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考察中国、韩国、日本历史上的“风流”概念,虽各有其不同的民族特点,但大都包含着美、艺术和感性认识这三方面的内涵,因而可被视为东亚美学的基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风流”指一种超脱于世俗伦理和行为规范的风度和气质。当这种具有自由精神和反叛色彩的风度和气质脱离了日常生活,以个性的方式直接寻求某种内容的充实时,“风流”就会上升为一种超脱的艺术或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后,"风流"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或文化范畴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和探究的热点问题。在美学层面上,"风流"作为一个具有浓郁的韩国民族本土化意味的美学范畴,绝对可以担负起韩国传统历史文化"原型意象"的角色。因为它不但具有明确的精神价值取向,而且还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日常生活范型;它不只对韩国文化哲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巨大,即便在今天依然潜在地影响与规定着韩国民众的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同时,"风流"的理念与精神诉求一直是韩国文学艺术创作主导的价值取向。所以,我们有理由说,"风流"是韩国古典美学的主导范畴与基干范畴。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大量语料考察"风流"一词的用法及它词义的演变过程,结合相关社会背景,我们试图去寻找它发生演变的原因:北宋士大夫阶层的堕落使得"风流"一词由褒义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也说明了语言是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的.  相似文献   

4.
韩民族有其固有的原始意识结构——“兴”与“风流”.与中国文化中的“兴”立足于伦理本位、追求“大同”的精神不同,韩民族的“兴”与“风流”根植于生命本体,追求重生精神,进而使“兴”与“风流”直接与审美情感和价值判断相联系并升华为一种审美境界.韩民族先民具有的自然原始性、巫术性的歌舞形式,在游戏的文化功能中,形成了“兴”与“风流”的文化特性,而其全员参与性、与“神”的沟通性和规范的游乐性则构成韩民族固有的原始意识结构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韩国古典美学中的各种概念和范畴,包括“文以载道”“性灵说”“神韵论”等都是借用中国美学的概念和范畴,这是中国文学在中世纪东亚具有的独特的历史地位所决定的。但是,韩国也有民族特色比较鲜明的美学概念和范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恨”和“风流”。“恨”作为弱者和弱小群体的审美心理形式,以韩国民间艺术为中心绵绵流淌在韩国文学深层,显现出了鲜明的大众化和民族性的特征;“风流”作为贵族和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心理形式,被反映在以汉文学为中心的中世纪各种艺术形式中,具有温文尔雅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传播学中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包括传者(Who)、传播内容(Says what)、传播渠道(In which channel)、受众(To whom)、效果(With what effect)五大要素。基于五W模式,为进一步推进广西那坡县黑衣壮文化品牌传播,应多渠道相结合,充分利用大众媒介和新媒介提高文化品牌的传播力;以保护和发展为前提,加强对黑衣壮文化内容的现代性阐释;利用多种传播手段拓宽传播主体和受众范围;以民族特色旅游延伸黑衣壮文化品牌价值链。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女权主义为考察语境,从如何看待龚自珍的风流与浪漫说起,论述了龚自珍的风流与浪漫对《己亥杂诗》的创作甚至造就其为一代伟大诗人起了重要作用。希望这种探讨对龚自珍研究有所启示,能够带来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中国文坛繁华竞逐风流辈出,大大小小的文学/文化景观,像一幕幕文学/文化悲喜剧,喧嚣着中国文坛,传递和透露着90年代中国文坛的种种春风秋月。王朔痞子文学,钱钟书“象牙塔”的故事,贾平凹《废都》爆炸,王蒙躲避崇高,李泽厚告别革命,余秋雨文化散文等等,中国文学/文化大剧,前赴后继气象万千,令人眼花缭乱。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到今日他们有的落幕有的退隐,有的式微有的告别,更替着一天天的风骚。中国文坛似乎只有呼喊高贵健全人格永不疲倦的余秋雨,自1992年携《文化苦旅》横空出世以来,一路高歌猛…  相似文献   

9.
“节孝坊”     
“节孝坊”在顺德杏坛镇古郎乡圩坊附近,距百岁坊不远。建于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庑殿项建筑,前临小涌,方向东,偏南20度,全高4.25米,底基宽5米,门宽3.3米,柱根有抱鼓石,现存四块。为旌表伍文光妻子林氏,孝奉家姑而立。坊表上额两面刻字,正面中央石匾竖刻“圣旨”二字,其下横批刻“节孝”,两旁石柱分别刻有“钦命广东布政使口口布政司口口处士伍文光妻林氏立”、“嘉庆三年立夏吉日建”字样。背面横批石匾刻“奕世流芳”四字,坊为花岗岩石构筑。1991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0.
侬易天同志在《壮族民歌种种》一文中,对“壮欢”、“壮加”、“壮囡”、“壮西”等几种壮族民歌的艺术特点作了分析介绍,其中谈到:“无论从形式或韵律方面看,‘壮西’要自由得多。它没有腰脚韵互押……远没有‘壮欢’含蓄、凝炼和紧凑。”(见《民间文学》1980年第九期)我认为,这一论断是非常片面的。所谓“欢”、“加”、“囡”、“西”,是不同地区的壮族群众对壮族民歌的称谓。叫山歌为“西”的,主要是南部方言区。“壮西”的形式或韵律,是不是那样“自由”呢?不。如德保的北路“西”,流传于田东、田阳、百色、靖西等邻近县及云南省文山州的部分地区。这种“西”的韵律结构要求特  相似文献   

