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英语的中译必须确保准确译语无误地表达源语的真正含义,然而由于法律英语的特殊行文方式常常使翻译陷入困境。本文从词、短语到句子上比较分析了法律英语的特殊用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部分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使法律英语的中译更为准确到位。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认知理论探究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的语言隐喻的多样性,论述认知、隐喻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通过解析人类的认知过程,发现不同文化中语言隐喻具有相似性、相同性、差异性、独特性。针对有学者提出隐喻翻译方法有七种的论断,文章就源语至目的语的翻译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简约、明晰的翻译方法提升文化差异下的隐喻翻译技巧及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3.
法律文化是内化在法律思想、法律制度、法律设施及其行为模式之中,并在精神和原则上引导或制约其发展的一般观念和价值体系,是人类追求生活秩序化和社会正义性的本质表达。通过对中美法律文化的比较,探讨中美法律文化的主要差异及这些差异对法律翻译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法律翻译,是从意义和风格上对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文本等源语进行信息对等转换的过程,其跨越语言学、法学与翻译学三大领域。与商务英语翻译、新闻英语翻译等相似,法律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西法律文化差异则是影响法律翻译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法律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根植于文化土壤,了解中西方不同法律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精髓,才能更好地进行法律翻译,达到源语与目的语的有机统一。文章尝试归纳出法律翻译中的三大主要法律文化差异及其影响,并进而探讨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法律引进和移植是法律文化全球性重构的重要形式向度,近年来在成文法典、法律规范、法律意识和法律制度等方面,都已实施了法律引进和移植。这个文化实践过程包括了引进、输入、接受、选择、融合等形态,揭示了法律文化重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动态性既体现在它的发生、发展直至最终实现当中,又体现在引进和移植先进的外来的法律文化和输出优秀的本土的法律文明的互动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三体》小说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作为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其文化翻译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三体》的海外传播,为使海外读者正确感受与理解《三体》中的中国文化元素,需对其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恰当翻译.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三体》的文化翻译背景,进一步论述了《三体》在文化翻译视域下的翻译手段,并在文化翻译视域下,展开《三体》文化负载词翻译实例探析.  相似文献   

7.
法律移植是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立法工具。关于接受国本土文化对被移植法律在司法实践中的影响,学界鲜有关注。从现有理论推演出的与世隔绝的法律精英假设和文化决定假设都不能充分解释中国法官在违约损害赔偿案件中对可预见规则的适用情况。根据中国法院的实践,可以对法律移植和本土文化的关系提出一个新的假设:一个法律规则被移植到另一国之后,接受国的法官能够了解该规则的含义,但当该规则与本土文化发生冲突时,本土文化会成为补充考虑因素,影响法官对法律责任大小的判定,一般不影响归责。  相似文献   

8.
文化移植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财原语中民族色彩浓重的谚语、俗语和比喻形象新颖的谚语、俗语,汉译应以移植为主;在处理原语中具有民族色彩的词汇方面,应慎用“归化法”。  相似文献   

9.
中英旅游景介文本在语言形式、语篇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因此景介文本的翻译充分考虑文本与受众经验的“游离”与“契合”的关系。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生态环境中所有构成素间的关联和整体性,译者需在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才能保证作者、译者和读者互惠互利、健康有序的生态循环。  相似文献   

10.
曾如刚 《学术探索》2012,(5):156-158
公示语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在译入语中找出同译出语相对的话语以传递译出语所表达的意思,双方间文化的差异使得翻译过程中特别需要警觉的是"伪对应"翻译,即形式上似乎完全一致而实际内涵根本不同的错译。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旅游景点和绍兴市名人故居公示语翻译为例,从文化关联理论和跨文化视域的角度,对公示语"伪对应"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法律移植的成败取决于该移植是否具备相应条件。不讲条件的法律移植危害深远。法律移植的内部构造分为供体因素、受体因素、供体与受体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的移植能力四部分。移植成功与否 ,取决于是否在这四个方面达到相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翻译研究很长一段时间大多停留在语言层面,很少触及翻译活动所能产生的庞大文化力量,以及翻译活动与译者主体的互动作用。巴斯奈特认为翻译家应起到积极、创造性的能动作用,认为译者与原作者处于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relation of symbiosis)之中;译者并不透明的翻译不仅使原作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后续的生命(continued life)和来世(afterlife),而且译者具有在改变原文本的同时进而改变世界的力量。①本文旨在从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语境的角度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翻译意图、理解策略和翻译策略,揭示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运用翻译策略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外宣材料作为文化以及语言的载体,其自身所具文化特征也非常的显著。基于此,就跨文化语言学视角下外宣翻译进行详细地阐述,通过外宣翻译所存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外宣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陈岚 《南方论刊》2011,(11):61-63
从传媒技术层面上来划分的文化有强弱之分;强势与弱势文化在文学翻译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处于不对等状态,文学翻译选材和策略在强势文化流向弱势文化以及弱势文化流向强势文化中各不相同。探讨文学翻译选材及策略与文化态势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文化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荔 《兰州学刊》2011,(9):152-156
当西方社会已进入对现代性的反省与批判之时,中国又当如何应对自身的法律现代性问题?只有清晰界定"现代化"和"现代性"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从法律文化的视角将法律的现代性从不同"语境"中剥离,并采取"多维整合"的研究方法展现法律现代性的基本维度和属性,才能正确诊断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问题的症结,发掘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内在动力,从而改变中国法律发展进程中一贯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6.
英语电视新闻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外宣手段。在此拟以德国功能主义的目的论为理论指导,结合合肥英语新闻的具体翻译实例来探讨地方电视英语新闻翻译的目的与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7.
重新理解法律移植——从“历史”到“当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历史主义的法律移植研究存在着基本缺陷。本文提出 ,为了更好地展开法律移植实践 ,深入理解法律移植的实质也即廓清“法律移植与广义‘立法’活动是同质的” ,非常必要。以此为基础 ,本文认为 ,从“法律与政治”的应然关系入手 ,在“当下”社会共识的建立中寻找、追求 ,是解决法律移植问题的一个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法律移植是促进法律变化、完善立法以及社会变革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它可以提高立法的效率,节约立法的成本。本文对法律移植的对象、方式、学界关于法律移植可行性的观点和争论进行了阐述,对法律移植中的本土化问题重新进行了解读,提出外来法律与本土文化应当双向适应的观点,还就我国法律移植的历史与现状、存在的问题、完善的手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法律移植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在国家和民族间创造性地移植和借鉴是历史的必然。法律移植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但也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从法律移植与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构建、与法学教育改革、与农村法治化建设等方面的现实分析来看,法律移植必须与民族固有的法律文化相融合、与本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印度文化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就法律而言,英国的殖民统治使印度移植了英国法律,传统印度的法律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印度法律也大程度上保留了自己的传统,具有很强的本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