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题的转型,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现代化范式的重新崛起。现代化范式向传统革命史范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回应挑战,捍卫革命史范式,成为坚守这一研究范式的学者在进入新时期以后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晚年刘大年是革命史范式学派推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民族独立与近代化、革命与改良等重大问题的思考,构成这一学派在这一时期思想认识的内核,成为守护这一范式的思想重镇和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2.
19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国家目标的调整影响了史学研究范式的变化。源于自然科学史研究的"范式"概念,与"新时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产生了微妙的契合,也在引入伊始即在理解上发生了有意无意的偏差。"革命"和"现代化"两种范式的主要分歧,一是中国近代史是"一场革命史"还是"一场现代化史",二是应当"以革命包容现代化"还是应当"以现代化包括革命"。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就其学术方面而言,最终达成了具有建设性的共识: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应当"扩散"、"并存"、"互济",而不是"取代"、"排斥"、"包括",这一共识对学术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老的政治史受到冷落,社会史、文化史的研究开始起步,现代化问题备受关注,经济史的研究仍然薄弱.形成争论的热点有如何从整体上把握中国近代史,是继续用阶级斗争的模式,以"三大高潮八大事件"来概括中国近代史,还是以现代化或资本主义化来描述中国近代历史的变革;在承认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如何估计西方列强的冲击对中国现代化起的客观作用;辛亥革命,包括整个世界历史上的多次革命,是不是没有必要,改良是不是比革命好.  相似文献   

4.
从谋求中国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去考察辛亥革命 ,我们会发现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远不止表层意义上的结束帝制、建立共和之功 ,其对民族意识大觉醒的推进 ,无论是从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辛亥革命的直接成果——共和国虽然夭折了 ,但其上承 1 840年以来的“求富”、“求强”,下启独立民主的民族民主事业 ,实现了中华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 ,是本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实质性的社会变动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研究及其学科建设能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史研究者对于其学科建设理论问题研究的重视。在党史学范式研究方面,胡绳运用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的视角与方法解读中国近代史以及中共党史的进程,并且深刻地阐述了这两种史学范式之间的关系,还有力地回击了“告别革命”论的错误观点。他关于党史学范式问题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充实了党史学范式研究的内容,提升了党史研究的理论思维以及为完善党史学的“中介理论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近代史被纳入到整个世界近代史范畴中.如何解读这样的中国近代史,不同的模式体现着不同的立场和想象.以往的马列主义唯物史观范式,以阶级斗争作为解释模式,旨在突出共产主义革命,但这样简单地把近代史进行过程、事件和高潮的分割,使得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缺乏血肉.现代化理论的出现,是对原有“革命史观”的“不满”和“反动”.其中冲击一回应模式的诠释可谓是一个生动的、双向的解释范式,但也充满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现代化视角"的兴起,既是中国近代史学界积极"以史经世"回应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动举措,也是完善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内在要求,又是上承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近代化话语",下接新时期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现代化思潮输入中国的结果。现代化视角引入中国近代史研究后,中国近代史学界系统探讨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现代化视角的引入,在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创新价值,推动了新时期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完善,是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走向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为21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史有两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它们因阶级性质不同而有各自的特点,但作为革命高潮又有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1927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产生,二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史学相结合的新的史学范式,在中国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它的爆发引起了列宁对中国问题的再次关注.基于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处境,列宁高度肯定了由辛亥革命开启的中国革命的意义.从国内意义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能够将中国人民从中世纪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世界意义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辛亥革命110周年的当下,重温列宁关于辛亥革命和中国革命意义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在新时代秉承革命先驱遗志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它的爆发引起了列宁对中国问题的再次关注.基于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处境,列宁高度肯定了由辛亥革命开启的中国革命的意义.从国内意义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能够将中国人民从中世纪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世界意义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辛亥革命110周年的当下,重温列宁关于辛亥革命和中国革命意义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在新时代秉承革命先驱遗志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革命史范式”形成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命史范式”是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领域的主导范式。历经八十于栽,促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近代史学科研究新体系的建立,并推动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化。它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不仅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是国内与国际学术因素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库恩的范式理论不仅为研究科技哲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平台,而且也为研究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实际上也是新旧现代化实践范式发生替代与转型的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出现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它实际上启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范式的转换,使现代化的手段与目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中国的现代化实践中逐渐走向统一。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实现这一转换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是在比较完全意义上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在这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中国留日学生运动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由我校文博学院孙志亮副教授等撰著的《陕西辛亥革命》一书(15万字),已于1991年8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今年是辛亥革命80周年,这部专著的出版,对于纪念和研究陕西辛亥革命,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陕西辛亥革命》一书共分六章,全面系统和具体地论述了辛亥革命在陕西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加以剖析、论证,使人们对陕西辛亥革命有一个概要的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陕西辛亥革命在全国的革命运动中占有重要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一百多年来社会各界不同人士对其有不同的评论,然而却少有人研究民国佛教界对辛亥革命的评论。该文以民国时期佛教界对革命、孙中山与三民主义的评论为视角,来考察佛教界眼中的辛亥革命,并浅略分析其评论的原因与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读金冲及教授著《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一书的几点启示陈胜(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广州510275)众所周知,金冲及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他在孙中山研究、辛亥革命史研究以及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等方面的建树,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早在50~...  相似文献   

18.
东南地区是晚清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也是社会转型机制准备相对成熟的区域.辛亥革命为其社会转型提供了契机.从政治结构看,辛亥革命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构架、政治规范和政治运作程序的转型,东南地区随之成为民国时期全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的高亢之区.从社会群体结构看,东南地区在辛亥革命后,传统的士农工商群体分野被冲破,新的社会阶级阶层产生.从社会经济结构看,辛亥革命有力地促进了东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变化和城乡经济的联动.因此,从上述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看,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相似文献   

19.
于文善 《高校社科动态》2006,(1):47-48,F000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这一系列新变化表明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走出了传统的以政治史研究为中心的学术研究范式,开始步入多元化学术研究的新视野,其中中国近代经济史领域学术研究范式的转换可称为这方面研究的典范。尤其是近代经济史领域学术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借鉴与更新更值得称道。近读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德才博士的学术研究专著《中国经济史新论1840-1949》(以下简称《新论》)(该书已由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一书,觉得非常有必要评述一番。一方面,…  相似文献   

20.
赵晓霞  罗俊 《源流》2011,(21):12-15
风云跌宕距1911年10月10日晚,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昌打响,百年时光,晏然而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成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将中国引上了民主共和的轨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左玉河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