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王统照属于我国新诗开拓者的行列。他从1919年开始,就一面写小说,一而写新诗。解放前他共出版过五本新诗集:《童心》(收入1919——1924年的诗作)、《这时代》(1924—1932)、《夜行集》(1933——1936)、《横吹集》(1937)、《汪南曲》(1936——1938)。严格地说,王统照的新诗创作起点并不算高;但他能够踏踏实实地攀登不懈,不仅在思想上紧随时代的脚步,而且在诗艺上苦心探索,很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 杨振声(1890—1956)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有一定影响的小资产阶级作家。他在“五四”以前开始小说创作,是新文学运动初期涌现出的重要小说家之一。杨振声以富有自己特色的小说,丰富了新文学宝库,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在旧中国,杨振声走过了一条漫长的探索真理、追求光明的道路。他虽然只是一个民主主义者,但在那个风云变幻的社会中,他始终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前进。尽管他的  相似文献   

3.
廖仲恺(1877——1925)是我国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两个革命阶段。他自二十世纪初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以后,无论在同盟会时期或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时期,都作了出色的贡献,成为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特别是一九二四年以后,廖仲恺成了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的核心人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立下了卓越的功勋。由于  相似文献   

4.
张船山(1764—1814)生活在乾嘉之际,这时,既是清王朝由盛入衰的转折点,也是在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母体内资本主义因素增长的时期;因而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得以萌发,并在文艺作品中开始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所以能站在时代斗争的前列,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喊出不灭的心声,总是适应了历史的需要,反映着历史的必然。作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者,“五四”运动以来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的战斗的创作生涯,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十年(一九○七——一九三六年),而他所创造的思想财富,却给两个紧密衔接的革命时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勾划出鲜明的轮廓和分界,做出了历史教训的多面的总结。他是旧中国的勇敢的破坏者,又是新  相似文献   

6.
关于李显福的创作历程,早在他1978年进入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之前的1972年。那些年,他写小说、写诗。读书期间,他开始发表报告文学,并加入了重庆市作家协会。1982年毕业后,凭着极强的文学创作优势,进入《四川日报》,开始了对他以后的创作有决定性影响的记者生涯。1989年,他调到新闻出版机构工作。在这些岁月中,如果说记者生涯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他的生活底蕴,那么,进入90年代以后,解开了纠结于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之间的艺术形式之结。他的创作就发生了一个实质性的飞跃。正是在实现了这一飞跃之后的1993年,他以卓越的创作实绩,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我们不妨将他近年结集出版的主要作品列一个清单:  相似文献   

7.
恽代英(1895—1931)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也是早期著名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恽代英的早期哲学思想基本上还停留在朴素唯物主义阶段。但是,五四运动以后,他迅速地由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了一系列宣传唯物主义,特别是宣传唯物史观的文章,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对于当时地主资产阶级学者所鼓吹的宗教唯心主义,戴季陶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反  相似文献   

8.
<正> 恽代英(1895——1931年)是发动武汉地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青年运动的领袖,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家。恽代英在早期(即从他在武昌中华大学读书时开始至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为止)写了许多宣传唯物主义的文章,特别是对认识论作了较全面、深刻的探讨和论述。本文试就他早期的认识论思想作一概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石川啄木创作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川啄木(1885——1912)是日本二十世纪初叶具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一位优秀诗人、小说家和评论家。他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七年,但却以自己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把二叶亭四迷以来几乎没有发展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推上一个新的高峰,使他成了明治末期日本文学史上一个时代的先驱者。 他的文学创作道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初期(1900——1907)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中期(1908——1909)接受了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新精神”,一度向自然主义寻求出路;后期(1910——1912)  相似文献   

10.
胡也频烈士是一个有着多方面创作才能的革命作家。在他年轻的二十八岁(1903—1931)的生涯中,为祖国的文学事业留下了丰硕的创作果实。自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他在北京《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第二期上发表第一篇作品《梦后》起,到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在龙华英勇就义,在短短的六年多时间内,共计发表了一百七十余篇作品。胡也频擅长写小说,也写过不少诗、戏剧、散文和短论。在烈士生前,一九二七年到一九  相似文献   

