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天灾人祸交织作用下,近代苏北人大批涌入上海。他们通过投亲访友、出没于劳动力市场、通过中介机关等途径寻找职业,女性则是被招募或被诱骗进入上海。在100多年间,每逢自然灾害和战争发生,大批苏北人移民上海的浪潮便随即产生,苏北人终于构成了上海各移民群体中规模最大的族群。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开张的冰雕酒吧,让上海人首次在南方感受到了冰雕的震撼。你可知上海也有着一群为数不多的以冰雕为职业的酒店厨师呢?他们以艺术之手,为寒冷的冰雪注入灵魂。裔传捷就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3.
《成才与就业》2023,(6):16-23
这里,汇集了一批毕业或尚就读于上海部分职业院校的优秀青年。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市劳动模范、企业创始人、优秀学生记者……他们的多元化成才路径,充分展示了“英雄不问出处”的道理。希望读者朋友们能从他们的心声及故事中获得鼓舞与启发,从而激发斗志,不断成长与蜕变,成为“强国一代”。  相似文献   

4.
在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上海中职生代表队获得了金牌总数第一、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这充分体现了上海中职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这次能代表上海赴天津参赛的学生只有几十名,其实,上海各所中职学校里还有众多"高手"呢!他们同样技艺超群、身怀绝技。让我们来一睹他们的作品吧!  相似文献   

5.
正他们是今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却已在去年8月注册成立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他们团队的核心成员一共有7人,其中6人都是女生,准备走一条女性创业之路;他们的"大本营"在上海市杨浦区延吉大学生创业家园,而业务几乎遍及上海所有高校……他们是上海胧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年轻创业者们。在校期间,在社团里结缘,进而相识、相知,他们怀揣年轻人的激情、对现代商业运作的好奇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共同决定在毕业后以自主创业的形式来重新定义青春。  相似文献   

6.
如今,"新上海人"这个名词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了,随 着上海的发展,全国各地的精英汇入了海纳百川的上海,在 这座城市里,他们努力、奋斗、拼搏着……上海因为他们的 融入而生机勃发,他们也因为上海而更加美丽! 申玉征便是这样一位"新上海人",祖籍河南的她于1998 年来到人生地不熟的上海,在6年后的今天,这位姑娘不但拥 有了属于自己的广告公司,而且还被同行赞誉为广告界的一 匹"黑马"。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始,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依照"知青子女回沪政策"从外地返回上海学习或定居的知青后代。这批原来"上海人眼中的外地人,外地人眼中的上海人"在"故乡"落地生根后,生活状况怎样?本文通过对"回沪知青子女论坛"(www.hui hu.org)中的部分回沪知青子女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了他们的各方面需求的满足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并在最后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回沪知青子女的生活质量应该在社会服务组织建设和社会服务政策方面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8.
圣义  昌浩 《新天地》2011,(6):1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曾经生活着一批被人们称之为"老克拉"的群族。他们大多出身于豪门富室,在新中国诞生前接受过"洋化"教育,他们目睹或亲历过十里洋场上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生活方式。解放后,他们并不工作,依靠丰厚的"家底"依然过着富足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过程中,江苏因毗邻上海,加之本身就是极富文化底蕴和革命传统的区域,因此,涌现出了张闻天、瞿秋白、恽代英、沈泽民、杨贤江等一批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们或发表文章,初步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剖析中国社会;或创办刊物、组织学会、利用课堂对各种社会主义进行比较,确定只有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革命具有指导作用;或向工人阶级灌输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初步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也促使他们自身世界观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上海的《文艺评论》丛刊发表了鲁迅先生给曹靖华的书信后,有些读者或来信或来访,向我询问信中所说的关于未名社的情况。我很感谢他们的关怀,并告诉他们说:我正在写《鲁迅先生与未名社》,抱歉不能对他们一一解答。但我从北京一位朋友处得到鲁迅先生的一封新发现的佚简,似乎还可供一览。因为我觉得这封短信是一个重要文献,从它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待人以宽,处事公正种种美德,应该引起纪念先生的人们重视。这封信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文章依据各年上海总商会名录,对浙江商人(以宁波帮为主干)在上海总商会中的地位、作用作了详尽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文章认为,浙江商人是上海总商会的实际创办者,并且长期掌握着总商会的最高领导权,在总商会会董、会员中,他们也始终占据着半壁以上"江山",被称为中国"第一商会"的上海总商会是在浙江商人的领导下运作的.  相似文献   

