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喆 《兰州学刊》2007,(8):18-19,17
许多学者将艺术与"游戏"相联系,以此来揭示出艺术的本质.康德认为艺术和游戏一样是非功利性的;席勒在此基础上阐发出一套游戏冲动理论,而斯宾塞和谷鲁斯则分别从生理和心理上对游戏与艺术所进行分析;与前人不同,伽达默尔从本体论角度入手分析游戏与艺术,他认为游戏的主体是游戏本身,将游戏自身的地位提升到游戏者之上,同时他还提出游戏的观赏者也是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亚于游戏者的地位.这一思路避免了将游戏与工作二分所导致的理论困境,并从前所未有的角度入手,挖掘出游戏概念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对伽达默尔“游戏”是“游戏本身在游戏”而非“人在游戏”的观点提出质疑 ,并提出了自己对游戏本质的看法 :所谓游戏对游戏者的主宰是游戏者主动赋予游戏的 ,通过这种转换 ,人象征性地获得了对存在命运的自我把握。因而游戏通过摹仿提供了一个与日常生活不同的世界 ,表达了人对主宰自我命运的渴望  相似文献   

3.
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引入了游戏概念 ,他是从艺术作品本体论的意义上来论述游戏概念的 :游戏既不依赖于客观对象 ,也不依赖于主体意识 ,它是一种往返重复的运动 ,他充分肯定了观者在游戏中的作用。伽氏的游戏观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强调了艺术作品的自我表现的本质 ,发现了艺术作品的真理参与特性 ,对我们关于方法的探讨也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雪 《齐鲁学刊》2007,(5):114-116
伽达默尔以现象学方法否定了"主体化"游戏说,游戏作为构成物这一意义整体的存在方式是表现,这样的表现是于理解中实现的,游戏即理解。艺术具有游戏的一切特质,艺术作为非主体性的意义整体要求理解的参与,艺术在于艺术的未来性。  相似文献   