11.
<正> 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如果知道杨振声的话,其中不少人可能主要是因为鲁迅曾经严厉批评过他的小说《玉君》才知道的。鲁迅的批评,虽然是不正确的,但几十年来却被许多著作与文章所引用,几乎已成定论。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杨振声(1890—1956年)早在“五四”初期就开始小说创作,是当时“新潮社”主要成员。他这一时期创作的《渔家》、《贞女》等小说,都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初期有一定意义和影响的作品。此后几十年,杨振声一直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先后任职任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西南联大,但也从未忘情于文学创作,写了不少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朱执信(公元1885—1920年)名大符,原籍浙江萧山,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青少年时期,勤奋好学,于1904年去日本留学,学习法政科,并探研数理,致力于经济学的研究。在日本,朱执信开始结识了孙中山、黄兴、廖仲恺、胡汉民等人,开始走上民主革命道路。从此,他一直追随孙中山积极从事革命斗争,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著名的民主革命的活动家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家,在辛亥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柳亚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主持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战士、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和不断前进的爱国诗人。他是江苏吴江人,1887年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文学家庭,幼年由塾师和父亲教读,在经史之外,通读了杜诗全集。九岁开始学写五七言诗,不久又试作长篇史论文章。  相似文献   

14.
何其芳(1912—1977)近年来引起评论界的注意,人们开始客观地、公允地审视和评价其创作与成就,而对于他参加革命以后的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则表示了某种冷落。何其芳的散文创作是他的思想、生活前进的表现和记录,本文着重对其抗战时期的散文创作进行探讨,以期总结其创作上的得失。  相似文献   

15.
发表在《青海湖》(1985年第8期)上的《论鲁迅创作生涯》(邢孔荣作,以下简称邢文)一文,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因为他一反鲁迅研究界和广大读者的共同看法,对鲁迅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见解。他将鲁迅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准备时期(1906—1918)、创造时期(1918—1925)、衰退时期(1925—1936)。认为鲁迅在准备时期的“文学活动是失败的”,创造期中只有四、五篇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1925年鲁迅就进  相似文献   

16.
孙犁是一位创作与理论并重兼长的作家。他在四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不仅写了大量优美动人的文学作品,而且写了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理论批评文章。他在中学学习时就写了关于《子夜》的评论,发表在开明书店办的《中学生》杂志上。抗日战争开始后,孙犁结合斗争的需要,先后写了《民族革命战争与戏剧》、《现实主义文学论》、《鲁迅论》、《论通讯员及通讯写作诸问题》、《文艺学习》(即《区村和连队的文学课本》)等理论著作。在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孙犁又写了不少理论批评文章,汇集成《文学短论》一书。从1956年到1976年,“十年废于疾病,十年荒于动乱”,基本上没有写什么东西;但当他重新提笔以后,又写  相似文献   

17.
卢梭(1712—1778)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古典自然法学派主要代表之一。他的学说代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进步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准备和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为行将到来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叙伦传略     
一马叙伦(1884.4.27——1970.5.4)现代著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字彝初(又作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年号石屋老人,浙江杭县(今余杭)人。马叙伦高祖是农夫,曾祖是鞋匠,祖父三考出身,其父承继书香。不足四岁时,其父便延师为他破蒙。从此,便开始学“小学韵语”、“大学之道”。读书之外,亦写描硃字。十岁,字就写得相当好了。这年,父亲逝世了,母亲把他交给他父亲的好友带到苏州拜刘题为师。此人教学方法很好,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朝鲜族民间歌谣历史久远,自公元1世纪开始,汉字伴随儒家文化传入朝鲜半岛,朝鲜民族创作的民间歌谣就与汉文化相互融合,从歌谣表现的各种内容、形式反映古老中国人民与古代朝鲜人民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方面,表现在文化层面上的融合还是源远流长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具体活动、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刘半农先生对现代民间文艺学的贡献,分析了其意义及影响。认为他倡导新诗创作向歌谣学习的做法提高了歌谣在文学上地位,为歌谣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作了准备;他首倡歌谣征集与研究,使民间文学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并为之在学术界争取了合法地位;他的民歌采集和研究方法,他对民间文学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中的多学科视角和民间立场,对我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