11.
五代“风流”与文化的奢侈陈向春中国古代诗词是今天的人们了解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材料,但是在新的文化参照系之下,确实已经陈旧的古典诗词作为文学文本的存在价值事实上正退居次要地位,而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话语保存,对它的研究和全面阐释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大词典》第九册“■”部“菊节”条曰:“菊节,菊花开放的季节。清孙枝蔚《和俞天木侍御韵送钱均历归吴门兼呈令弟山铭广文》:‘偏逢菊节归家近,欲看秋衣念妇裁。’又《程生真州移居》诗:‘菊节须关户,秋华再泛舟。’”上引解释有误,所引书证亦不确。按,菊节,当为重阳节的  相似文献   

13.
说“名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所谓“名”,从根本上说 ,乃是对基于分工的人文秩序的确认与描述。不同的“名”相应于不同的权利与义务 ,这即所谓“分”。只有获得一定的“名”,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这既是社会的现实 ,也是保障文化秩序的稳定性的必要条件。基于这样的思路 ,儒家反对道家的无名观念 ,强调“正名”,让社会成员以与自己身份地位相称的方式立言行事 ,所谓“名不正 ,则言不顺”(《论语·子路》)。荀子就此论证道 :“异形离心交喻 ,异物名实玄纽 ,贵贱不明 ,同异不别。如是 ,则志必有不喻之患 ,而事必有困废之祸。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 ,上以明贵贱 ,…  相似文献   

14.
释“节然”     
<正> 《荀子·天论》:“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历来注家对这段话中的“节然”二字注释得都不够明确,有的甚至注释错了。这两个字的意思搞不明白,不仅会误解本句的句意,而且对有关上下文的理解也会受到影响,还会妨碍对作者思想的了解。清代俞樾在《诸子平议》中,把“节然”中的“节”字以及《强国》篇和《大略》篇中的几个“节”字注为“适”,这是很有见地的。后来王先谦在《荀子集解》中又把另外几个“节”字注为“适”,也都是正确的。《荀子》中“节”字的用法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一  相似文献   

15.
古今注家对《离骚》中“抚”字的解释,大体呈现出一种由模糊到精确的趋势.在《离骚》和先秦楚辞文献中, “抚”字一般都取按抑之义,这一点从该字的古字形和篆文字形中亦可找到依据.先秦楚辞文献中的“壮”,指的是一种外溢、扩张、不受限制的趋势,而《离骚》所说的“抚壮”,则是要按抑这种外向扩张之势,使它受到限制.“抚壮”在《离骚》中的具体内涵,是要楚王改变他傲慢自矜、拒谏饰非的缺点.这种对“壮”加以限制的主张,与先秦相关理念可以互通.  相似文献   

16.
《中文信息》2007,(12):61-61
“於菟”在汉语典籍中解释为“虎”。“於菟”节距今已有数百年的有历史。至今尚存在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年都乎村土族群众中。“於菟”节上,小伙子在法师的带领下,边歌边舞,赤裸的上身画满白虎的花纹,涂满油彩的脖子上缠绕着羊肠,到每户村民家为其家为祈福消灾。土族群众跳“於菟”活动是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举行。  相似文献   

17.
黄英振同志的《“壮西》的艺术特点》一文(见《学术论坛》1982年第五期),是针对我的《壮族民歌种种》(见《民间文学》1980年9月号)而发的议论。他认为拙文对“壮西”与“壮欢”这两种壮族民歌的艺术风格所作的比较,“是非常片面的”。在这里,我有必要作如下说明: 其一,我的拙文,只是将各地区的壮族民歌,按其形式体裁,归类成“壮欢”、“壮西”、  相似文献   

18.
男孩节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男孩节与人日节、上巳节、七夕节、重阳节一起,被称之为日本的五大节日,因此,日本人民对过男孩节是十分重视的。日本的男孩节和我国的端午节有些风俗相似,不过男孩节的日子不是在阴历的五月初五,而是在阳历的五月五日。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不过,他们的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米粉做成的,  相似文献   

19.
浅论土族“纳顿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族是青海高原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人口约 2 0万左右 ,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地区。由于土族受周边各民族尤其是汉藏文化影响较深 ,其宗教信仰为佛教、萨满教、道教 ,也不细分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 ,常在同一场合请不同的宗教人员进行佛事活动。在建筑、节日、生活习俗上也表现出博采众长以丰富自身的特色。笔者所做“纳顿”节调查所在地是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土族聚居区五大堡三川 ,即官亭 (上川 )、中川、峡口 (下川 )。此地区位于黄河北岸 ,地势北高南低 ,四周环山 ,海拔在 176 0— 185 0米 ,是省内海…  相似文献   

20.
“节孝流芳”牌坊在佛山市区祖庙路祖庙大院庆真楼旁,原在顺德县龙江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为旌表尹廖氏节孝所建,龙凤板额题“节孝流芳”,故称。清朝沿历代惯例,凡妇女丧夫后守节至终,即可由皇帝赐建贞节牌坊。该牌坊于1972年由博物馆征集,1990年建于现址。为歇山项四柱三间三楼式石牌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