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认为 ,李渔的拟话本 ,就其精巧的艺术结构和浓厚的个性趣味来说 ,在一定程序上可以说代表了清拟话本文人化的一个发展方向。李渔的拟话本的叙事特点 ,就在于他比其他作者更为自觉地突出其讲述行为和内容的人为性与游戏性。由于他清醒认识到创作者同艺术世界之间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 ,又抱着抒郁解愤、自娱娱人的游戏态度来创作 ,所以无论从取材内容、主题人物还是叙述者本身都表现出作者强烈的个性色彩。李渔所追求的那种“不拾名流一唾”的尖新意境 ,正是靠他对人生和艺术的那些别出新裁的理解和感受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2.
红颜薄命是李渔情爱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李渔试图从本体上对这个古老的命题作出合理的求解,但李渔的追踪、探问与阐释,只是在既有的封建文化意识中寻找可能有的答案,与他“好与古战”怀疑传统的精神相格,显示了李渔在文化选择上的困惑与矛盾,而这种困惑与矛盾的根本原因,乃在于封建专制文化扭曲了作家创作的自由心灵。  相似文献   

3.
学者徐保卫的《李渔传》分别从职业、政治以及意识三个层面上开掘出一个新李渔。  相似文献   

4.
李渔和高乃伊是17世纪中西戏剧界的艺术巨匠,在剧本创作和理论建设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二人戏剧功用论的内涵都很丰富,然而就此作比较研究是迄今学界注意不多的内容。李渔和高乃伊对娱乐的理解虽不尽一致,但都持娱乐和教化归一的观点,认为戏剧要通过娱乐而发挥教育、风化作用,使观众在娱乐中受到教益。就如何实现寓教于乐的问题,李渔和高乃伊的观点也呈趋同之势。李渔和高乃伊的戏剧功用论是各自社会文化和艺术传统的产物,都带有自己民族、时代的鲜明烙印,但仍体现出共同的文心。  相似文献   

5.
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李渔都是明清时期的一位造园大家。他的造园思想集中体现在《闲情偶寄》之中。李渔的造园思想不仅丰富深邃,而且还极具个性特色。他用艺术的眼光看待造园活动,认为造园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艺术活动。因此,李渔的艺术素养、艺术个性乃至艺术审美理想对于他的造园思想直接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是:在园林居室的布置上,李渔习惯用字画等艺术品装饰美化居室环境;在园林的建造技巧上,李渔认为作文和绘画与造园具有内在的相通性;在园林的艺术审美追求上,李渔不仅重视园林的写意功能,而且还非常注重营造园林的艺术韵味;在造园个性上,李渔主张独创、反对窠臼的艺术个性更是直接影响了他避免趋同、力求独创的造园品格。  相似文献   

6.
李渔戏曲理论由《闲情偶寄》中的《填词部》、《演习部》、《声容部》构成,被后世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最系统、完整的戏曲理论。李渔也被杜书瀛先生称为"筚路蓝缕的开创者"。对此,本文通过对这一理论体系地深入探讨,认为李渔戏曲理论是以"填词之设,专为登场"的舞台表演为旨归,建构起了由剧本、演员、观众、舞台等戏曲表演元素组成的以编剧、演剧与观剧为一体的戏曲表演理论体系。从而揭示出表演是李渔戏曲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李渔《十二楼》被称为“清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上乘之作”,这不仅仅是对它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其积极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思想内容的充分肯定。本文对《十二楼》所反应的思想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概括。  相似文献   

8.
李渔的诗     
李渔是位杰出诗人,过去人们只以传奇作家、小说作家、戏曲理论家看待李渔,是不全面的。正如他的朋友所说:"止以词曲知笠翁,即不知笠翁者也。"他在明清易代、社会变革之际写的许多诗,描写历史沧桑、时代悲凉,为民众呼号,歌唱和咀嚼百姓的大哀痛,这些诗乃是他一生所作诗歌的最高成就,也是放在中国几千年来无数优秀诗篇中并不逊色的作品。特别是他对民族和亿万百姓的命运进行了严肃的思考,对苍天、对历史进行了呼天号地的叩问,可以说,这些诗是清诗中的上乘之作,也是对整个中国古代诗苑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渔的拟话本小说具有浓厚的喜剧氛围,作家和读者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皆能体验到一种重要的喜剧性情感,即旺盛生命力所带来的快感。李渔的小说情节多是沿着愕然大惊继而释然大悟这一基本轨迹一波波层出不穷、张弛相间的喜剧性节奏展现出生命力动态的持续平衡。他还凭借自身的丰富经验和机巧智慧,激发喜剧灵感和生命活力,使思维幻想化、趣味化,在设计与解决尖锐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展示出生命力的活跃与强大。李渔小说中的人情、事理又常以新奇为特点切入人们的心灵,充分调动读者紧张、兴奋的心理机能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相似文献   

