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吉是《喧哗与骚动》的开篇人物,是这部巨著乃至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形象,我们可以通过各个角度对其进行挖掘,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班吉形象本身蕴含着极为庞大的悲剧容量,它们生发于作者的多维叙述中,在文章的血脉里流淌生发,最终繁衍出浩大的、沉重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以班吉为叙述人是对现代小说艺术形式的一次积极的探索和实验.白痴视角的选择,使作品中的意识流描写更为客观化,并造成一种陌生化效果.作为被排斥的边缘人,班吉的叙述是一种倾诉,本质上是一种对爱的吁求.它不仅试图表达南方人郁积的情感,还体现出福克纳对人类普遍境遇的思考.班吉形象对福克纳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主题选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和紫式部这两位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女性作家无论是人生经历、创作思想,还是其小说的主题指向和艺术特质有许多相似之处。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白流苏和紫式部《源氏物语》中紫姬两个女性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对人的本质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两位女性作家的共同偏好,并体悟两位作家创作中的女性观、人性观和婚恋观的异同及成因。  相似文献   

4.
关于宋代著名女词人魏玩、李清照、朱淑真的研究文章,在学术界时有所见,但是大都侧重于李清照的研究,而对魏玩和朱淑真的研究相对较少,将三人放在一起作比较研究更无先例。本文试图以她们的词作为依据,从个性心理的角度,对她们的个性差异作比较分析,指出由于三人的个性差异使得她们的创作具有不同的个体意识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东北民俗喜剧中的"傻子"形象运用个性化和反常化等方式制造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人们新的审美期待;它的游戏与狂欢特征满足了人们追求自由的需要;其自嘲品格也唤醒了当代人对自我存在的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6.
了解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陶冶情操,形成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7.
个性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稳定的特征上的差异。不同年龄层次的、处于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他们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大学生由于个人的经历、智力、成长环境及特殊的群体,从而形成了相互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每个人的能力上,而且往往表  相似文献   

8.
在人的个性问题研究中,存存着两种偏向:一种是片面强调社会客观因素对个性发展的制约作用,忽视了个性的自我完善;另一种则离开社会因素(如社会责任感等)抽象谈论个性的自我完善。本文试图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来探讨个性的自我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个体性”意义上理解的哲学个性 ,其真正根据在于人类生命的本性和本质 ,超越“抽象的人性论”的人的个性化内涵在当代被人们在主体性意义上理解为“自我”、“生命力”和“创造性”。哲学的个性极其各种哲学的个性化 ,是哲学具有的真实性和永恒价值 ,体现着哲学的生命力。我们关注哲学的个性源于对自身命运的关怀和对时代精神的探索。当代中国在全球化大潮中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重建中国人的自我意识 ,实现中国哲学在民族性与人类性相统一中的个性化发展道路 ,必将为解决中国和世界性问题贡献独特的智慧。创造有个性的当代中国哲学 ,关键是在理解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个性化实质的基础上 ,在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独特反思中 ,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生的个性和大学教育的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日益临近,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人权是一种权利,但不是所有权利都是人权。人权与其他种种不同性质的权利在本原、主体、客体及存在形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准确与清晰地理解人权和其他权利的差异,有利于准确把握人权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刁生虎 《学术探索》2010,(3):103-109
钱钟书为中国二十世纪罕见的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文化巨人和学术大师。真理之勇和文章之德是其毕生所坚持的学术品格;文学艺术的创作与鉴赏为其兴趣所在和努力方向;以语言为工具、材料为基础是其一贯的治学态度;超越种族差异而走上中西融通之路是其基本的文化观念;打通意识和史有诗心是其基本的学术观念;循环阐释是其主要的阐释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 象大自然的鲜花各有其色彩和芳香一样,每一个成熟的作家,也有其不同的创作个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意思是说每个作家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创作,作品的风格就会象各人的面貌一样彼此互异。秦牧是一位执着地追求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作家.无论是观察生活的角度、揭示生活的深度,还是艺术表现的手法,都有一种与别的作家不同的素质与才能,他的作品,都在“思想和形式的密切融汇中按下自己个性和精神独特性的印记”(《别林斯基论文集》),在风格上独树一帜,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玛拉沁夫同志是党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蒙古族作家。一九五一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开始踏上了文学创作道路。一九六二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花的草原》,修改重印了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上部),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粉碎“四人帮”后,他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祖国啊,母亲》、中篇小说《第一道曙光》和短篇小说《踏过深深的积雪》、《活佛的故事》、《大地》等。这些作品标志着玛拉沁夫创作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一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同志致力于广泛而深刻地反映蒙古族人民斗争生活的历史进程,他的作品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且充实和丰富了我国当代文学,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做出了贡献。他是一位具有自己鲜明创作个性的优秀作家。本文着重谈谈玛拉沁夫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在谈语言的意义时,曾引用过一个俄国民间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作家的创作个性问题,似乎也具有类似的意义。文学领域的许多问题,特别是有关文学自身规律的一些问题,都与它直接有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作家创作个性问题,是文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当然,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笔者所以不自量力提出这个问题,是想以此引起同志们的兴趣,共同来探讨这一问题,以期对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论陈寅恪的学术个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刁生虎 《阴山学刊》2006,19(2):5-14
陈寅恪为中国20世纪罕见的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文化巨人和学术大师。学术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是其毕生所坚持的奋斗目标;历史文化的辨析与阐发为其终生的努力方向;以语言为工具、以材料为基础是其一贯的治学态度;种族差异和中国文化本位是其基本的文化观念;打通意识和史诗互证是其常用的研究方法;“了解之同情”和“古典”、“今典”的疏解是其主要的阐释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何其芳虽算不得大作家,但却是一个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着的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风格的诗人、散文家和文艺评论家。何其芳早期的诗和散文,以其精致的艺术创造享誉三十年代文坛,不仅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对于现代抒情诗和散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考察何其芳的创作道路,探讨他的艺术个性(包括它形成、变化的主客观因素等),将有利于探求和总结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必有益处。  相似文献   

18.
文化作为“人化”的自然,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对象化,是人的个性的表征;文化愈发展和进步,人的个性也愈加自由和全面。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铸造着人。人的个性具有文化的内在本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9.
<正> 《北京人》在反映旧制度的必然崩溃,显示着它现实主义的巨大说服力:表现了生活发展的趋势,写出了新的生活秩序的必然胜利。但是,一些评论对此采取了过分挑剔的态度,说:它只“唱出了旧社会的挽歌,但对新的生活理想的启示,则显得缥缈而空虚”。有人说,“对走向新生的那一面就写得悬空无力了。那两个出走的人完全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压  相似文献   

20.
在素质教育的今夭,我们根据中学生个性心理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改变过去忽视学生个性特征“一刀切”的不科学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