的问题作一些比较,以便揭示它们构词法的特点。一关于词素汉俄两种语言的词素,除具有“音义结合的最小构词单位”这一共同含义外,还有许多各自不同的特点。1. 汉语词素绝大多数是单音节词索。尽管汉语中也有双音节词素和多音节词素,但数量很少。双音节  相似文献   

7.
通过词义、句法语义和音义匹配等方面的综合考察,发现上古汉语中存在一些“方式+结果”动词,包括表致死义的“弑”类动词,表断折义的“截、斩、拉”,表分离义的“剖”,表使出义的“抉”,以及通过音变构词派生出的“贯_去、染_去”。这些动词所处的语义场中通常存在一个作为上位词的“致使+结果”动词,且在上古汉语中都没有相配的表状态...  相似文献   

8.
汉俄两种语言在构词方法、构词手段、构词模式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然而汉语和俄语竟毕是两种类型不同的语言,除了相同点外,还有许多不同点。即使是相同点也并非完全相同,往往是大同小异,同中有异;有的甚至是小同大异,名同实异。本文不打算全面阐述这两种语言的构词体系,只是对几个有关的问题作一些比较,以便揭示它们构词法的特点。一关于词素汉俄两种语言的词素,除具有“音义结合的最小构词单位”这一共同含义外,还有许多各自不同的特点。1.汉语词素绝大多数是单音节词素。尽管汉语中也有双音节词素和多音节词素,但数量很少。双音节词素是与古汉语遗留下来的联绵字、拟声词和外来语的音译词相联系的;而多音节词素则属于外来语的音译  相似文献   

9.
"折"的变声构词揭示了它的音义特点和历史演变。在汉语史上,"折"的原始词和滋生词始终使用同一个汉字记录,其读音则一直表现为别义异读。"折"的变声构词也反映了上古汉语词义孳乳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论语》集中反映了孔子关于语音语义匹配关系的思想。孔子认为,字(词)的音义匹配关系有的具有任意性,有的符合理据性。符合理据性的字(词),其意义可以用与之相关的同音字(词)来加以训释,反之则不能。孔子诵读先王典法时,坚持使用雅言,应该是意识到不同方言之间音读的差异会导致语义信息传递的困难。孔子还发现了当时语言中存在的字(词)多音现象,且字(词)的不同义项之间存在联系,于是利用这种现象修饰词藻、完成表达。孔子的音义思想不仅是汉语音义学思想的重要源头,而且是汉语音义学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词作为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是音义结合体。声音有义,声近义通,是古汉语词族的基本规则,也是汉语词汇系统性的基本特征。本文通过解析字形、解说语音,从"以事为名"的角度,解释了"仁、义、德"等字所表示的词的本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章太炎语言学术活动的民族主义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文字是章太炎所谓“国粹”的核心内容,是其“复兴古学”、“激动种性”的文化载体。“语言文字亡则种性失,”语言文字被认为是民族特性的寄身之所。在文字音韵研究方面,他坚持语音至上原则,以音韵统摄形体、故训;在方言研究方面,他从声音入手,侧重考据语根,寻求本字,注重以古音证今音,以探求“夏声之原”。他的这些研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纯粹的方法论问题,而应与其民族主义的文化思想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摹声是人类造词的重要理据之一。摹声造出的词语,在同一种语言中看来,与客观存在的声音有同有异;在不同语言中看来,有的迥异,有的微殊。这种情形的存在使对外汉语教学面临困惑。在语言纵向发展的历史和横向比较中,可以看出汉语摹声造词理据的特点。对该问题的探讨能深化对外汉语教学的某些理论问题,也能加深我们对“任意性”和“理据性”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假借和形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阶段,汉字由此获取表音特点.假借是形声的前驱,形声是在假借基础上产生的表词手段.许慎的假借观和我们今天的认识不同.通假并不避免意义关联,古今字通假是古汉语的事实,也是常规.形声字声符寓义、形声字族具有义通关系,这一观念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青年俚语作为正式和非正式用语之间的一种纽带,是世界上语言共存的现象。俄汉语也不例外。青年俚语本身不具备独立的语音、词汇构词体系,而是把标准语的语音、词汇进行改造,来表现鲜明的感情色彩。研究青年俚语能够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两国国情跟上时代潮流并且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更好地运用词汇。  相似文献   

16.
将表时空关系的英语成对词与汉语联合式复合词的词序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异同的根本原因与认知、文化和语音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诗性语言追求灵活的语序,巧妙的句式,力求多层面地表现诗歌的整体美。英汉诗歌语序变位多为音美配置使然。两种语言虽有差异,但通过语序变位体现出来的音美配置原则和效果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文章拟对英汉诗序变位中的节奏和音韵进行比较,并揭示二者之间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专业语音教学改革中,采用介入听力、模仿朗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辨音、纠音、模仿、朗读的语音技能,提高语音水平。  相似文献   

19.
语言、色彩与文化——俄汉颜色词的文化意义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语言本身即先验地规定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操持这一语言的民族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方式,由之形成这一民族独有的审美文化心理以及与之相应的表意系统。对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分析体现为将被分类的语词归置于某一整体性话语之中考察其意义,也就是说,将语词放置于某种社会的阶段性或整体性的话语之中研究其表意功能,从而厘定其在不同的文化中的深层涵义。作为社会表意系统中较为重要的语词类型,颜色词在俄语和汉语中的内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意义。文章通过对俄汉语言中颜色词的文化意义的比较研究,寻求其在这两种表意系统中的意义表征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为翻译与语词的意义诠释提供一种合理的参照。  相似文献   

20.
韩国语汉字词可分为两大系列:一是汉源词,二是韩国独有汉字词。究其本源,汉源词理应属于外来词,但是汉源词在韩国语词汇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已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所以,韩国语学界不把它归属到外来词里,而是和韩国独有汉字词一起归属到汉字词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