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感恩,千古以来流传的话题,古时候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说法;就是现在报恩的事也屡见不鲜,但也不排除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些人对"报恩"这个词语已经淡漠了;电视台有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位好心人勇救落水者,结果自己身受重伤,被救的人却一去不复返,好心人因缺少他的一纸证明没有被评上见义勇为的称号。"听了真是让人又气又恨,这就说明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应从小做起。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改革的进行,素质教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新形势。小学生天性好玩,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个特性展开教学,学生对外界和事物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必修课程之一,开展有效的教学和高质量的教学是教育制度改革的要求,也是品德与社会教师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展开了分析,供品德与社会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业学校品德不良的学生比其他学校相对要多得多,他们的行为已经严重危害到了自身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还会影响其他学生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危及家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体验式教学是品德课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形成道德品质意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品德课中实行体验式教学,是一种长远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现在教育领域内的延伸和反映,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义务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重要阶段。义务教育的公共物品特性,决定了推进义务教育公平,就需要政府建立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本文着重从"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城市与农村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两个方面,阐述教育不公平的产生原因、现状和政府应承担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开发,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充满知识竞争的世纪。为迎接21世纪科技发展的挑战,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提出“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的总目标。21世纪的挑战已摆在人们的面前,这就要求新世纪的新一代要具有更高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9.
10.
教育的整体目标不该只是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工作或职业,教育的终级目与本质是帮助教育对象塑造健全的人格与完美的生命。它不是用一种超强社会化的要求去要求学生,而是关注到个人的生命本身,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教育的重点不是教学生成材,而是教学生成才。艺术类学生普遍心理敏感有的甚至有自闭倾向。作为一名艺术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有形与无形的心理教育来引导和开发学生积极地应对生活,激发其自身的潜能,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之探索”课题,以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研究重点,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内容,研究制定了各种习惯培养和家长培训专题讲座的内容,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家长教育理念得到提升,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更加丰富,家长的综合素质借助课题研究也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而孩子们在家长和学校的联合教育下,逐步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他们令人信服的表现,让家长和老师从他们身上看到未来建设者的成长和希望。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于当前中专学生成长的特殊性,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行为习惯都有待提高。因此,在中专学校的教育中,不但要加强和巩固中专学生的文化基础,而且也要注重中专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时,为了促进中专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抓住中专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本文旨在论述中专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以及措施,以便培养出高技能与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品德是由社会道德内化形成的个人稳定的道德行为取向。作为一种复杂的个体心理现象,品德是多种心理因素及其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在当代认知心理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之上,探索性地提出大学生品德发展的认知心理模式是由道德信息的编码输入、道德信息的组织整合、道德信息的行为输出、道德行为信息的反馈调节等几个环节构建而成,这一探索对加强和改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形式加以精心诱导,善于抓好“三观”教育、爱国主义、理想前途等教育,利用榜样作用,勤发现,勤引导,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示范作用,不断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为二十一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对目前大学生个人品德的现状进行认真全面的调查,分析研究总结出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当代大学生的个人品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把握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现状呈现出的特点,分析出影响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不利因素,为制定正确、有效的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事。从这个目的出发,结合世界经济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对新世纪青少年心理素质的要求,应包含:培养独立、自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智能,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有敏锐、深刻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今思想品德课教学,往往过分强调理性的说教,机械的灌输,空洞的讲解,其实,真正的教育不是反复"叫育",而是点到为止,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