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的设置有其重要的核心价值、理性价值和延伸价值,对于领导干部而言,由于其特殊的权力、影响力,适用回避制度的意义更加重要。但是回避在现行的刑事诉讼规定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对公安司法机关负责人的回避在法条规定和程序设置上有诸多瑕疵。通过对发现的这些缺陷进行深入的考量和分析,重点找寻出问题的症结,从五个方面提出完善的方案,希望使回避制度的架构更加严谨,为权力的廉洁规范化行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回避制度既有其自身的价值,又为实现实体公正、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本文结合我国相关立法及司法实践现状,思考刑事回避制度的完善,并提出明确回避理由、扩大回避对象、合理化回避程序等建议,以期最大限度地为实现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回避制度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姜晓妍 《理论界》2011,(1):71-72
回避制度是现代刑事诉讼法普遍确立的一项诉讼制度,它是指与案件有法定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人员,不得参与该案件的处理的一项制度。回避制度主要包括回避的方式、理由、程序和回避适用的人员范围及对应否回避的审查和决定等,这些内容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回避制度。本文拟从回避的词源、起源和功能出发初步探讨诉讼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4.
张竹英 《学术研究》2002,7(6):142-146
作为以控诉方与辩护方进行信息交换为内容的一种刑事审判准备程序,证据展示问题正在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注。本文在梳理了证据展示制度方面的若干基本概念和考察了我国部分地区司法机关的初步实践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提出了构建我国证据展示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制度建立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蔚 《江汉论坛》2004,(7):138-141
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是在刑事诉讼中,当事人在司法机关管辖了其无权管辖的案件或者认为其他司法机关更适合管辖的情况下,在法定期限内向有审查权的法院提出要求该司法机关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或其他更适合管辖的司法机关管辖的主张。我国刑事诉讼中一直没有规定管辖权异议制度,并由此影响了刑事诉讼的公正、顺利进行。应该根据我国刑事诉讼的现实,结合相关国家或地区合理、成熟的经验,建立起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管辖权异议制度,从而保证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6.
司法会计在检察机关承办的经济犯罪案件和公安刑事侦查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它为查明案情,甄别真伪,确定证据,定罪量刑,裁定纠纷、分清是非提供解决技术上的专门性问题,对确保收集固定财务事实证据过程的独立、客观、公正和科学性,以及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毅 《社会科学家》2004,(3):111-113
证人作证率低既有证人主观上的原因,也有执法活动中的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立法不完善,在证人作证制度的立法设计上只强调作证前的“应该”的一面而忽略了作证后“保护”的一面,使“司法为民”的理念得不到始终如一贯彻,本文试从保护证人的层面提出完善我国证人作证的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客体是刑事诉讼主体参与诉讼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具有单一性与同一性。在传统刑事诉讼法理论中,诉之变更制度包括法院变更起诉罪名制度及公诉变更制度等,即在检察机关起诉后,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有权改变、追加或撤回起诉的法律制度。诉之变更制度是实现实体正义的必要手段,虽受刑事诉讼客体单一性与同一性特征的限制,但本身并不为诉审同一原则所排斥。为完善诉之变更制度,我们应采用诉讼客体自然事实同一说理论,结合诉审同一、控审分离原则,使诉之变更制度更趋合理,以达到提高诉讼效率、充分保障诉讼参与人权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之所在。沉默权的赋予是当代司法文明的象征 ,也是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作为一种国家追究犯罪的活动,它有两个并驾齐驱的目的,一为惩罚犯罪,一为保护人权。我国刑事诉讼法经修改后在保护人权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使得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大体上接近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刑事诉讼的国际标准,但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与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只有切实加强制度和程序设计,缩小这种差距,我国刑事诉讼的人权保护才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当代社会,犯罪率日益呈上升趋势,除了司法公正目标以外,刑事诉讼的效率已成为世界各国刑事法律制度共同追求的另一重要价值目标。追求诉讼效率与追求程序正义并不矛盾,在刑事诉讼程序的启用和设置上必须从成本和收益上予以经济地权衡,才能实现刑事诉讼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刑法司法解释溯及力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我国刑法司法解释溯及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论述了刑法司法解释应有溯及力,以及溯及力存在的各种情况。还就刑法司法解释溯及力在司法实践中的几种特殊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贝卡利亚是近代意大利最富盛名的刑法学家及启蒙思想家。其因在刑法学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被后世奉为近代刑法学的鼻祖。但也正因为如此,学界往往忽视了其在刑事诉讼领域的诸多深邃思想。事实上,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诉讼法思想,如无罪推定、程序理性、程序公开、陪审制等等,这些思想均对现代刑事诉讼的形成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宪法被奉为“法律的法律”,普通法律应合乎宪法,依据宪法而定,以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经之路。但是刑事诉讼法个别条款的规定却违背了宪法的原则及其精神。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而刑事诉讼法第七条却规定公检法机关要互相配合;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而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却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  相似文献   

15.
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审体现了诉讼经济原则,适用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作有罪答辩,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适用时应当符合相应条件,实施时应调整和加强审前程序,简化质证、辩论程序、简化判决书,同时应注意法制原则及被告人权利保障原则对简易审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刑事拘留权主要在于公安机关,但刑事拘留作为一项涉及人身的较为严厉的措施,实践中存在程序保障上的不足,权力配置过于单一以及超期羁押等诸多问题,必然要求变革刑事拘留的决定主体。我国并不能全盘引入国外普遍支持的以法官为主体的司法令状制度,但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由检察官行使刑事拘留决定权。从检察官的中立性,法律监督职能,公众的司法信任以及诉讼效率等方面分析其适用之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侦查程序中构建司法审查机制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飞 《北方论丛》2006,(6):150-154
司法审查机制在现代西方法治国家已得到普遍确立。在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和司法制度下,构建针对刑事强制措施的刑事司法审查制度尚有很多现实的障碍性因素需要克服:法治基础上和谐观念的欠缺、司法中立的不够、检察职能的错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缺失、侦查程序诉讼化动力的不足等。认识并分析这些主要的相关因素,在实践中认真地加以克服,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相似文献   

18.
在刑事案件发生后,被害人因遭受犯罪行为侵害,从犯罪人那里得不到赔偿或不能得到充分赔偿时,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将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文章从国际条约和国外有关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规定,理论依据及其评价,刑事诉讼价值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实际,提出了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9.
刑事自由裁量权负效应及其克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刑事自由裁量权能够克服刑法局限性,但同时此种权力也有一定的负价值,这种负价值主要体现在此权力容易造成司法随意性和司法腐败。为了克服刑事自由裁量权的负面价值,必须对其进行静态控制和动态控制。其中静态控制包括完善刑事立法,完善刑事司法解释,加强刑事判例编纂。动态控制包括完善对刑事自由裁量权的司法审查,强化判决理由,强化媒体监督。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因素是司法官员的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20.
《澳门刑法典》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刑法典,其立法观念、立法技术及一些具体的刑事政策,都反映了当代刑法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它以感化教育和社会防卫为己任,对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本文将内地刑法与澳门刑法总则若干基本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就基本原则、犯罪概念及犯罪构成的异同及优劣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