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望族世家,其中宋徵舆家族是明清易代之际最负盛名的文学巨室。宋氏家族不仅是此际诗坛上实力最雄厚的创作群体,而且词曲创作亦造诣极深。宋存标、宋徵璧、宋徵舆、宋思玉,伯仲、叔侄的散曲唱和体现出风格、题材方面的内在统一和延续,并在思想倾向、情感基调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家族文学传承的特性。宋氏家族散曲创作取向的趋同,与明清之际社会审美思潮和家族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明清江南文学家族女性群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古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尤为兴盛,学界多从女性文学理论、文体、地域、家族以及结社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重点讨论了明清时期女性文学的家族群体化这一特征.但这些涉及明清江南文学家族女性群体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对明清江南家族女性群体进行系统的梳理,勾勒出一个家族女性群体成员血缘和姻亲关系的网络图.在对女性作家作品进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关于女性文学生成环境、文学生活、交游活动等理论问题的研究.同时,以开放的态度将家族女性放置于整个江南地域范围内,将家族与地域、社会联系起来,探讨不同文学家族之间女性群体的交游和联系,以及家族女性群体对地域文化、社会文化带来的影响等问题,从更加广阔的角度研究江南家族女性群体.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福州三坊七巷涌现出大批文学家族,标举风雅,引领一时文学风尚。其中侯官许氏一门绵延六代,至少十三人有诗集行世,其中不乏闺阁诗人,且大都善画工书,是当时相当有影响力的一个文化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在创作中融入其独特的性格气质,其家族文学成就在福建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江浙一带文人荟萃,文学极为繁荣,尤其是闽中文学,更是令世人惊叹不已。黄鷟来就出生于明清易代之际的闽县,在当时社会影响相当大,并且与此时的逸老遗民联系非常密切,如费密等。他的诗歌著作有《友鸥堂集》,其中两百多首感怀诗相对清晰地呈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和个性思想。  相似文献   

5.
明清拟话本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明代中后期、明清易代之际和清代前期。各个时期拟话本中出现的贞节烈女形象所体现出的贞节观念也不尽相同,虽然这种变化是有限的,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明代中后期的拟话本中的贞节观走向极致,明清易代之际拟话本的描写重点不在宣扬贞节观上,对于贞节烈女的描写大多一笔带过,而清代前期拟话本中的贞节烈女形象虽然不多,却体现出了向传统回归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诗有“诗史”之称,《梅村词》也表现出时代风会与个人遭际的影响,以其《满江红》词表现最突出,可称词史。明清易代之际的大背景促成了吴伟业词风的变化,也促成了时代词风的变化,即由软媚柔婉到慷慨悲凉。由媚而雅是明清之际词学转变大势,直接影响到清词的品格,开启清词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7.
明清文学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渐趋深入,举凡作家个体、地域、科举、性别、家族、流派、群体等均成为研究的切入点,涌现出一批视野开阔,论证扎实的成果.高春艳博士的《李因笃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是一部以明清之际关中文学领袖李因笃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堪称明清地域文学研究方面的力作.  相似文献   

8.
康熙年间,宋荦为全国诗坛执牛耳者之一,对清初诗风的流变有较大的引导作用。他与明清之际的侯方域有密切关系,一个是明末文坛的风云人物,一个是清初诗坛的风雅总持。其创作过程更是与明清之际的文学风尚相始终,在明清之际诗歌史上亦堪称典型。结合其创作历程分析其与清初诗风之递嬗关系,对认识明清文学的演变轨迹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贰臣"既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心态,还可以指从"遗民"转而为"贰臣"并在时间上再也无法回转的精神历程。生当明清易代之际,吴梅村既没有守住遗民的气节,又没有丧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格,时代的乱离造成了他不幸的身世,同时也促成了其在易代之际较有代表性的"贰臣"心态。此种心态投射到创作中,他的许多作品也因之具有了鲜明的"贰臣"意识。学界对梅村的诗歌作品论述颇多,对其词则关注不够,这其中固然与梅村自身诗词创作数量的多寡有关,然梅村词亦被清初众多学者公推为清初词坛"冠冕"。其在词作中追怀故国、忧嗟身世、向往林泉无不是其"贰臣"意识的表露。  相似文献   

10.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以小说为最盛,研究者的关注也最多,而对于诗歌的关注却很不足。特别是明末清初易代之际,作为厕身其间的文人士子,他们所经历的心灵磨砺和精神痛苦,是前所未有的。他们一方面要经受阶级斗争的  相似文献   

