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接受者在阅读中,通过兴趣选择与自己有认同感的作品,再纳入“期待视野”,与之交流对话并对该文进行丰富多样的尖锐化和整平化的处理,实现重新塑造。他向世界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有主动性和接受权力的主体,他时时运用这种权力对世界进行选择与创造  相似文献   

2.
审美创作的真正实现,离不开接受心理效应。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提出的“知音”说,就涉及到接受主体的心理结构、心理能力与情感反应模式等内容。音为知者赏,审美接受的生成必须在接受的心理动机与审美创作的兴起之意同步的基础之上。杰出的文艺作品如像“服媚弥芬”的兰花,能使人从审美接受中获得“欢然内怿”的审美愉悦。审美接受是“入情”、“见异”、“自得”,是激发情感、印证情感、协调情感。  相似文献   

3.
1迄今为止的一切教学论,一般来看都可以说是教师主体论和学生客体论的结合,是典型的教师传授的理论. “主体”循着“原则”,用着“方法”,将自身掌握的“内容”居高临下地塞给“客体”.“客体”心灵一片空白地“感知”、“理解”“巩固”并“运用”,照搬照抄地消化“主体”塞来的东西.“主体”塞得越多,“客体”消化得越多.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接受美学原理,从艺术化的宣传手段、奇观化的情节结构、哲理化的深层意蕴三个方面及其与观众接受心理的同构关系,剖析了进口大片《泰坦尼克号》的轰动效应,并从中探求中国电影如何才能“叫好又叫座”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5.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在读者的审美接受中表现为知觉定势、预备情绪和创新欲求,不同的期待视野往往选择不同的接受方式,对作品进行不同的空白填补和意义阐释。它是联结创作与欣赏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可能是接受类学走向实际应用的量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读者在文学活动中阅读文本 ,文本语言的逼真效果使读者在心理上将语言事实趋向于现实事实 ,为语言魅力所诱导产生思想观念的认同、情感的共鸣及价值意义的生长 ,从而实现心灵真实。读者接受文本萌发的趋真心理对文学真实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散文从80年代起就开始了对当代散文的反拨,不少散文家在努力摆脱传统散文窠臼的同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本文所指的新散文就是对80年代末期以来多元并存的部分文艺散文创作的称谓。这些新散文顺应了时代审美潮向,注重抒发创作主体独特的人生感受,讲求散文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在表达上,刻意抒写和创造陌生  相似文献   

8.
自现代至当代,散文的创作、批评和阅读都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这里从散文"规定性"的打破、"停"的审美接受和"虚拟"的陶醉三个方面阐释了新时期散文审美特征的嬗变所带来的读者审美接受的嬗变.在此基础上,指出市场和读者促使散文走俏,同时也致使散文堕落,对此散文作家要正确看待这一变化,并适度引导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9.
自现代至当代,散文的创作、批评和阅读都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这里从散文“规定性”的打破、“停”的审美接受和“虚拟”的陶醉三个方面阐释了新时期散文审美特征的嬗变所带来的读者审美接受的嬗变。在此基础上,指出市场和读者促使散文走俏,同时也致使散文堕落,对此散文作家要正确看待这一变化,并适度引导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0.
属于"象征世界"的中国园林代表--江南园林的审美接受,有别于西方园林的景观审美,接受主体有着各自不同的"审美期待视野".本文主要从审美鉴赏力的培养、审美心理和审美视阈三方面论述江南园林的审美接受.  相似文献   

11.
祝贺与希望─—代致读者杨魁孚在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和深入向前发展的形势下,在纪念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建校15周年之际,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为公开刊物,这是一件可喜的好事。对此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是...  相似文献   

12.
论审美接受与意境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歌意境是一个开放的整体,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由无限多相互作用的意境再生状态构成.意境再生状态即是读者在欣赏中生发的审美心意状态,以内视觉图景为标志.再生状态是诗人与读者的共同创造,由文本物理场与读者心理场相互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13.
流浪的人生漂泊的文学─—论蒋光慈的漂泊审美特质杜修志漂泊:从人生到文学“四五年来我做客飘零/什么年呀,节呀,纵不被我忘却/我也没有心思过问/我已成为一天涯的飘零者/我已习惯于流浪的生活/流浪罢/我或者将流浪以终生!”①蒋光慈1924年的这首诗不幸言中...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文学经典的屈骚,深刻影响着刘基的文学创作.刘基对屈骚的审美接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屈骚体"艺术形式的选择,二是对"香草美人"意象的审美认同,三是对"惊采绝艳"浪漫诗风的传承.他在接受"屈骚体"的艺术形式、"香草美人"的审美意象、"惊采绝艳"的浪漫诗风的同时,赋予了新的内涵.他在自己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以其对社会、人生与自然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创造出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的艺术境界.刘基在有意无意之间对屈骚的审美接受,是成就其"千古人豪"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极富原创性的核心范畴之一。兴最初是作为阅读理论和接受方法而受到文论家们的关注。兴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美刺走向审美的过程,当兴淡出于美刺教化、突显文学和审美功能的时候,兴作为接受的一面呈现出蕴藉含蓄、意在言外之美,日益满足读者对作品的认知需要,使读者从更广阔的空间体味其"韵外之致"。兴的内涵与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又与古代的言意之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自然”─—道家的审美理想朱恩彬“贵自然”是中国传统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标准。溯其源头可归之于老庄哲学。随着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其影响遍及古代各种艺术类型,如诗歌、小说、戏曲、绘画等等。因此,探索它,解剖它,对理解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精...  相似文献   

17.
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规范性理论建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者提出的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文学性质观符合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时代要求。它从学术上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对于文学的内在要求。把审美与意识形态结合起来,是对文学经验事实的概括,无论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或者从现代知识学的视角来看,都是一种规范性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8.
味论翻译观包括本体论和鉴赏论两部分内容,味本体论描述了翻译活动具有趣味的内涵和具有风味义味和异味外延;味鉴赏论提出了译作赏析的三个层次,即味内味味外味和境界味。儒家思想的中和味和道家思想的味无味是味论翻译观的理论基础,道出了翻译活动调和之美和翻译作品化境之美的根源。构建味论翻译观,不仅赋予中国传统文艺理论以时代精神,而且为中国当代翻译理论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小说的“传奇”之处,主要表现在它传达出普通人在平俗的日常生活中心理上的一种怪异、苍凉的感觉。“苍凉”成为张爱玲观照人生的一种审美心理定势。这种审美心理的形成有其家族氛围、成长环境的影响,也有着时代的投影。  相似文献   

20.
原始巫术思维是建构天人合一审美关系的基础,而基于原始思维建立的天人合一关系,奠定了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基础.原始巫术思维和巫术实践促进了原始先民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