12.
上海大学文学院主持这次上海学研讨会,我是非常赞成的。开展上海学研究很有意义,现在上海进入了改造振兴的新时期,上海学的研究已提到日程上来了。但是对上海这个城市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还未真正开始。上海学这门学科,大家都很关心。实际部门的负责同志、学者,也都很关心上海各个方面的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接待的外宾,他们都要求到上海来,可见他们对上海是比较关心的。对上海的研究,过去也有些成果,地方史已搞了五六年了。另外还要编写《当代中国》上海卷,这项工程已由市委指定负责同志出任主编。党史办、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新感觉派作家和张爱玲把目光对准了都市生活,两者都有其浓厚的都市情怀,而这种都市情怀的落脚点即是上海,他们运用各种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使上海变得鲜活灵动起来。新感觉派作家们表现出他们对都市病态人性和生活的批判与伤感,而张爱玲眼里的上海是个灰暗、阴郁的人性沦丧地。张爱玲描写上海多是写上海的街道、公馆等比较琐细的小地方,这就从新感觉派作家描写的灯红酒绿的舞厅、酒吧生活转移到每日每时发生的平凡而有质感的家庭这个都市细胞里面,是世俗人共同过着的生活,是平凡的人生。新感觉派作家和张爱玲让上海(都市)作为一个全面复杂多层次的审美对象出现,利用他们手中的笔和他们的天赋才情将都市真实的面貌还原出来。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上海的澳洲注册会计师约有100多名。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和刘国基先生一样,拥有在中国香港、澳洲工作或学习过的经历,且绝大多数都在大型公司、企业内任财务总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数百万工人与工程师从沿海和东北各省迁往内陆,以建设“三线”——一片位于中国内陆、用于发展建设基础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广袤地带。为了掩护他们免受空袭,这些工厂坐落于内陆省份山区的山谷中,这使他们经历了一生中最为剧烈的变化。本文探讨了从上海迁往“上海小三线”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上海小三线”是一个位于安徽省南部的巨大军工复合体,拥有81家工厂和设施及6.7万名员工。它是上海在安徽山区的一块孤立飞地,因此员工严重依赖企业来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资料,如住宅、食品、娱乐、儿童教育、医疗、公安、乃至配偶。本文描述了该复合体如何运作、人们如何在那里生活,以及该复合体如何被关闭之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全国有60%以上的年轻人希望自己将来在大城市生活和工作。而上海这座“东方巴黎”式的城市今年已经成为他们心中的制高点。2001年,上海将外地大学生留沪工作的门槛加上了“重点大学”一条;现在又把原来大专以上的外地人才可以办理《引进人才工作证》,提升到本科以上外地、国外人才才可申领居住证。这对于外地大专生进沪来说,城门是不是又关小了。即使这样,今年仍有大批外地大专生络绎不绝地涌入上海滩,或执著或无奈在上海寻着梦。  相似文献   

17.
去年年底,楼市再起风波:上海出现大规模退房风潮,越来越多的预售房买房人开始采取群体性行动或拒收房屋,或停止还贷,或走向法庭,而诉求只有一个:退房!愈演愈烈的退房风潮令有关部门不安,一份旨在化解“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社会性风险的报告,正由上海的数个部门紧急起草。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上海的“退房风潮”会否引发楼市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退房风潮”涌上海11月23日,位列上海地产十强的大华集团遇到了大麻烦:它所开发的楼盘“水岸蓝桥”的51名业主,将一份联名解约“通牒”递交给开发商、贷款银行和贷款担保公司,强烈要求退房,并声明集体停止偿还房贷。退房业主代表甘先生说,为了退房,他们宁愿按合同约定,承担总房价3%的违约金及一切相关费用。  相似文献   

18.
上海是中外文化的交汇点,上海文学也是中外文学交汇的产物.外国人参与的"文学上海"不仅塑造了上海文学,也深刻地参与到了上海城市品格的塑造之中.对于韩国汉学家而言,上海不仅是他们熟悉的中国都市,也是现代中国乃至东亚城市的缩影.研究上海文学,不仅寄托了他们通过文学观看上海及现代中国的心愿,也是另一种反观与思考自我的方式.韩国汉学研究富有个性与创见,能够为中国文学研究的本土化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边缘走向文坛中心 ——"亭子间作家"及其文化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亭子间之被作为上海城市的一个符号得以流传,是因为在20世纪20~40年代,它接纳了一大批后来在文学史留名的作家,“亭子间作家”由此被演绎为上海作家的代名词。但在当时,许多“典型上海作家”与亭子间并无直接关系,把“亭子间作家”作为上海作家的一种群体象征,反映了我们以往文学史的贫乏。居住亭子间的作家大多数是外来的寻梦者,当他们走到文坛中心,并取得了话语权后,一段以他们的生活和创作来定义的文学史就产生了。因此,亭子间无论是作为一个实体空间抑或一种文化隐喻,都有其特殊的涵义,它是初出茅庐的外来作家进入城市社会的第一个落脚点,也是他们走向文坛中心的第一级台阶。  相似文献   

20.
抗战结束到新中国建立四年间,风云突变、天地玄黄。民族命运的起伏莫测直接影响到了文学的发展。由于鲁迅特殊的地位和影响,不同的政治势力、社会力量纷纷将对其纪念的"言说",作为构建话语系统方式。论文查阅了1946—1948年间出版的近五十种刊物,以上海和北平为中心,讨论了不同的政治势力、社会力量在不同历史情境下纪念鲁迅的文字是如何以"鲁迅"为符号回应急迫的现实政治或文化问题以及他们通过对鲁迅的再建构试图表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