11.
曾灿是明末清初"易堂九子"中的重要成员,又是清初诗坛一位重要的遗民诗人.曾灿一生跨越明清两朝,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经历了从贵公子到抗清志士再到前朝遗民、官府幕僚的身份转变.而随着人生经历和身份的变化,其诗歌创作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透过其诗歌创作,实可窥其一生心态之变化.作为在鼎革易代之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遗民,曾灿其人、其诗有其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明清易代之际,山海关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山海关志》是对山海关地区记载较为系统、全面的志书。明清时期:共有七种不同版本的《山海关志》出现,但由于明清的更替,导致明清之际的三版亡佚。详细比对现存明与清初的两版《山海关志》,可以从中窥探出其余各版本的内容与特点,可以看出除余一元版的《山海关志》外,其他各版都对之前版本的内容损益无多,并且对已亡佚三部“山海关志”的内容亦有迹可循,另外还可以清晰地看出山海关地区在明清之际战略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金代文集保存整理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文学曾经以其雄健磊落的独特风貌, 为北雄南秀的中华文学提供了同宋代文学优势互补的重要范本。但是由于金、元易代之际兵火散亡和数百年来正统观念的影响, 金代文集大多佚失不传。对现有金代文献的保存整理情况加以系统总结, 这是研究金代文学的基础性工作, 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即对现存金代文集作了深入的评析和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庄骚"合称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现象.明以前,多着眼于艺术文章之同,而其后,始多言其思想感情之同.明清之际,陈子龙等士人把超脱此世的情怀与忠国之情、怨世之心相结合,赋予庄骚合称新的时代内涵,也体现了易代之际士人的特定情感心态.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之际的山左登、莱地区,诗歌成就最高的要数莱阳宋氏家族,这个家族创作时间横跨明清两代,其创作前后期的嬗变也在山左地区别开生面。莱阳宋氏有两支,本文专论长清一支。在社会活动方面,该支宋氏以宋继澄最为突出,他于明末创建了海滨复社,山左地区参与者九十余人,一时间声势颇壮。明亡后,宋继澄隐居弗仕,曾到即墨参加过丈石诗社的文学活动,是山左地区一位"大节可钦"的社会活动家兼遗民诗人。创作方面,宋玫以及宋继澄、宋琏父子成就颇高,宋玫与吴伟业齐名,宗法盛唐;宋继澄父子则抒写遗民情怀,诗格接近中唐。宋氏家族在明清之际的政治取向和文学转变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故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6.
清代临川李氏家族绵延百年,在临川地区十分具有代表性。李氏家族重视教育,形成孝悌传家、崇尚读书、族内师友约园唱和、重视母教等优良家风。在优良家风的影响下,家族成员著述繁多,有文学传家之盛。家族的兴盛是家族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优良家风与深厚家学亦成为后代子孙的精神财富。李氏家族作为临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家风、家学的形成与临川地域文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明清易代之际的特殊历史背景与满清政府所采取的用人政策,促使清初"贰臣"大量出现,且直接影响着贰臣文人的生存境遇.这种身为贰臣的身份际遇,以及世代传承的儒家忠孝节义观念,使得贰臣文人人格心态矛盾复杂,其创作较之其他群体作家亦自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受时代风潮的影响,桐城文人结社到明末清初之际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潜园社"便是这一时段桐城文人结社中的一个代表,其成员中不乏杰出的人物,而且具有地域性、家族性、衍生性等特点,有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文人结社与文学发展的关系紧密,明清时期的桐城文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与当时的文人结社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广西壮族张鹏展文学家族以其人数之多,历时之久,创作数量之多,被誉为清代壮族第一文学家族。从现存作品来看,张氏文学家族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汉文化传播、科举考试的通行为张鹏展家族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研究这一世家的文学创作,不仅可以对这一世家的文学创作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同时也可深入地对清代壮族文学发展历程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作为吴中文坛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嘉定文坛的士风、学风、文风等受到了归有光的深远影响。嘉定遗老宿儒坚守古学,以自身的文质兼备对抗王世贞等前后"七子""俗学"之弊,甚至反过来对王世贞后期文学观念的变化有重要影响,也促成了明清易代之际关键人物钱谦益的转变,使他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的道路,思考并继承、发扬本地域优良传统。他不仅成为继承者,更努力凭借自己在政坛、文坛的影响集其大成,开宗立派。嘉定文坛代表的吴中地域传统,通过钱谦益的弘扬,逐渐体现出全国性的影响力,而这也是文章学在易代之际能大致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