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非子的本体哲学不能简单地以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予以概括.尽管对老庄、孔孟荀、墨子哲学的吸纳和扬弃,使韩非子的本体哲学呈现出复杂难解的面貌,但仔细辨析可以认为,他的本体哲学是与道家一致的以道为核心的道本论,属客观唯心论范畴,而他建立的一套以道德理为基本框架的宇宙观显然具有自然主义的唯物论倾向.  相似文献   

2.
本体论问题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实然维度上,以存在为本体论意义的研究路向遭受了多方面的诘难,因为这种研究范式容易导致本质与现象、存在和价值等关系的割裂。以观照人类安身立命的价值为本体论研究的路向应是现代语境下本体论研究的应然出路,这是本体论哲学研究的本性所致,中国哲学本体论研究也提供了历史性佐证资源。  相似文献   

3.
国际间复杂的法律关系和私法的性质,决定了国际私法法律渊源的非单一性。虽然国际私法的目的是国际性的,但国际私法的法律渊源是兼具国际性与国内性的。法国国际私法的渊源分为国际渊源与国内渊源。其中,国际渊源包括条约、国际习惯和国际判例;国内渊源包括法律、判例和学说。众多法律渊源导致法律适用上的矛盾,因此各种渊源之间的关系和法律位阶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当条约在法国具体适用,法国法官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条文进行解释。为了避免解释成为新的造法,则需要对法官所使用的解释方法有所规制。  相似文献   

4.
平等权在国际私法中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内外国法律适用的平等,内外国当事人民事法律地位的平等,冲突规范立法中的平等权保护及通过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维护平等权。中国国际私法应进一步加强对平等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本体的性质及其在汉语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1 .本体名词是句子的灵魂。任何一句语义完整的话,其中都有本体名词起主导作用。该本体名词或直接出现,或至少可以明确推知。2 .动词的“价”,实际上就是动词所能联系的本体名词的数目。工具格,当它由本体名词充任时,是句法结构中的核心格,否则就不是。处所格,由于不可能是本体名词,所以也就不可能成为句法结构中的核心格。3 .谓词性成分既可以本体名词,也可以指称附属名词,但当它指称附属名词时,该附属名词所依附的本体名词必须出现,或至少可以明确推知  相似文献   

6.
付志刚 《学术界》2007,(4):202-206
在讨论国际私法的范围时,直接适用的法长期处于专用实体规范的掩盖之下,被认为是专用实体规范的另一种称呼或是专用实体规范的一部分.实质上,直接适用的法与专用实体规范是不同的范畴,它可以规范涉外民商事关系,构成国际私法范围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国际民事关系,国际民事关系的国际性决定了国际私法内含国际法因素的必然性。随着国际民事关系国际性的不断增强,国际私法内含的国际法因素也呈现出日益强化的趋势。同时,国际私法发展史表明,国际私法的发展与其内含的国际法因素的不断增强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这也是国际私法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立统一规律 ,国际私法统一化与本土化这对矛盾既斗争又统一。其对立性体现在诸如价值取向、立法表现、司法实践等方面 ;然而 ,它们又相互依赖与制约、相互影响与促进 ,在统一与斗争中长期共存 ,推动国际私法的发展。中国国际私法应正确处理统一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把握自己的发展轨迹 ,既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本土资源 ,还要注重借鉴优秀并适用的国际资源。  相似文献   

9.
“情本体”的外推与内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哲学打破了启蒙理性的牢笼,但终究是否定性、破坏性的;提出以中国传统为依据的"情本体",就是要在它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情本体"外推即政治哲学,提出了"社会性公德"与"宗教性私德"的区分。社会性公德类似于罗尔斯的"重叠共识",但强调它的现代经济基础,以解构传统礼教的政治、伦理、宗教"三合一"。宗教性私德有范导和适当构建社会性道德的作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两德关系都是今日中国关键问题之一。"情本体"内推即"以审美代宗教"的宗教哲学,它要解决海德格尔的"非本真本己"的异化,也要解决现代人"闲愁最苦"的无聊,即如何活、为什么活、活着怎样(指心境)。人生唯一的真实就是积淀下来的"情",只有对日常生活的珍惜之"情"才可能消化海德格尔的"畏"和"烦"。  相似文献   

