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修昔底德史书的主角是雅典帝国主义,修昔底德认为,雅典帝国主义的崛起是战争爆发最真实的原因,西西里远征和米洛斯对话时则是雅典帝国主义的巅峰.通过审视修昔底德史书中的这三个片段,可以厘清修昔底德对帝国主义的看法.修昔底德揭示出,帝国主义就是强者对弱者的武力征服,而且帝国主义具有某种必然性和普遍性,但我们并不能说修昔底德是一位帝国主义者,因为他为正义和神义留下了广阔余地.  相似文献   

2.
2017年中国GNI达8863美元,估测2028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赶超美国,2023年中国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水平发展阶段。中国和平崛起筑圆中国梦,使中国实现"弱中国"向"强中国"演变,但这也引起对中国是否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担忧。研究表明,中国没有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战略意图、行动基因、思维范式,其原因在于:中国始终秉承和平崛起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和平崛起需凝心聚力解决国内重大发展问题,中国践行"利益共融"全球治理理念和坚持互利共赢、和衷共济的国家意志,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实现"中国梦"和"世纪梦"伟大实践的典范。"强中国"演变提高了中国规避"修昔底德陷阱"风险的能力,合作博弈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正加快形成,中国在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实现与超级大国之间利益平衡,这些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使中国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3.
祝宏俊  张俊 《江海学刊》2020,(5):196-204
修昔底德用三十余年写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他的写作大致以公元前404年为界分为两大阶段,在公元前404年之前,他依次进行《阿基达马斯战争》《西西里远征》和《狄克里亚战争》的写作,前两部作品的撰写都经过了史料的收集与考证、纪事短文、无演讲词的叙述体文本、含演讲词的叙述体文本四个阶段;在公元前404年之后,他将二十七年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在补写和平时期的内容后将已完成的各部分合为一个整体,并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索历史规律和行为动机。漫长的写作过程、多样化的文本形式,既为后人研究其写作进程和思想变化提供了条件,也为相关研究制造了障碍。  相似文献   

4.
李永明 《兰州学刊》2008,1(3):121-124
修昔底德对历史进程的认识主要体现于《伯战史》之《考古学》篇。修氏宏观上确立了历史发展连续性的思想,表现出历史进步的观念,并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动因(即人性)以及历史与道德相违背的事实。由于修氏的历史观建立在存在着永恒不变的人性这种观念之上,因而又体现出鲜明的“实质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特征。修氏的历史进步观念是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哲学思想在史学中的反映,但修氏对历史进程的认识比当时智者的社会进步说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5.
李隆国 《河北学刊》2007,27(1):120-125
本文以修昔底德研究为个案,分别从史学理论界、史学史界和普通史学家群体等三个层次,分析引入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进而揭示叙事理论对史学界的影响,以及现代史学史上理论与实践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以德立国"的悠久传统,这是新中国能够保持多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党也有"以德立党"的光荣传统.本文着重阐述了"以德立国"与"以德立党"、"以德立政"、"以德自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殷峻 《学术研究》2022,(6):68-71
后疫情时代全球卫生治理面临重大变革,我国与西方国家在全球卫生合作与博弈中展开较量,中西方的全球卫生治理理念发生正面碰撞,从而引发“修昔底德陷阱”问题的讨论。安全困境说、霸权论、权力转移论、身份认同论等理论为分析全球卫生治理话语权问题提供了思考角度。为避免陷入西方理论界构造的“修昔底德陷阱”,我国理论界应当保持警惕。在理论构建层面,应尊重既有理论体系,完善特定部门领域理论;在理论博弈层面,应当保持中国特色卫生法理论自信,勿将良性理论交锋恶意升级;在理论话语风格塑造层面,应当始终保持客观理性,实行防御型和进取型相结合的理论外宣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林海  殷勤 《中州学刊》2004,(3):166-169
<盐铁论>刑、德之争不是法治和人治之争,而是术治和德治之争,焦点是以德为本还是以"术"为本.应以"治道"理解法治.德治与法治是"治"的两种表述方式,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这两种对立或并行的治国方式.  相似文献   