5.
伽达默尔认为,游戏的主体是游戏自身,游戏包括主观层面和客观层面,游戏具有自由性与严肃性特征,游戏的根本目的是自我表现。在这样的思想观照下,体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客观现实的人,体育包括实践的主体、中介和客体而且三者都是同一的人体运动并统一于人自身,体育具有自由性与严肃性特征,体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基于此,人在从事体育实践活动时,要遵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促进体育运动的健康、持续发展,实现人与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审美主义问题的提出与现代性问题紧密相关,它是对现代性的一种审美批判.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在其发表<真理与方法>之后逐渐开始了一个审美主义的转向历程,其转向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对工具理性过度扩张的不满及其审美现代性批判,海德格尔审美主义转向的影响,其本身理论体系的困境及其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8.
主体性曾是当代中国哲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往对主体性的探讨所存在的一个重大缺失在于缺乏对认知主体与价值主体的自觉区分。在哲学史上,康德最早对认知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界线以及价值主体的优先性进行了深刻的阐明。这一思想理路对于我们重新理解和评估主体性原则的历史遗产,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坚持这种区分,把认知主体和价值主体视为主体性在性质上有着重大不同的两个维度,我们将可以在扬弃主体性狭隘的认识论内涵的同时,维护其丰富的价值论内涵;可以在拆解以认知主体为核心的主体形而上学立场的同时,为价值主体的存在合法性提供有力的辩护。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在新的基础上深化了康德关于认知主体与价值主体划界和价值主体优先的思想,把人理解为自由、目的和责任主体。这是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中最为精髓和最富当代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关于科学的哲学反思,伽达默尔诠释学显示出许多与英美科学哲学相似的兴趣和追求,“如何在科学时代重构超越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健全理性’成为双方共同探究、参照思索的一大难题。通过对相对主义指责的辩驳、对精神科学独立性的论证以及对实践理性的复兴,伽达默尔试图从本体论上揭橥诠释学经验的普遍性。本文认为,伽达默尔对于方法论的轻视、对于启蒙精神的曲解、对于科学观念的成见以及对于实践理性的另辟蹊径,最终使得他认为科学与理性相分离、科学与真理相分离;但他的论证存在着诸多含糊、不充分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中,事情本身有两种用法,即作为显现内容的事情本身和作为显现方式的事情本身,伽达默尔对施莱尔马赫的批评可以作为分析这两种用法之分歧的案例。从后来的德法两国人文科学的立场看,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是伽达默尔重意义轻事件分析,缺乏一个方法论中介。从法国现象学运动来看,是因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没有奠定在一个纯粹现象性的基础之上。因此,两种事情本身的分歧可看作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的一个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的“实际性解释学”具有“从生命来把握”的特点和对“实际生活经验”的关切。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在对海德格尔哲学分析与继承中致力于从理解的最源初的可能性进行解释,其对于“文本”的阐释也就包含有“从生命来把握”的特征。文本的意义流动于作者、读者、世界和“文本”之间,“文本”本身具有着间性、生成性、开放性等存在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下)--伽达默尔思想晚年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汉鼎 《河北学刊》2006,26(2):24-29
作为理解和解释的学问以及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理论定位,曾被认为是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与重要理论贡献。而根据伽氏后期的有关著作和对话,作为想象力或想象艺术的诠释学应是伽达默尔思想又一继续发展的晚年定论。当然.这一发展仍然是基于他对非科学方法论控制的真理经验之一贯主张及其探索之上的。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7,(10):5-17
根据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思想,成见是人类个体借以获取集体智慧之结晶,以便弥补个体理性之不足的重要途径,因此,俗常人们赋予成见的种种负面印象,在相当程度上是有所偏颇的。而当代心理学对于捷思法的研究,则可以被视为对于伽达默尔的成见观的有益补充,因为所谓捷思法,在本质上就可以被视为心理主体调取历史信息资源的某些心理捷径。然而,尽管人造的信息处理系统像人类心理结构一样,肯定也会遭遇到决策资源不足问题的困扰,伽达默尔的成见论与心理学界对于捷思法的研究成果的精髓,却一直没有被主流人工智能界所吸取。毋宁说,目前主流人工智能所运用的捷思法在运作机制上是与人类捷思法相去甚远的,因为前者既不能像人类捷思法那样表征语义,也不能像人类捷思法那样体现心理系统自身的运行历史。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主流人工智能系统缺乏在决策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灵活应对环境压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历经现代实证主义的“形而上学拒斥”和后现代主义的“本质解构”,伴随着美国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各种“哲学终结论”不绝入耳.伽达默尔以其解释学的实践哲学重新要求“返回到哲学的科学特性"“哲学以改变的方式存在下去”,这无疑是对哲学以及哲学作用的重新肯定和强调,也是对“哲学终结论”的回应和批判.本文以伽达默尔实践哲学为基础,深入探讨和分析了伽达默尔的哲学科学性、哲学作用和哲学命运问题,显示出以存在普遍意义与价值诉求为根本性质的哲学必然是人类存在与生活的一种方式,哲学命运不仅是哲学的命运,从根本上说,它是人类存在与生活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说,如何对待哲学,意味着如何对待人类自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郑海侠 《兰州学刊》2004,42(3):63-65
当今,日益恶化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学界探讨的热点,从哲学的层面上看,学者们将问题归结为自笛卡尔以来的近代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分理论及建立其上的理性主义和主体性传统.本文通过哲学史的解读认为,问题的核心并非在于单纯的"理性"和"主体",并非是"主体理性",而是"理性主体",即对人的抽象化理解.但西方现当代哲学却未能突破这一理论悖论,而马克思以"实践"为核心,将社会实践归结为主体(人)的本质,建立起的"实践主体"哲学突破了"理性主体",从而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6.
“宽容”日渐成为人类文明和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语汇,这绝非仅仅是一个概念的强调和热衷,其深刻反映的是人类哲学文化的一种新变化和新思想.历经世界的冷战对立,感受社会的高度集中专制,体悟科学主义盛行的大一统,尤其是品读宗教“宽赦令”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伽达默尔在其实践哲学的整体思考下,在解释学上真正将理解与宽容并置起来,对宽容问题予以重新思考,赋予了宽容以深刻的实践哲学意义,并由此激发了对他者与差异的尊重和宽容,也惟有如此,一个他所期许的“和谐、团结、对话、一致”的人类共同体才是可能的;一种尊重多样性,倡导多元化、差异性、相对性、非统一化的后现代精神才会光彩照人,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7.
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上)--伽达默尔思想晚年定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汉鼎 《河北学刊》2006,26(1):17-23
作为理解和解释的学问以及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理论定位,曾被认为是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与重要理论贡献。而根据伽氏后期的有关著作和对话,作为想象力或想象艺术的诠释学应是伽达默尔思想又一继续发展的晚年定论。当然,这一发展仍然是基于他对非科学方法论控制的真理经验之一贯主张及其探索之上的。  相似文献   

18.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游戏被认为是一个足以改变时代观念的革命性概念.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的这一核心概念同"家族相似性"、"生活形式"、"遵守规则"等重要概念紧密相关.围绕"语言游戏说"开展更加系统深入的探讨,必将有力地推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客家主体古越族人”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客家渊源方面 ,有的学者断言 :“大部分客家人的祖先是闽粤赣的土著” ,“客家主体是古越族人” ,而不是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其立论依据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1.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主要居民是“古越族人” ,迁入该地区的中原人“属于少数” ;2 .南迁的中原人 ,其基本成员是男子 ,定居后才娶当地女子为妻 ,“客家妇女宗源是当地土著” ;3.据有关家谱记载研究比较 ,“大部分客家人的祖先是闽浙赣粤等省的土著。”本文列举事实 ,对此说进行了逐一批驳。指出随着一批批中原汉人南徙 ,该地区居民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客家先民主要是汉人 ,“客家主体古越族人”说 ,不足为信  相似文献   

20.
臧要科 《兰州学刊》2005,(3):86-87,62
以伽达默尔的游戏概念观之,魏晋清谈是一种充满艺术气质的严肃的学术社交活动,是一种语言游戏,魏晋士人在这种基于"问-答"结构的语言游戏中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追求不同于儒家价值和真理的另一种价值和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