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陕西和甘肃两省为例 ,对种植业区域分工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两省种植业区域分工均与本省的农业经济增长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因此 ,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必须以农业区域分工和专业化布局为核心 ,通过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和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 ,逐步提高各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平台经济的出现使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依托于社区化、模块化生产的无边界性的虚拟集聚,产业分工也呈现出与工业经济完全迥异的模式。基于此,使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推演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共聚的内在机理,以及数字经济通过放大区域比较优势影响专业化分工进而赋能产业共聚的作用机制。以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广义空间面板自回归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共聚的路径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产业共聚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产业共聚,专业化分工是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共聚的主要传导途径;(2)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于产业协同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且数字经济对二三产业的空间共聚促进作用更强,更有利于一体化发展。研究贡献在于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经济与产业共聚的相关研究,为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具有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促进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效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正快速以不同方式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国应大力发展地方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到全球化生产网络中。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区域组织形式,可以为上下游企业带来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较低的交易费用、生产专业化和知识外溢等好处,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辽宁省产业集群带动了辽宁经济发展。本文阐述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计量分析方法对辽宁省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根据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不同,产业集群形成发展路径也不同原则,提出辽宁发展产业集群的路径选择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测算了广东和山东2000-2010年的市场化指数和产业集群度,并以萨缪尔森模型为基础,引入市场化和集群化程度变量,比较了两省经济增长的市场化效应和集群化效应。分析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与市场化因素相比,广东产业集群度高于山东是广东经济增长快于山东的主要原因,集群化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远大于市场化的贡献率,而且集群化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在地区市场化差异程度越来越小的今天,地方政府应加快出台产业集群政策,引导产业从集聚向集群方向发展,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西部经济振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激烈的竞争由企业的竞争逐渐表现为产业集群的竞争,发展产业集群是振兴西部经济的趋向。目前,西部地区现存的产业集群创新动力不强,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集群内企业间尚未形成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没有明显的规模效应;产业链残损;适合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立制度创新体系;做强核心企业,提高中小企业的配套能力,打响区域品牌;对集群内的产业链进行整合;培育产业集群文化,构建和谐的区域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吉林省与浙江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乘数原理和投入-产出法,分析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程度,进而分析两省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的乘数效应不同是造成吉林省与浙江省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吉林省由于城镇人口规模小、大部分产业进口漏出大,导致其城市化的乘数效应较小;而且,吉林省以本地城市化为主,而浙江以异地城市化为主,这也导致两省城市化效应的不同.同时还应该看到,城市化是吉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所以吉林省应重视城市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研究进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存在生命周期规律;用规范方法解析集群的竞争优势和构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是国外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两个主要视角;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主要来自于其空间经济效应、对地方工业化的影响、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等方面;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政策指导,同时集群也是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集群化视角的陕西文化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是文化资源大省,文化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产业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但是文化产业体制滞后,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区域发展战略雷同,产业链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文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在系统分析了陕西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基础上,从深化体制改革,建立资源创新性整合机制,加强高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文化企业集团和培育民间文化产业集群等方面提出了陕西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的"超稳定结构"及其突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来看,当产业集群发展到成熟阶段以后,可能会形成某种特定意义上的"超稳定结构",从而抑制产业集群的学习效率和创新效率,致使产业集群走向衰退.产业集群的"超稳定结构"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基于网络层级关系的"超稳定结构";二是基于社会根植特性的"超稳定结构".产业集群应通过实行全球化市场的持续扩张、深化专业化分工的业务领域、拓宽专业化分工的空间区域等措施,突破产业集群的"超稳定结构",以促进产业集群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行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根本标志,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成熟的宪政不仅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而且本身就是使各种对立要素达成某种程度均衡的制度机制。宪政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分权制衡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章对分权和制衡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作简要介绍,并剖析其对近代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极大地推动了双边各层次宽领域的经贸交流。然而,“国家年”活动的举办可能不会很快给两国贸易带来任何具体的效果。针对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全面分析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态势,提出了日益凸显的两国贸易不平衡与贸易摩擦问题将具有长期性等观点,并对维护我国对俄贸易产业经济安全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分析框架的整合不仅是比较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路径,也是当代比较教育研究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的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两大理论分析框架——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般普遍规律,后者侧重采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为特定教育对象的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二者的比较加强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包容、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不断促进比较教育研究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学报编校一体之得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校对的工作量、编辑的文化素质、编校联系、学报编校的特殊性、减少编辑工作失误、校对工作的发展等方面来看,高校学报编校一体,是可能而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利的。但也存在有忽视校对工作的学科和术科价值之嫌,编辑校对知识与技能缺乏、因熟悉校对内容而导致校对失误,对编辑工作的负面影响等一些问题和缺憾。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扬长避短,使编校一体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在以牛粪为原料的堆肥试验过程中,加入生物活性水,具有消除臭味、缩短发酵时间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①从温度变化的角度来看,牛粪、鸡粪、猪粪以7:2:1配料比例搭配,加入生物活性水进行堆肥效果最好.②生物活性水的加入使堆肥过程的pH值稍有下降,减少了NH4 -N的挥发损失,使养分得到保持.③加入生物活性水后的堆肥产品,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制。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在对文化、情感和喻体等感知方面的不同,也表现在对时间、空间、色彩和方位等取向上的不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比较翻译时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机械原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机械原理课程是大学机类专业的一门核心技术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意识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北航多年来在机械原理课程的体系建设和内容改革方面所进行的探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提出了北航机械原理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定位,论述了课程的内容改革成果,介绍了北航机械原理课程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基于历史理性批判,康德确立了人类社会弃恶扬善的进步信念,使其道德哲学、社会历史观与自然的目的论实现了内在的统一,同时他的关于自由、平等以及独立等人类基本的法权政治思想之探讨也展示了其在一些对于人类来说具有普遍意义问题上的深切关怀.这些思想不仅演化为此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精神,而且也对现当代西方法权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我校无机化课教学实行主讲聘任、教考分离的试点和推广的经验 ,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一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