10.
姚军毅 《学术研究》2000,42(7):11-18
本文认为,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宿命论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一部分人阙失了理想,因此有必要继续探讨理想、价值与历史本体及“必然”的关系。作者从对历史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认为1、历史在现实与理想的相互作用中生成;2、历史的“必然”内涵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文化转型期对知识分子的事业格式和角色认同的审慎反思,王光明的文学批评有一个从“中心”意识向“边缘”立场、从“批评”到“学术”的转向,确立了发现“问题”、深化“问题”、开放“历史”的诗学方法。王光明的诗歌批评实践,从诗的本体之思出发,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走过了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轨迹:“本体之思→现代经验→现代汉语→‘现代汉诗’(诗之本体形态的命名)”。  相似文献   

12.
国际直接投资“中国热”现象,聚焦世界目光于中国对外经济的高速发展,并在一定范围内引发了“中国威胁论”。国际直接投资“中国热”背后所蕴涵的深刻动机已经表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独特的重要性。然而,大量跨国公司落户中国,往往会凭借其独特优势挤占我国市场并形成垄断,最终会威胁中国的产业安全;跨国公司恶意的内部化行为也侵害了我国的经济利益。当代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是在世界经济广泛联系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的经济崛起也正是这个开放的世界经济系统所造就的。中国经济崛起奉行互利共赢原则,对未来世界经济体系的合理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际私法强调适用外国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另一方面又制定一系列限制其适用的制度,这种“相互抵触”正体现了国际私法矛盾统一的重要特征。21世纪国际私法应在国家利益、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和整个国际社会和谐的民商法律秩序的建立三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合理的结合点,使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得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英国国际私法的勃兴有其多元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时代原因。英国国际私法在勃兴时期所凸显出的特征,是其时代背景下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因素利益平衡的结果,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国际私法起源较晚的英国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当代国际私法的重要代表国家。我国的国际私法虽然出现萌芽较早,但形成较晚,因此,起源较晚的英国国际私法迅速发展的原因和经验,无疑对探寻我国国际私法迅速、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新儒家作为一个阵营,重要特征之一是重视本体论建构。牟宗三由海德格尔的"基本存有论"入手,通过讨论康德关于"我"的含义,区分了以"真我"为核心的"三个我"。进而,他将"真我"与"良知"沟通,最终确立起"良知"的本体地位,为其"道德形上学"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关于国际私法理论内核与发展路径的理论是指导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的根本性理论,建构论与进化论相结合的理论是指导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基本理论,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相结合、实质正义与冲突正义相结合以及柔性化与刚性化相结合的理论是指导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具体理论.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方法进入国际私法学研究的半个世纪以来,并没有像在其他学科当中那样取得辉煌的成绩。这其中有研究人员的问题——从事国际私法经济学分析学者无学派;有论证方法的问题——滥用假设所导致的预期理由;有研究对象本身的原因——国际私法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有经济学方法本身的原因——经济学家的分歧对国际私法经济学分析的影响。只有认清目前国际私法经济学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经济学方法在国际私法这个学科中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际私法在互联网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Internet与国际私法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作者在具体分析跨国侵权、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等三个常见的网上法律冲突的基础上 ,从国际私法的视角解析了两种不同的网上法律关系 :与Inter net有关的法律关系和Internet法律关系 ,并详细探讨了Internet对于连接点、法律选择方法、准据法、管辖权、国外送达和取证等国际私法问题的挑战 ,探讨了一些应对策略 ,最后评述了国外学者对该问题提出的不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国际私法性质的法理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明 《社会科学》2007,(8):97-104
国际私法的性质,即国际私法究竟应属于国际法还是国内法的问题,历来的争论和分歧均着眼于对国际私法规范本身的分析和研究,而问题的实质则应在法理学的层面上才能得到准确的解释。文章从"国内法"论者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他们对国际私法目的的认识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国际私法的性质应当是由国际私法的对象而不是其规范形式所决定;国际私法的目的是要对国际民商事交往当事人的行为予以制约而不是要去解决法律冲突。作者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国际私法应当是国际法性质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佛学非本体的本体诠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佛学的本体观念与世界上大多数哲学都不相同 ,它是一种非本体的本体论。它以缘生为理论基础 ,否定外在的本体 ,并以性空为实相 ,顺化而为实相非相的本体论。建立在缘生基础上的因果论 ,多因多果以及因果无限延续 ,不仅凸现了非本体的倾向 ,而且置因果必然性于条件偶然性的架构之中。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之辩 ,进一步说明非本体论超二元对立的思维基础。言不可言之趣 ,说不可说之理 ,则是佛家非本体的本体诠释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