9.
杨奎松 《社会科学》2012,(5):147-149
在古代社会,无论中西,史家的职责都是记录发生过的,包括刚刚发生过的史实.从司马迁的《史记》到中国历朝历代的史书,从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到十八世纪欧洲史学,都不排斥对现当代史实的记述.直至十九世纪,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高等院校还专门开设有当代历史的讲座课程.也正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历史学界才开始对当代历史研究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发生了争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家庭熏陶、传统文化濡染对于谦清官志向的影响,阐述于谦为官之德的内容,认为于谦官德的亮点是"从道不从君",灵魂是关注民生,支柱是"石灰风骨"和"煤炭精神".笔者重温于谦从政以德、忠廉爱民的历史,以期为加强新时期的政德建设提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家庭熏陶、传统文化濡染对于谦清官志向的影响,阐述于谦为官之德的内容,认为于谦官德的亮点是“从道不从君”,灵魂是关注民生,支柱是“石灰风骨”和“煤炭精神”。笔者重温于谦从政以德、忠廉爱民的历史.以期为加强新时期的政德建设提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说明修昔底德笔下的希腊人本能及其精神产物——自由精神对尼采思想的影响,指出权力意志与自由精神基本特征的一致性,并探讨永恒复返对自由精神带来的危险的克服。尼采认为是修昔底德将他从柏拉图主义的梦寐中拯救出来,使他得到治疗和康复。本文认为,尼采的权力意志和修昔底德呈现的希腊人的自由精神都有着永不停息、超越生命的基本特征,这两个特征既是对虚无的克服,也带来超越限度的危险。尼采基于本能的力量,而非“理性”的力量,提出的永恒复返通过将人重新翻译为自然的方式,实现了对希腊人本能及其精神产物带来的危险的克服。笔者通过对修昔底德的文本分析,论述了希腊人本能及其精神产物的基本特征,并借助《伊利亚特》的视角分析了这种基本特征与限度之间的张力,为考察权力意志与永恒复返提供了一个具有张力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医学界的进步人士开始从医学伦理立场对那场战争进行反思,其中尤以追究731细菌部队军医有组织犯罪行为的实证研究为代表.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日本医学界的这种检讨由开始时自发的、少数人的行为逐渐发展为有组织的、众多人参与的活动.有良知的医生的反思不仅会推进日本医学界对于医学犯罪的战争责任认识的总体改观,也必将有力推动日本社会的反战和平运动.了解和认识日本当代医学界反省战争责任的特定背景、医生为消除阻碍日本医学伦理发展的"毒瘤"所做的努力,将有助于中日两国增进了解,加强合作,促进两国关系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当代新潮小说的死亡叙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叙述是中国当代新潮小说的重头戏。中国当代新潮作家的死亡叙述呈现以下三个特点:即死亡叙述与现实生活的剥离,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剥离,与作家主体情感的剥离。与西方先锋文学中的死亡叙述相比,新潮作家的死亡叙述在嘲笑传统的英雄之死后,出现了暂时的意义空白;新潮作家的死亡叙述不乏对苦难的揭示,也具有政治批判、文化批判的功能,但始终缺乏自我拷问的精神,从而失去自我批判的价值;最后,由于新潮作家过分追求对死亡的精雕细刻式的描写,他们在获得死亡的本体性的同时,减少或丧失了死亡所指向的意义域,始终没能传达出对死亡的尊重和崇敬。  相似文献   

15.
3月 2 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情况下而进行的单方面行动 ,很快导致伊拉克现政权的垮台和中东地缘政治的变化。伊拉克战争对当今国际政治原则与秩序、大国关系和地区稳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海峡两岸当代女性小说中,由叙述视角所表明的性别立场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他看”,即以男权价值观规约女性,弱化、消解女性的主体性,凸显的是性别霸权;二是“她看”,则是以女性主义立场审视男性和观照女性自我,关注和探索两性共同面对的生存与精神困境,在平等的基础上建构男女两性的主体性.从“他看”与“她看”的纠缠和更替中,传递出女性冲破男权文化规约、构建平等和谐两性关系的意图与努力.  相似文献   

17.
18.
《了凡四训》成书于明晚期,彼时躁动不安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袁了凡先生的家庭环境共同成就了此书。该书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组成,主要阐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倡导修德向善掌握命运,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具有生动而强大的教化功能。作为一本极具修身智慧的书,《了凡四训》在当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助于挖掘儒释道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第二,有助于遵循奋发向上的价值导向,提升个人品德;第三,有助于促进和睦温馨的家庭关系,提升家庭美德;第四,有助于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引领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19.
当代国际关系伦理视闽中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伦理追求国际关系的向善之道,是近代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当代国际关系伦理主要包括三个历史向度,其最新发展趋势是以"类伦理"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伦理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倡导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伦理的内在要求与我国对理想国际秩序的诉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和而不同的发展观,多元共存与和平竞争的文化价值观,以及自身利益与他国利益相协调的利益观.和谐世界外交理念与政策,对构建国际关系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战争后的国际战略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美国的单极霸权主义表现了强烈的进攻性,世界多极化受阻;大国关系的调整进一步深化,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衡的新的战略态势;中美之间的战略需求更趋平衡,中国赢得宝贵的战略喘息期。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应审时度势,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自己;要以新安全观为指导,保持中美等大国关系的稳定,努力建立良好的周边关系;要适应新军事变革形势,加强战略力量建设,妥善应对任何可能的突发事变,确保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