10.
清初美学家李渔受明末人文主义观念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与文艺创作中表现出对世俗之"趣"的崇尚:悠然闲乐的生活态度及"出自己裁"审美趣味、追求新奇与注重娱乐的文艺创作,在当代的审美语境下,李渔的"趣"论仍然具有现代性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曹禺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但在戏剧理论上也有独到的见解。曹禺的悲剧观念,虽然受到了古希腊命运悲剧的深刻影响,但又有新的超越。曹禺把命运理解为"机遇"或"环境",具有浓重的唯物主义色彩。因而,他的剧作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在创作上,曹禺主张写"真知道"的东西。他认为情和理都是从生活中来,要真知道才能使作品做到情理交融,这是关系到作品成败的重大问题。在编剧理论上,他要求编剧要考虑到演员的表演,应尽量多找动作,以便增强观赏性。在演剧理论上,他特别强调演出的真实性。他还指出演员感情的表现,要注意控制,要懂节制。曹禺的这些极富个性特征的戏剧思想,为中国现代戏剧理论宝库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2.
莱辛和李渔虽然在艺术实践的文化层面上有着显著的区别,但是,作为德国和中国的戏剧美学思想家,他们对于各自的戏剧美学传统做了深入剖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莱辛和李渔创立了各自的戏剧美学体系,对于古典戏剧美学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大贡献.分析和探讨两位.艺术家的美学思想、艺术特质,对于丰富和发展戏剧美学的艺术传承和实践诸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李渔的《闲情偶寄》不仅是对前人戏曲理论的总结,更是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戏曲认识的全新角度,即叙事学角度.对于戏曲结构的重视实际上是以叙事为中心的戏曲文学观.李渔认为,叙事艺术的中心问题是整个故事如何围绕一个关键行动展开.李渔的观点在今天的叙事艺术研究中仍然是一个具有重要特色的甚至可以说是很新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运用叙事学理论研究李渔小说 ,明显可以看出李渔对中国古典小说 ,尤其是“三言”、“二拍”有继承和创新之处 ,其独特的叙事特征无疑丰富了我国古典小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5.
浅析李渔小说的喜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渔是个喜剧型作家 ,其喜剧手段主要有戏剧化情节和喜剧型人物、“团圆之趣”和转悲为“喜” ,以及“俗中求雅”的语言风格 ;其小说虽云“无声戏” ,实可看作“无声的喜剧  相似文献   

16.
李煜词的生命意识具有独特的个性色彩。他追求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不是把帝王的王位作为唯一,他把生命的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追求生命的真纯而不是帝王的决断和冷酷。他的词追求真情实感的自由挥洒,善用想象,化虚为实,善用强烈的对比,显示出外在自然、内在深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浅谈李渔的“恋母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渔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深厚的"恋母情结",这主要是由他矛盾的心态所规定了的.同时,这一"情结"的生成,又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表现出一种对传统"父权话语"的反叛和对情感的重视,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可人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8.
李渔以"成名"作为其价值观的核心,通过对"技无大小,贵在能精"、"才乏纤洪,利于善用"这一论断的剖析,深刻反映了其多元价值观与对精品意识和非凡价值的倡导;他由此充分肯定了作为"破道之小言"的戏曲享有与"经国之大业"同等的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19.
李渔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曲和小说家,也是著名的建筑学家。主张建筑要表现建筑家个性,反对模仿抄袭,提倡创新。在“空间”“采光”“治墙”“叠石”等方面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人性化观点。李渔建筑人文思想是中国古代人文意识在建筑上的集中反映,是对中国古代建筑人文意识的发扬光大,对现代建筑设计和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一部内容厚实、力戒陈言、寓"庄论"于"闲情"的书,是我国第一部富有民族特点的古典戏剧美学剧作,在中国古典戏剧美学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李渔在中国美学史尤其是戏剧美学史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他世界观上一些积极的、进步因素的影响,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